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州大学就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广州大学就业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0一五年十二月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与成效一、以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一)我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大 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导论和专业特点,新生 中开展“无领导职业认知成长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 结合专业发展的职业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完成1至3年级的“大学生涯规划践行书”,清晰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鼓励学生完成1至3 年级的“我和大学有个约定”,培养学生的承诺与责任精神。学校定 举办“大学生涯规划大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二)我校积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及比
2、赛。如:就业经验分享会、职业角色转变论坛、面试技巧专题讲座、 创业沙龙、职业发展论坛、模拟面试大赛、创业大赛、简历设计大赛、 业规划大赛、职业素质大赛、就业创业政策知识大赛、就业工作坊等, 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转变职业发展观念,适应职业发展的社 会环境,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品质。二、以体系化就业服务,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一)工作责任具体化。学校推行学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逐 一分解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就业工作部门、相关职 能部门及学院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学校通过对各学院进行就业工作 目标体系考核,每年均进行评优和表彰奖励,将各学院的班主任、专 任教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人员也纳
3、入奖励范畴,努力构建“全员动 员、任务分解、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形 成从学校到学院,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 人人关心、参与、支持、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持续开展“星期二有约”职业 咨询日和“求职诊聊”活动。每周二下午集中组织就业指导中心老师、 分学院辅导员和校内外专家在就业服务大厅为我校学生提供专业 化、 个性化的职业咨询。通过师生间一对一、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切实 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组织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学校邀请了羊城晚报总编辑刘 陵、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谭伟新、团贷网O2O中心营销总监赵 云龙
4、、广州聚焦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龙、匿名社交应用“耳语”的联合创始人郑辰雨、公务员考试应试及求职应聘礼仪研究 家赵玲玲教授、台湾义守大学财金系副教授兼管理学院EMBA执行 长李梁坚博士等知名人士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讲座。三、以大众化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并以此作 为大学生创业的“启蒙教育”。在此阶段积极开展“无领导创业成长 小组”、“模拟叩职业认知成长小组”、“我和大学有个约定”等活动。 特别是大学生无领导创新创业成长小组项目的实施,通过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平台,以“专业体验式融入创新创业”为主 题, 以“建构讨论平台
5、,促使学生学习、了解、思考、寻找合适的创业机 会和工作机会;建构合作平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具体目 标,以无领导创业成长小组为主要方式,设计了约1000多个创业单 位运营方案。(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学校专门成立由校长任 长的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广州大学进一步加强彰 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设立总额 为300万元的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共 建的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旗下共有创业团队10个,涉及服装设计、 移动互联网应用、新媒体推广平台、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文化传媒、 动社群、校园线下推广等多个行业领域。创业团队中有
6、8个团队项目 已独立运营并开始盈利,6个团队已经由团队项目运营转化为公司市 场化运营。通过实践性教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使学生有机会走出 课本,走出课堂,从理论到实际,强化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为培养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打造实践平台。(三)营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才氛围,努力推动大学创 创业工作。如:我校与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合作,连续举办 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创业实训;2015年我校有186个大学生创业 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环美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14年“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受到风险投资公司、专家、学生以及媒体 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也予以报道,作品得到团中 央书
7、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团中央书记处傅振邦书记、共青团广省委 池志雄副书记等领导的充分肯定。高校狗一一校园闲置会务场地整 合平台获得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广 东省分赛总决赛铜奖。此外,在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赛中校也获 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芦浩然同学的广州五六点教育咨询有 限公司在2015年“创业中国赢在广州”南方人才杯第四届大学生 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获得100万的风险投资。四、“1+N”课程建设标准化(一)1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按照教 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职业发展教研 室为依托,进行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8、化建设。1.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通识类公共必修课明确列入教学 计划,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2. 课程师资队伍专兼结合专业化。学校组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课程专职教师队伍,合并已有的富有就业服务工作经的学 院辅导员、企业精英外聘导师等兼职教师,保证了大学生职业发S与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3.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科发展和学生年龄特征。精心设计 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课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强职 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檄学 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4. 拓展课堂外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途径。积极
