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模糊避障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模糊避障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模糊避障研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摘要31 引言4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41.2 机器人的发展综述52 超声波测距62.1 超声波概论62.2 两种常用的超声波测距方案62.2.1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62.2.2 基于CPLD 的超声波测距系统72.3超声波测距的工作原理83 机器人的模糊避障系统93.1 移动机器人的避障传感器93.1.1 激光传感器93.1.2 视觉避障93.1.3 超声传感器93.2 避障系统设计思想103.2.1超声传感器的幻影现象103.2.2 模糊避障算法设计114 硬件系统设计134.1超声波测距系统硬件设计134.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144.3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144.4 超声波发射
2、系统电路154.5超声波接收系统电路164.6 显示模块的设计174.7机器人避障的硬件系统185 系统软件设计196 结论与总结22致谢23参考文献24附录125附录226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模糊避障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 *摘要:移动机器人在工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障碍物的干扰,障碍物会严重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碰撞时更会使机器人损坏,所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避障非常重要。本论文在分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避障常用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超声波传感器测距的移动机器人的模糊避障系统,详细介绍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采用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用超声波测距的方法检测障碍物,通过单片机
3、对信号的处理,驱动电机的转向,左右前进与后退,从而达到自动避障的功能。通过实践得出模糊避障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应用开发,模糊避障算法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机器人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实现了避障。关键词: AT89C52单片机;移动机器人;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1 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其灵活和智能等特点,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来实现对其行驶方向、启动、停止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修改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程
4、序来改变它的行驶方式。移动机器人的避障运动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实现避障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避障、视觉避障、红外传感器、激光避障、微波雷达等。目前超声波避障实现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实用的要求,因此成为常用的避障方法。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模糊避障研究,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实验结果。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
5、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一般认为超声波的发现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他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
6、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多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的那么敏捷、轻松。“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
7、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在地。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
8、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1.2 机器人的发展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其他的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遍及机械、电子、冶金、交通、宇航、国防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慢慢的发生变化。人们在对自然的不断探讨、改造、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制造能替代人劳动的机器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
9、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伺服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人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飞跃,它正沿着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完善自己。研制具有人
10、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一直是人类机器人研究的梦想之一。类人型机器人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1997年,日本本田公司率先研制出第一台类人型步行机器人样机。目前,机器人正在进入“类人机器人”的高级发展阶段,即无论从相貌到功能还是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都向人类“进化”,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人类,如计算能力和特异功能等。类人型机器人技术,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程序设计、组合导航、信息融合等众多技术于一体。专家指出,未来的机器人在外形方面将大有改观,如目前的机器人大都为方脑袋、四方身体以及不成比例的粗大四肢
11、,行进时要靠轮子或只作上下、前后左右的机械运动,而未来的机器人从相貌上来看与人无区别,它们将靠双腿行走,其上下坡和上下楼梯的平衡能力也与人无异,有视觉、有嗅觉、有触觉、有思维,能与人对话,能在核反应堆工作,能灭火,能在所有危险场合工作,甚至能为人治病,还可克隆自己和自我修复自己。总之,它们能在各种非常艰难危险的工作中,代替人甚至超过人类去从事各种工作。它的运用潜力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很好的验证。而自动寻迹也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机器人的感觉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其中视觉传感器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视觉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对于视觉的各种技术而言图像处理技术已相当发达,而
12、基于图像的理解技术还很落后,机器视觉需要通过大量的运算也只能识别一些结构化环境简单的目标,所以在这些方面都很有研究的价值。2 超声波测距2.1 超声波概论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它是由与介质相接触的振荡源所引起的,其频率在20 kHz以上。超声波在工业生产、医疗技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不同介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由于它有指向性强、方向性好、传播能量大、传播距离较远等特点,常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厚度、液位等。我们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其速度相对电磁波是非常慢的。超声波在相同媒体里传播速度相同,
