2019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docx
《2019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 ):NSVT是指心 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100200次 /min,在30 s内自行终止1,2。2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 ):是指同一心电图导联中 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间30 s,或虽然30 s,但伴血液动力 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3。分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和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指的是QRS波形态可 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mi
2、n的室性心律失常。多 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可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发生在QT间期延长患者的多形性室 性心动过速,QRS波常围绕心电图等电位线扭转,被称为尖端扭转性 室性心动过速(TdP)。TdP常与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延迟复极 密切相关,因此,发生TdP时应积极寻找并纠正相关诱因4。4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5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Z3次,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 群1。(二)流行病学1 . NSVT: NSV
3、T是临床上常见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在结构性心脏病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都较常见,也可见于表面健 康的人群。在伴有心悸症状的所有患者中,约有6%为NSVT5。由 于大多数NSVT患者无症状,仅有50%左右的NSVT患者可重复记录 6,所以难以得到可靠的NSVT流行病学资料。在24 h动态心电图 监测中,03%的健康、无症状的个体发现有NSVT,男性和女性没有 显著差别。有报道显示11%的表面健康的老年人有NSVT7。多数情 况下,NSVT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对NSVT患者的 主要问题是甄别这些看似正常而实际上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并对合并 有NSVT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在结构性心脏病
4、患者中,NSVT是持 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性猝死(SCD )危险性增加的信号,所以对 于NSVT患者,治疗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比治疗心律失常更重要8。2 . SMVT :约90%的SMVT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以缺血性心 脏病最为常见。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死亡风 险明显增加,有45%59%的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植入埋 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9,10。约有10%的SMVT患者应用当前的临床诊断技术无病因可循,因此称之为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11它包括多种类型如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分支 性室性心动过速。3.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
5、室颤动:通常发生在遗 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如长QT综合征(LQTS )、短QT综合征(SQTS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 )、Brugada综合 征或早期复极综合征(ERS )12,13,1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发 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数据,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也有散发的病例。4 .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最常见于冠 心病患者,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约为15%,约80% 的心室颤动发生在心肌梗死后6 h内15。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期间的 心室颤动所致的心脏骤停,1年的复发率2%。但是慢性心肌缺血的 患者由心室颤动所致心脏停搏,1年的复发率3
6、0%16。在结构性心 脏病患者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还包 括心肌病、左心室功能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心室 肥厚、非特异性ST-T异常、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 吸烟、肥胖、糖耐量异常、老年和饮酒等16。5 .电风暴发生率:未植入ICD的患者,电风暴发生捕捉困难,发生率 无确切报道。植入ICD的患者可获得详细的电风暴发生率:MADIT II(Multicenter Automatic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Trial 1)研 究显示在一级预防患者中,植入ICD后平均随访20.6个月,电风暴发 生率为 4% ;
7、AVID( Antiarrhythmics Versus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s)研究显示,SCD二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平均随访 31个月,电风暴发生率为19.6% ;多项观察期为13年的二级预防 研究(仅限ICD植入患者),所报道的电风暴发生率为 10%28%17,18,19。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1.心血管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 )是最容易发 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SCD的器质性心脏病之一,NSVT的发生率 为20%30% ,在有晕厥或心脏骤停发作史的HCM患者中, 70%80%有NSVT发作,HCM合并NSVT的患者,每年猝死率为 8%10%
8、20。扩张型心肌病(DCM )无症状性NSVT发生率为 40%70% ,大多数左心室功能下降的DCM患者可发生NSVT,这些 人群猝死的风险也较高21。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主动脉瓣狭窄和严 重二尖瓣反流患者,NSVT的发生率为25%22。在心力衰竭患者中 30%80%有NSVT23。在心肌梗死后48 h至1个月,NSVT发生 率为5%10% ,且NSVT的发生与新发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明显增加有关23。接近90%的SMVT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如 缺血性心脏病、HCM、DCM、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以缺血性心 脏病最为常见。2. 药物和毒物作用:许多室性心动过速是由于药物或毒物引起
9、,如洋 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1类和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 尼丁)、拟交感胺药物、罂粟碱、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均可诱发室 性心动过速。凡是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均有致TdP的可能。3.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酸 中毒等常常成为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因,即使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 患者中也常常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更容易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4. 其他:LQTS、Brugada综合征等,室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症状,往 往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二)发病机制1 . NSVT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触发活动,本质是细胞内 cAMP水平增高,细胞内钙离子