9、聘请“校外职 业指导师”,依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学生组织,开展“职 属于你”、“职来职往”、“模拟招聘”等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活动, 宽学生课外职业发展的视野。(二)多门大学生就业创业选修课。开设了通识类选修就业创业课程,帮助部分想创业的同学会创业,能创业。生活中的经济学、 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生活、市场营销学、实用电子商务、 创业理论与实践、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品牌传播与策划、 沟通与礼仪、职业形象塑造、创意思维训练、创新与发明、 现代企业管理、创业管理与创新思维、投资创业与民商法文化、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等近0门创新创业课程全部由工商管 理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创业学院等专业课程老师
10、授课,并纳入学 教务管理体系。(三)创业精英培训班。该培训班是我校创业研究院以鼓励大学 生创业、协助和引导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梦想而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课程具有“三明治”式培养体系、翻转互动式教学体系问 题导向式的“干中学”、“三三制”课堂教学等特色,通过理论与践 的结合助推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五、“N+1”就业市场多元化(一)多渠道促建就业市场。1.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积极开展走 出去推荐就业活动。学校注重利用校友资源,通过系列校友访谈活动,加强了校企合作;利用“产 研”和“行业协会”构建就业市场。2.积极开拓基层就业市场。一方面,加强宣传发动工作,统筹施 好“西部计划”、“山区计
11、划”、“三支一扶计划”、“到农村从教上岗 费”、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等项目;组织实施师范生教师资格认 共帮助904名2015届师范毕业生完成认定工作,为毕业生到基层教育战线就业奠定基础;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毕业生搭建平台,进 一步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3.加强与主管部门及人力市场的合作。积极寻求广东省、广州市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南方人才市场、各区人社局等政府和社会 资源支持和帮助,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 业指导中心每年与我校联合举办校园招聘会,番禺区人民政府与我合 作开办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二)校园招
12、聘主阵地。采取巩固重点客户群、整合资源的策通, 过“就业调研百企行”等活动,加强了与近几年“招聘大户”的 联 系和沟通,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整合利用学缘(校友)、血缘 (亲戚朋友)、地缘(地利优势)等各种资源建立我校用人单位信息 库,确保和巩固校园招聘主阵地。通过组织承办大学城综合场、专场 招聘会、小型宣讲会和招聘会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招聘信息。 目前我校的注册合作单位已达4000多家,一个“以重点行业和重点 地区为基础,辐射周边且效果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成。2015年我校组织承办了珠三角九城市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广东 省环保企业招聘专场和广东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大学城专场
13、供需见面会等三场大型供需见面会,有近1400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学校就业中心为毕业生组织召开 了小型宣讲会共260多场,为毕业生提供了 5000多个应聘岗位。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一、2015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广东省内生源4480人,外省生源599人。在 广东省生源中,珠三角地区生源人数为2903人,占57.15%,其中以广州 市生源比例最大,生源人数为2096人,占41.27%。61, 1.20%-200, 3.94%-67, 1.32%-81, 1.59%-101, 1.99% 80, 1.58% 101, 1.99%8
14、6, 1.69%599, 11.79%2096, 41.27%305, 6.01%180, 3.54%101, 1.99%-98, 1.93% 123, 2.42%- I143, 2.82%-:80, 1.58%-56, 1.10%- 33, 0.65% 59, 1.16%-226, 4.45% 203, 4.00%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口汕头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口惠州市口汕尾市东莞市口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口茂名市肇庆市口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外省图1 2015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图二、2015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初次就业率广州大学2015届实际参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总数为5079
15、人,根 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截止到2015年9月1日的各高校初次就业统计数据,我校 2015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98%,比去年略有增加。表1. 201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初次就业率统计学院专业是否师 范毕业生数分专业初次就业率学院合计初 次就业率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4285.71%91.80%地理信息系统非师范2993.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非师范11293.75%法学院法学非师范19394.3%94.30%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非师范3982.05%94.12%工程管理非师范16096.25%工商管理非师范10894.44%人力资源管理非师范4397.67
16、%市场营销非师范3897.37%物流管理非师范5490.74%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非师范4095%95.45%社会工作非师范9198.9%行政管理非师范15593.55%化学化工学院化学非师范4085%93.41%化学师范3287.5%化学工程与工艺非师范72100%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师范3894.74%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院环境工程非师范59100%98.31%环境科学非师范5996.61%机械与电气工程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非师范8590.59%91.64%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11192.7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非师范13991.37%计算机科学与教 育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
