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大气.doc
《第九章第三节大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第三节大气.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气压强(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用具】矿泉水瓶,棉花,镊子,广口瓶,玻璃管,烧杯,水槽,硬纸片,水适量,多媒体。【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教学方法】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
2、复习液体由于受重力对容器底有压强和具有流动性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导入猜测同样受重力和有流动性的气体也有压强。2.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 演示实验:大气压压扁矿泉水 在矿泉水瓶底部铺一层沙,将蘸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瓶中,迅速堵住瓶口,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实验:(1)纸杯托水: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2)套管实验:将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套筒口朝上放入小试管中,上下倒置,观察有什么现象?什么原因?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并讲解原因,导入大气压的定义和产生原因。(1)大气压: 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3、 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说明大气压非常大。3.大气压的测量(1)学生利用普通试管和水模拟托里拆利实验,观察思考。 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不会流下来?怎么样可以使水流下来?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压迫外面的液面,把水压入试管。(2)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学生边观看边思考: 为什么玻璃管内要装满水? 防止混入空气。开始时,水银液柱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一开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三节 大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