10、水平增加,导致其介导的触发活动发 生24。折返可能是慢性冠心病NSVT的发生机制,其本质是激动传 导延缓和单向阻滞25。2 . SMVT可发生于无结构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基础心脏疾 病及相关临床资料常可提示其潜在的发生机制及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 位。根据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可分为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及折 返3大类。局灶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 速与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活动有关。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通 常位于心肌病变组织和/或瘢痕组织内,其介导的心动过速如陈旧性心 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大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若折返环较小或 位于心外膜的大折返伴心内膜出口可表现
11、为局灶起源室性心动过速。 部分心室肌病变可导致异常自律性升高。3.LQTS、SQTS、CPVT、Brugada综合征和ERS等遗传性心律失常 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并无结构性变化,但常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 心室颤动。研究显示26, CPVT的相关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有6种、 LQTS相关的突变基因证实至少有10种;SQTS的相关基因证实有5 种、Brugada综合征至少与12种基因异常有关,而编码心肌细胞钠 通道的SCN5A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病因;ERS被认为与心外膜短暂 外向钾电流(Ito )电流增强有关。4 .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最多见于冠心 病,其次为DCM、致心律
12、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复杂先天 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心肌炎等16。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 电生理机制主要为折返。心室颤动的发生需要触发因素和维持基质 27。无论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心室颤动容易被反复出现、联律间 期较短、形态固定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触发心室颤动的室性早搏最 常见于浦肯野纤维和右心室流出道,与触发活动尤其是早后除极有关。 目前关于心室颤动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学说较多,每种学说都不能完全 解释心室颤动过程中所有现象。5.电风暴的发病机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改 变了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构型,使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
13、心律失常,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反复发作,以及频繁的电击治疗,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导致中枢性 交感兴奋,使电风暴反复持久,不易平息28。 B受体的反应性增高29 : B受体介导的儿茶酚胺效应在心力衰竭和 心肌梗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 常;B受体激活,使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触发室性心律失常。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30起源于希浦系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动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且由于可能出现的逆向传导会导致正向传 导阻滞,促使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反复发作,不易终止。房室阻滞 伴束支阻滞、H波分裂、HV间期170 ms等均为发生心室电风暴的 电生理基质。 心脏交感神
14、经的分布异常: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再分配发生很 大变化,导致心脏的时空异质性增大,易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 其他:非器质性心脏病中,血钾、血镁过低或过高,重度酸中毒, 可使心肌细胞电紊乱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致电风暴;创 伤、不适当运动、恐惧、焦虑等心理异常也可引起电风暴;药物如洋 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心肌有毒性,可致恶性心律失常而诱发电 风暴。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标准典型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发作时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 结合其基础心脏情况即可以诊断。1. 症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室率、 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状态有关。NSVT
15、有时可以没有症状, SMVT发作时常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或低血压、心绞痛、晕厥等。心 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2. 心电图表现31:典型心电图表现见图1。图1 QT间期正常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1) 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2) QRS波形态畸形,时限0.12 s , ST-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 向相反。根据QRS波形态分为单形或多形室性心动过速。(3 )心室率通常为100250 次/mino(4 )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5)部分患者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少数 室上性冲动可下传至心室,产生心室夺获,
16、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 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室性融合波的QRS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 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存在 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提供重要依据。(6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 ST段与T波。见图2。图2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7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Z3次。见图3o图3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需要与宽QRS型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包括室上性心 动过速伴束支阻滞、室内差异性传导以及房室正路逆传型AVRT。鉴别诊断的原则3 : 1 .首先判断血液动力学状态。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心动过速 基层 诊疗 指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