17、范7696.05%94.47%软件工程非师范10492.31%网络工程非师范5596.36%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城市规划非师范2483.33%91.33%城市规划(5年制)非师范2696.15%建筑学(5年制)非师范8095%建筑学非师范2080%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3897.37%94.55%教育学师范5792.98%心理学师范32100%应用心理学非师范3889.47%经济与统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师范7694.74%91.53%旅游学院会计学金融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848F4T17989.29%90.91%92.68%96.65%95.91%美术与设计
18、学院动画工业设计绘画美术学艺术设计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非师范 师范 师范历史学非师范对外汉语非师范304F183F7S-而S6-25S8-83.33%95.92%100%97.37%94.87%95.45%95.71%91.67%100%97.37%94.37%95.69%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数学与信息科学 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安全信息与计算科学师范非师范非师范非师范5860578480253494.83%93.33%92.98%95.24%93.75%96%100%93.71%95.52
19、%体育学院社会体育非师范体育教育师范535096.23%94%95.15%土木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政治与公民教育 学院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 程交通工程一土木工程日语一英语英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舞蹈编导舞蹈编导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师范师范727037221282W9F5656664587431414614294.44%97.14%97.3%95.02%92.86%90%91.3%
20、92.86%92.86%95.45%88.89%96.55%90.7%92.86%100%95.08%92.86%95.50%90.61%93.82%93.14%95.51%92.86%合计507993.98%三、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459名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就业;636名毕业生在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322名毕业生考上国内研究生,197名毕业生出国(境)升学深造。口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322,3459, 69.43%口事业单位口企业单位升学出国其他已就业口未就业图2 2015届本
21、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在就业单位类型小类,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本科毕生 共2761人,占本科毕业生的48.36%。图3 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小类前10位(二)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就业,其 中在广州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最多,有3227人,占已就业本科毕业 生的67.61%;其次是深圳市,有343人,占7.18%;第三是佛山市, 有225人,占4.71%,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共吸纳4152名本科毕 业生,占已就业本科毕业生的86.98%。就业最少的地区是阳江市, 有3人,占0.06%;其次是韶关市、汕尾市、潮州市各
22、有6人,各占 0.12%。在外省(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就业的有322人,占6.75%。10, 0.21%-17, 0.36%19, 0.40%-128, 0.59% J 3, 0.06% -37, 0.78%-1267, 1.40%-139, 2.91%-6, 0.13%-31, 0.65%-9, 0.19%-17, 0.36%-6, 0.13%-225, 4.71%-22, 0.46%-66, 1.38%-13%口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口汕头市佛山市口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口汕尾市东莞市口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口茂名市肇庆市口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外省0.25%1, 0.23%343, 7
23、.19%3227, 67.61%图4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三)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我校2015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中,就业人数排在前三位的行业 大类有教育行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其中, 事教育行业的毕业生有646人,占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的15.22%; 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毕业生有585人 占13.78%; 从事制造业的毕业生有516人,占12.16%。2, 0.05%9, 0.21%119, 2.80%-4, 0.09%265, 6.24%516, 12.16%46, 1.08%59, 1.39%646, 15.22%260, 6
24、.13%48, 1.13%-、114, 2.69%485, 11.43%117, 2.76%429, 10.11%86, 2.03%585, 13.78% 140, 3.30%49, 1.15%265, 6.24%口农、林、牧、渔业口米矿业口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口和供应业建筑业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 口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 口和零售业口住宿和餐饮业 口金融业房地 口产业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 口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 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 口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 口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图5 2015届本科毕
25、业生从事行业大类流向700 厂 646321229217162142129126117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文化艺术业货币金融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土木工程建筑业 软件和戏技术服 商务服务业教育图6 2015届本科毕业生从事行业中类前10位、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我校对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的306名未就业本科毕业生进行 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占86.93%。调查显示:44.74% 的未就业毕业生想就业,“在继续找合适的单位26.; 11未就业毕业生 “准备考研”;8.41%未就业毕业生“准备考公务员” 7,08未就业毕业 生“在参加职业培训”;4.42%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
