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doc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 学 院 教育学院专 业 教育学年 级 2006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成 绩 _ 年 月 日 目录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1摘要2Abstract2绪论2(一)选题缘由2(二)概念界定21.老子自然主义思想22.学生主体性2(三)研究价值2(四)研究方法和思路3一、文献综述3(一)老子教育思想3(二)学生主体性5二、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8三、“学生主体性”和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理论分析9(一)学生主体性的历史分析和教育学分析91. “学生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发展92. “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分析13(二)老子自然主义思想
2、体系及其传承131.老子自然主义思想体系152.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传承17四、老子自然主义思想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启示19(一)教育目的19(二)教育方法191. “无”的方法192. “有”的方法20五、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 谢25基于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学生主体性研究XXX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当前教学改革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主体性思想从萌芽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说明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集体中每个个体各尽所能的发展。老子“自然”、“道”、“无有”三位一体的自然主义思想体系,成就了“无为而无不为”等一系
3、列朴素的辩证法,且其诸多精髓依然保存在国民的集体性格之中。这使其能对我国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以一定的启示,即先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深入了解学生,再因势利导。关键词:老子自然主义思想;学生主体性;个性发展Studies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Based on The Naturalism in the Book of LaoziZhang Bo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Students subje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
4、rrent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ome issue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oughts development from beginning to mature means it has much to do with the richnes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ubjectivity is colle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i
5、ndividual to do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It is a trinity of naturalistic ideology what is natural, Dao, None - Being in the Book of Laozi, achievement of Doing nothing and everything being done its essence is still a lot of the collective character of the National in. This is to enable the developm
6、ent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blems with some enlightenment, which teachers give the students some room for development, the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nd then guide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he case.Key Word: The Naturalism in The Book of Laoz
7、i; Students Subjectivity; Personality Development绪论(一) 选题缘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是:我读中学时,曾参与过一些公开课的学习,那是为了实验某种教学方法而进行的,多数的基本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进行组织材料、相互讨论,最后得出一定的结果。有一次历史公开课之后,老师问我们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回答的不一致,她说她感觉她很累、我们也很累,有些环节就像是不自然地表演。上大学接触一些新的教育思想以后,知道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并且得知它的思想渊源来自杜威、罗杰斯等人的“学生中心”思想。看过顾明远教授的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想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
8、些问题会不会和它不适合我们的文化土壤有关?或者是和我们没能正确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有关?我在学习中外哲学史课程的时候,对老子的思想很感兴趣,感到“无为”思想如果运用到教育教学方面和发挥“学生主体性”能有所关联,而且老子思想产生于我国,有一定的文化根源,如果加以利用,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本土化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教学形式。(二) 概念界定1. 老子自然主义思想老子中的“自然”是指不加外在干预,本来如此的意思。因此和“无为”的主张是同一的,“自然”是顺其本身发展的态度,“无为”是实现“自然”的途径和方法。“无为”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去人为地干预自然发展的进程,反对
9、强作妄为。因此,“无为”、“道法自然”等都属于老子的自然主义思想范畴。这在后文阐述老子自然主义思想体系时再详细说明。2. 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主体之所以是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学生主体性”是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要素之一,所具有的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使学习 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品德情感的进步。但本文中论及的学习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主。效果达到最佳的一种属性。“学生主体性”是一种属性而不代表一种确定的地位: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学生,即使居于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出其作为主体的作用;而具有“学生主体性”的学生,即使没有处于主体地位,仍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
10、性,获得成功。由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主体性”侧重点不同,本文之探讨初、中等教育阶段。(三) 研究价值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关系着教育效果的优劣,怎样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便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本来就是“教”与“学”的不同角度的问题,而不单纯是在时间分配上的问题。由于缺乏经验而把学生推上不知所措的“主体地位”无疑是失败的,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也同样不可取。老子的自然主义思想以管理者“无为”的方式,能够达到“民自化”的效果,可以说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理想模板,而且老子的自然主义思想是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几千年绵延不断,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道家思想与儒家阳生、有为、僵硬
11、、控制、侵略、理性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在以儒家为主要思想的封建社会,道家思想未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现在,我们已经摆脱封建专制而走向民主社会,道家的阴柔、宽恕、忍让、曲成、退守、感性的民主思想将会逐渐走上舞台,成为新时期的主导思想。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转引自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5但当前对老子自然主义思想在教育方面应用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分析研究,以期在“学生主体性”方面问题上得到一定的解决。(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由于本研究是基于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因而需要采用文献法和历史法进行分析。需要相应文献明确老子自然主义思想的具体范畴,以便提出建立在文
12、化基础上的建议。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提法也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而确定的,而且需要通过发生学方法追溯其发展历程来获得其合理内涵。再借助解释学的方法建立起老子自然主义思想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联系。一、 文献综述(一) 老子教育思想1985年,沈灌群、毛礼锐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于第三章第十一节阐述了老子、庄子和黄老学派的教育思想。其中以教育目的(道、无为)、教育内容(不争、知足、贵柔)、教育原则和方法(闭目塞听、绝学弃智、涤除玄鉴)总结了老子的教育思想体系1985年,陶愚川出版的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一书,就老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
