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品“礼”教学设计.doc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诗品“礼”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读诗品“礼”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段:高中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材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4年7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实施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指导者闫丽红房山教师进修学校15810653136课件制作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6年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
2、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国家认同及人文底蕴则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要素,因此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将有助于积淀人文精神,加强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而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步加强,从2014年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始,这种关注已经上升的政策层面。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
3、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六条: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
4、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第十三条 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
5、,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同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作出了如下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礼俗篇礼仪之邦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与之相应的则要更加丰富人文素养和文
6、化背景作为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了教学资源。但是由于高一教学内容较多,且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以单元为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探究式学习。结合相关的文学经典名著进行专题学习。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俗文化。并借此来了解中华“礼乐文明”,借此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学生情况: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基本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先秦文献的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再文字上做过多的纠结,而将重点放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上,就相关资料和译文直接下发,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沟通课内外资源综合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专题研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
7、来说,进行专题研究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方法知道和资料支持。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通过专题学习,自主探究,课上展示的方式,通过自主、合作阅读分析理解礼的内涵;通过沟通课内外资源,探究礼的外延与表现;通过个人、小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达到激励作用。教学手段:口头语言、板书、教材和电子视听设备及多媒体技术综合。技术准备: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五礼”的资料制作成课件供交流使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通过学习教材
8、文本及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礼”的;2.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诗经中找到支撑依据;3.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形成对“中华礼乐文明的初步认识”。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自学展示点拨深化总结欣赏作业提升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情境导入:3同学们,请看这几个字“读诗品“礼”。为什么这个“诗”字我要加上书名号?明确:诗是诗经的本称。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通过读诗来了解下我们传统文化中礼的内涵,并研究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认识诗经,了解“五礼”。1.诗经是什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
9、录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的作品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06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根据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周颂、鲁颂,共40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说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
10、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2)农事诗。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3)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
11、化的一些侧面,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4)怨刺诗。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如荡;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节南山; 国风中,则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5)战争徭役诗。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
12、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等。但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诗经战争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 军威,还是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6)婚姻爱情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
13、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南关睢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大序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些美丽的诗篇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文化呢?明确:西周初年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宗法制,而维护这套制度的不是法律而是“礼”的制度。可以说,诗经所对应的到当时的文化内涵则就是“五礼”:吉、凶、军、宾、嘉。而孔子“删诗”,做春秋所体现的精神也是 “礼”。但是不管怎样,这套制度影像了我们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几千年,并且这种文化已经深深的植入我们中国人的骨髓中。直至今日我们的文明依旧被称为“礼乐文明”,我们中华大地被称为“礼仪之邦”
14、。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在答吴孝宗书一文中说:“某之学,则唯诗、礼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2.诵读诗经,了解“礼”的内容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问题:阅读这些诗歌你能告诉我这些诗歌描写什么?赞美了什么?(1)吉礼:吉礼以“事邦国之鬼神袛”,包括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川林泽、四方百物以及先公先王等十二个对象的典礼。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2)凶礼:凶礼“哀邦国之忧”,包括丧礼、荒
15、礼、吊礼、禬礼、恤礼等五种典礼。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3)宾礼:宾礼以“亲邦国”,包括朝、宗、觐、遇、会、同六种天子款待四方诸侯的典礼、以及问、视二种诸侯遣使向王问安的典礼。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节选)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4)军礼:军礼:军礼以“同邦国”,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五种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诗品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