26、;3.54%未就 业毕业生“准备出国”;其他原因未就业的占5.70%。图7 2015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情况分布淮骨出国,3.54K 暂不就止4.42% 参加6业增凯 7.08? 谁带者公务员.841%五、就业发展趋势从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 在92%以上,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从毕业生入职薪酬的对比来看,近 年来我校毕业生入职薪酬增长较快,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从毕业生的 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我校毕业生主要还是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但在珠 角就业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从就业单位类型流向来看,企业单位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类型,而且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就业的比 有扩大的趋势。表2
27、近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发展分析表年 份项目 f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初次就业率95.68%92.12%93.98%毕业生入职平均薪酬3212 元3410 元3805 元珠三角就业比例89.43%90.04%86.98%企业单位就业比例67.72%68.22%69.43%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一、毕业生薪酬本薪酬统计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在线2015届毕业生初 次就业率统计数据,此薪酬是指毕业生入职薪酬。学校2015届本科 毕业生平均薪酬为3805元,比2014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薪酬有较大幅 度的提高。表3. 2015届本科毕业生入职薪酬统计表学院专业平均薪酬(元)统计薪酬
28、人数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343126地理信息系统33502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51897法学院法学3105165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365032工程管理3549145工商管理353697人力资源管理358840市场营销361936物流管理363349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379538社会工作376472体育教育464943土木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35815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334860交通工程340334土木工程3376155外国语学院日语411225英语4184176英语(师范)456381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65248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74449物理学49385
29、8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387636广播电视新闻学371471广告学357537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编导308010舞蹈编导(师范)338513音乐学321951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329133全校毕业生平均薪酬38054254、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 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抓住广东 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广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树立“能 力为上、应用为本、创新为魂”的专业教育理念,根据“宽口径、!实 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
30、才培养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合牲 大学优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培养以“广适应、善应用、 敢创业、能创新”为特征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如 图8调查结果所示,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5.60%,学校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总体符合社会需求。对口 较对口 相关 不太相关 不时口图8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状况三、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状况如图9所示,被访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持“很满意”、“满意” 和“较满意”态度的占总数的90.88%。较不涡怠,不漏意,15%7 87-K i图9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状况调研分析表明,对目前工作总体满
31、意度较高的毕业生,就业心态好 职业稳定性高,对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同事关系均感到满意对个人 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所从事的职业人职匹配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其家庭对其所从事工作的认可度也较高。同时,这部分学生对学校人 才培养和管理工作及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均较高。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我校从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中,随机抽取400家用人单位进 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374份,有效率为93.5%。被 访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有限责任公司(30.23%)、股份公司 (13.55%)、私人企业(13.12%)、国有企业(12.33%)、事业单位 (10.85%、外资企业7(16%、党政机关5.45%、科研单位2(16% 和 其他(5.15%),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被访的用人单位对我校2015届毕业生总体评价满意,充分肯定 了我校对学生的培养成效,对毕业生的多项素质和能力评价较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此5届毕业生各项素质能力的评价图10用人单位对我校2015届毕业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虽然对我校毕业生各项素质和能力评价较高,但从用人 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来看,希望学校在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主 对毕业生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多专业 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学以致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