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案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 朱芳兰 工作单位:吉安五中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要求要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物理之美,感受人类的进步,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片面认识。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及对该定律的理解。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前面
2、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是力和运动的开端,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学习惯性、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总之,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学情分析经过初二的一年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本节的自主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实验推理法接触不多,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要学生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概念的建立及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
3、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是有较大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突出课标主线。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推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 掌握控制变量法,理想推理的研究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每小组45人,分好12组,上课时按小组坐好
4、。每小组的桌上各准备好跳棋子一个;自制好的斜面纸槽一个;一块毛巾,一块棉布。教学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教学难点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课前交代(1分钟)告知学生今天的上课方式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可以抢答老师在上课时提出的所有问题,每个题目在没有指明的情况下,均为10分,回答正确,将给该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最后分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老师将给获胜组的每位成员颁发一份小奖品。学生很兴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进行新课(35分钟)1.拿一小车放在讲台,用力推它,小车运动起来,停止用力,小车渐渐停了下来。请学生
5、注意观察小车出现的现象,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问题,均予肯定,给小组加分。再优化出问题:“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2.请学生观看屏幕上的四幅图(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来 停止踩车,车子最终会停下),作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给回答的有道理的小组加分。)3.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历史,看看历史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屏幕上投影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两位科学家的头像、成果简介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那么这两位名人的观点,到底谁的正确呢?现在,我们选择伽利略的观点来设计实验,看
6、看伽利略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并填写表格。如果设计不出,可以参阅书上45页的探究实验进行探究。(老师将请完成的最快最好的那一组上台为大家演示一遍,并上交填写的表格,顺利完成的,将赢得30分。)另外学生上来演示时,要求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之后,请学生对他们的实验加以评估,说出你觉得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师给看法说的正确的小组加分,每说对一点加10分)。老师一一播放出以下几个问题在屏幕上巩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各问题由所有学生参与抢答(每题均为10分):该实验控制了什么物理量,其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改变了什么物理量,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的?该实验在斜面上释放
7、物体时,能否用力? 该实验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这里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5.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推理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阻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问题:用投影仪把刚才学生上交的表格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并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回答正确的小组得分)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果水平面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如何运动下去,它会停下来吗?(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指出这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到的结论叫推论,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探究结论可知,伽利略的观点是对的,事实上,当时伽利略也进行了一个与我们类似的探究
8、实验,得到了我们刚才的推论,之后,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伽利略的推论进行了完善“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直运动下去。”最后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即牛顿第一定律。6.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一大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请同学们朗读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后,老师播放课件请同学们回答屏幕上的几个问题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每题10分):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的吗?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遵守牛顿第一定律吗?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今天的学习或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9、吗? 7.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二大点:力与运动的关系。8.老师再提问除了学到以上知识外,我们还记得今天学到了一种什么新的物理研究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三大点:理想实验法。1.学生自己思考,举手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2.学生可在小组内讨论,有猜想后可直接站起来抢答。3.学生阅读屏幕上的内容,了解物理史实。看刚才自己的猜想与哪位科学家的观点一致。)4学生完成实验,举手。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学生各自举手站起来对展示的实验过程交流看法。学生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实验控制了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一样,其目的是保证物体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一样。答:实验改变了摩擦力,是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反思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