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培训资料》PPT课件.ppt
《《探针培训资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针培训资料》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四探针培训资料,2,1、概述,四探针法用于测量半导体材料(厚材和薄片)电阻率以及硅片上的扩散层、离子注入层的方块电阻,也可以测量玻璃或其他绝缘材料上所形成的导电膜方块电阻。四探针测试技术已经成为半导体生产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监控手段之一。与四探针法相比,传统的二探针法更方便些,因为它只需要操作两个探针,但是处理二探针法得到的数据却很复杂。,3,如上图,电阻两端有两个探针接触,每个接触点既测量电阻两端的电流值,也测量了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我们希望确定所测量的电阻器的电阻值。总电阻值:RT=V/I=2RW+2RC+RDUT;其中RW是导线电阻,RC是接触电阻,RDUT是所要测量的电阻器的电阻
2、,显然用这种方法不能确定RDUT的值。矫正的办法就是使用四点接触法,即四探针法。,4,如上图,电流的路径与前幅图相同,但是测量电压使用的是另外两个接触点。尽管电压计测量的电压也包含了导线电压和接触电压,但由于电压计的内阻很大,通过电压计的电流非常小,因此,导线电压与接触电压可以忽略不计,测量的电压值基本上等于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值。这样消除掉了寄生压降,使得测量变得精确了。之后,四探针法变得十分普及。,5,四探针测试技术方法分为直线四探针法和方形四探针法。方形四探针法又分为竖直四探针法和斜置四探针法。方形四探针法具有测量较小微区的优点,可以测试样品的不均匀性,微区及微样品薄层电阻的测量多采用此方法
3、。四探针法按发明人又分为Perloff法、Rymaszewski法、范德堡法、改进的范德堡法等。值得提出的是每种方法都对被测样品的厚度和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当不满足条件时,必须考虑边缘效应和厚度效应的修正问题。下面重点介绍直线四探针法。,6,2、直线四探针法测量原理,在直线四探针技术中,四根探针通常是等距排成一条直线,给探针施加一定压力,使之垂直地压在一块相对于探针间距可视为半无穷大的样品上。外侧的两个探针之间施加电流,中间的两个探针之间放置高精度电压表,就可以测出被测样品的电阻率。测量电路如下图所示:,探针2处的电势V2=I(1/S-1/2S)/2 探针3处的电势V3=I(1/2S-1/S)/
4、2 探针2和3之间的电势差V23=V2-V3=I/2S 被测样品的电阻率=2SV23/I=CV23/I 其中,C为四探针的探针系数,它的大 小取决于四根探针的排列方法和针距。若取电流值I=C时,则=V23,可由数字电 压表直接读出。,7,2.1薄片电阻率测量 薄片样品因为其厚度与探针间距相近,不符合半无穷大边界条件,测量时要附加样品的厚度、形状和测量位置的修正系数。其电阻率值可由下面公式得出:=C V G(W/S)D(d/S)/I=0 G(W/S)D(d/S)式中:0为块状体电阻率测量值,G(W/S)为样品厚度修正函数,W:样品厚度;S:探针间距,D(d/S)为样品形状与测量位置的修正函数。当
5、样品厚度满足W/S 0.5条件时,电阻率为:=0(W/2SLn2)D(d/S),式中Ln2为2的自然对数。当忽略探针几何修正系数时,即认为C=2S 时=VW D(d/S)/ILn2=4.532VW D(d/S)/I,8,2.2扩散层的方块电阻测量 当半导体薄层尺寸满足于半无穷大平面条件时:R0=V/ILn2=4.532V/I 若取 I=0.4532I0,I0 为该电流量程满度值,则R0 值可由数字表上读出的数乘上10后得到。,9,3、影响四探针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造成四探针测试仪测量误差大、测量结果稳定性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测试环境、探针问题、测试设备的校准以及被测对象本身问题等。这里主要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针培训资料 探针 培训资料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