13、即在相当大的频率范围内声速不随频率变化,波动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是纵向振动的弹性机械波,它是借助于传播介质的分子运动而传播的,波动方程描述方法和电磁波是类似的。 A=A(x)cos(t+kx) (2.1.1) A(x)=A0e-x (2.1.2)式中,A(x)为振幅,A0为常数,为圆频率,t为时间,x为传播距离,k=2/为波数,A为波长, 为衰减系数。衰减系数与声波所在介质及频率的关系为: =af2 (2.1.3)式中,a为介质常数,f为振动频率。在空气中,a=210 ,当振动的声波频率f=40kHz带入式2.1.3,可得 3。210 /cm,即1/=31m; 若f=30kHz,则1/=
14、56m,它的物理意义是:在(1/)的长度上,平面声波的振幅衰减为原来的e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频率越高衰减的越厉害,传播的距离越短。声波在空气媒质里传播,因空气分子运动摩擦等原因,能量被吸收损耗。考虑实际工程测量要求,选用频率f=40kHz的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 1) 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 2) 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 3) 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4)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可在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2.2 两种常用的超声波测距方案2.2.1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是利用单片机编程产生频率
15、为40kHz 的方波,经过发射驱动电路放大,使超声波传感器发射端震荡,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物反射回来后,由传感器接收端接收,再经接收电路放大、整形,控制单片机中断口。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框图这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超声波测距系统通过单片机记录超声波发射的时间和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当收到超声波的反射波时,在接收电路输出端产生一个负跳变,在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源输入口产生一个中断请求信号,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请求,执行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读取时间差,计算距离,结果输出给LED 显示 。利用单片机准确计时,测距精度高,而且单片机控制方便,计算简单。许多超声波测距系统都采用这
16、种设计方法。2.2.2 基于CPLD 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这种测距系统采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器件,运用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编写程序,使用MAX+plusII 软件进行软硬件设计的仿真和调试,最终实现测距功能。CPLD 器件内部的宏单元是其最基本的模块,能独立地编程为D 触发器、T触发器、RS 触发器或JK 触发器工作方式或组合逻辑工作方式。它的这种特性非常适用于本系统,可将本系统所需要的分频功能、计数功能、振荡器、七段码
17、显示全部由MAX 来实现,而只需在外部配上适当的超声波传感器、接收和发送电路,即可组成一个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响应速度快且具有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测距仪。此测距系统利用CPLD 器件控制超声波的发射,并对超声波发射至接收的往返时间进行计数,将计算结果在LED 上显示出来。配合使用MAX+plusII 开发软件,可集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设计校验和器件编程于一体,集成度高,开发周期短。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图2 基于CPLD 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框图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40kHz 的超声波,在发射超声波的同时,MAX7128S 内的计数器开始计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返回来。
18、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后就将回波信号送到CPLD,CPLD 立即停止计数。CPLD 所计的时间就是超声波从传感器到被测物的往返时间。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如设定为332m/s,根据计数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32t/2。CPLD 开始计数后,只要传感器收到回波,CPLD 就立即停止计数,即只有最先返回的超声波才起作用,也就是说超声波测距仪总是测得离传感器最近的物体的距离。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简单、方便,而且测精度能达到工业要求。本课题研究的测距系统就是用单片机控制的。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单片机在发射时
19、刻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vt/2。2.3超声波测距的工作原理超声波测距的方法有多种,如相位检测法;声波幅值检测法和往返时间检测法。相位检测法虽然精度高,但检测范围有限;声波幅值检测法易受反射波的影响。本论文硬件设计采用超声波往返时间检测法,其原理为:超声波发生器T1在某一时刻发出一个超声波信号,当这个超声波遇到被测物体后反射回来,就被超声波接收器T2所接收到。这样只要计算出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到返回信号所用的时间,就可算出超
20、声波发生器与反射物体的距离。距离计算公式为:s=ct/2。其中d为被测物与测距器的距离,s为声波的来回的路程,c为声速,t为声波来回所用的时间。超声波往返时间检测法如图3所示。 图3 超声波往返时间检测法3 机器人的模糊避障系统机器人安全避障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领域,人们很早就开始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 Nilssen 和CharlesRosen 等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研制了Shakey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目的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推理、规划和控制。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高
21、潮。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以研制高水平的环境信息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高适应性的移动机器人控制技术,真实环境下的规划技术为标准,开展了移动机器人更高层次的研究。避障是智能移动机器人基本的功能,具体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避障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3.1 移动机器人的避障传感器3.1.1 激光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方向性特别好,对一般应用可以认为是理想的直线。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波束很窄,所以方向性好,因此可得到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激光测距的精确度很高,但是激光测距的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且一些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对人的眼睛有伤害。3.1.2 视觉避障
22、视觉避障的优点是探测范围广,可以获得物体的形状、速度等信息。实际应用中使用多个摄像机,或是利用一个摄像机的序列图像来计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还可采用SSD算法,根据一个摄像机的运动图像来计算机器人与目标的相对位移,并用自适应滤波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小因环境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在图像处理中,边缘锐化、特征提取等图像处理方法计算量大,实时性差,对中央处理机要求高,不适合在较小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上使用。视觉测距法检测不能检测到玻璃等透明障碍物的存在,另外受视场光线强弱、烟雾的影响很大。3.1.3 超声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的成本低,实现方法简单,技术成熟,是机器人避障的常用传感器。机器人是利用超声测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超声波 测距 机器人 模糊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