13、内容、教学原则、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专节比较论述,内容详实具体。陶先生总结:关于教育目的孔子把实行“仁”道的君子作为培养目标,老子则把能体现自然之道的“上士”作为培养目标;关于教育内容孔子以“仁”道为施教内容,主要包括“仁、义、忠、孝、礼、乐”等,知识教育强调“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与重视,与孔子不同,老子则以自然之道,即“天道”为教学内容。根据这种自然之道,他规定的施教内容为,贵“无”、知“常”和守“柔”;关于教学原则孔子注重通过感官接触而认识事物,主张“学”、“思”结合和“知”、“行”结合,而老子则趋向于苦思苦想一途,认为只要用内省的功夫,就能直觉
14、到事物的本质,不需要用感官去接触事物;关于教学方法孔子注重诱导启发,教育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子则根本反对使用问答法,强调取法自然,“不言而善应”。同时,陶先生也认为,老子、孔子在示范教学、因材施教、注重环境教学、注重系统教学、注重预防教学等方面是相通的。但陶先生对老子教育思想的评价不高,这反映了当时学界研究的基本基调,但对老子教育思想的系统认识毕竟开始了。1988年,沈灌群、毛礼锐主编的中国教育家评传没有将老庄列入其中。1991年,张瑞璠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三编收录了丁钢的自然主义教育与儒道互补。此编对先秦道家的教学思想、美育理论和理想人格方
15、面作了详细的考察,以及对儒、道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先秦教育思想的主要对立面,而两者之间的对立与互补是构成先秦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在全面深入把握道家教育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发掘道家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并对道家的教学原则、学习理论、美育观点以及理想人格等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另外,还对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的同异和内在关系,以及对先秦教育思想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做出必要的论述。1994年,徐仲林、谭佛佑、梅汝莉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就教以为道的教育目的论、“不言之教”自然质朴的教育观、贵师善教的师道观、“复归于朴”理想人格的
16、德育论、“为学日益”直觉主义的学习论以及“反者道之动”辩证的教学原则,六个方面进行相对系统的内容、方法与原则的论述。1996年,杨启亮出版的专著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从对道家教育思想“正名”入手,以道家教育思想的潜隐性为线索,全面论述了道家的教育思想,企图打通古代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对道家教育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书中虽是论述道家教育,但主要是介绍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研究老子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之处。1997年,陈德安、齐峰主编的道家道教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顾明远先生题词:“研究道家教育思想,丰富祖国教育学术宝库”。文中以研究道教教育思想为
17、主,但也开拓了对道家教育思想及老子教育思想研究的视野。2000年,张瑞璠在其主编的中国教育哲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章“道家脱俗求真的价值取向与学以求复其初的教育哲学思想”中,通过对老庄的义利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相应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分析,从总体上粗略地勾画出老庄学以求“复其初”的逆向教育思想体系。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陈文华以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为题申请博士学位。文中从老子思想及儒道互补、老子教育思想的有无之辩、以自然主义为宗旨的教育价值观、以“反”为特征的教育辩证法、以“负”为导向的教育方法论、“有无相生”的教育生活观,就当前教育问题系统地提出了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
18、并结合世界教育思潮系统论述了老子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是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旧的教育学体系划分老子教育思想或者忽视老子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第二阶段,通过儒、道两家的对比,把道家思想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补充来扩展理解道家教育思想,从而加深了对老子教育思想的理解;第三阶段,以老子哲学体系为主体,整体向教育学迁移,使二者融合,建立起完整的而不是割裂的老子教育思想体系。但是目前还没有应用老子思想体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二) 学生主体性1996年,董耀鹏出版人的主体性初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事理结合出发,系统地考察了
19、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性思想的由来与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人的主体性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评析,最终提出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外部条件(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塑造民族之魂,陶铸民族品格;增强社会生活的透明度,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尊重人权,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的一切权利,加强法制建设;满足人的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不但地把人的需要水平推向新层次;造就一种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内部条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个人主体意识;注重教育,相信科学,追求知识,提高个人素质,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各项本领;加强个人与他人、集团及社会的交往和联系,培养协作精神)和实现人的主体
20、性的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坚持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的主体性、集团的主体性、社会的主体性和人类的主体性相互协调的原则)。1997年,黄崴出版了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这是我检索到的第一本谈及主体性教育的专著。书中以历史方法和解释方法阐述了中西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尤其提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中西方哲学体系中挖掘主体性的内涵,并从内容、价值和时间角度探讨主体性教育;最后提出了从必然到自由的教育发展趋势,认为主体性教育是跨世界的选择。书中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即学生的主体性。2001年
21、,张天宝出版了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书中从主体性教育的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的问题、世界教改趋势主张全面发展)、特征(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和发展(建国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目的(在个人全面而又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在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自觉融合)、课程(整体优化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多样化原则、超前性原则)、过程(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统一的过程、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
22、过程、教与学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及实验探索六方面对主体性教育进行系统介绍。期刊方面主要集中在探讨学生主体性的实施策略方面:(1) 创设良好环境:宋培基在“学生主体”的哲学论说(江西教育科学,2005,11:69-72)中提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构建起一种双向互动的主体间“对话”关系,这种“对话”需要给学生一个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谐的良好环境。赵希明在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探索,2008,8:11)中提出在教育活动中要坚持民主作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探求的空间,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袁桓等人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探索(教育与
23、职业,2008,7:184-185)中提出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增加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 姚文俊,武丰旭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1998,2:45-48)中提出通过建立师生间深厚的感情,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来鼓励师生合作学习。(2) 相信学生: 赵希明在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探索,2008,8:11)中提出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就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力。 肖温雅在课程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探索,2006,3:23-24)中提出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专业 毕业论文 基于 老子 自然主义 思想 学生 主体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