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聚乙二醇改性席夫碱缓蚀膜的缓蚀机理.doc
《毕业设计论文聚乙二醇改性席夫碱缓蚀膜的缓蚀机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聚乙二醇改性席夫碱缓蚀膜的缓蚀机理.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桂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铝属于两性金属,在铝及铝合金的工业应用中,酸及碱溶液均可能对其产生溶解腐蚀。因此,研究铝及铝合金在酸、碱溶液中的腐蚀及防护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合成了一种聚乙二醇酯改性席夫碱缓蚀剂,考察其对铝的缓蚀行为。以3,5-二溴水杨醛、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溶液法,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利用硼酸酯化法合成了聚乙二醇(1000)单月桂酸酯,测定了其酸值、皂化值分别为34mg/gKOH,112 mg/gKOH。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130,合成了聚乙
2、二醇改性3,5-二溴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缓蚀剂。以纯铝片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铝表面自组装成膜,利用电化学技术、失重法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法探讨了聚乙二醇酯改性席夫碱自组装膜在0.5mol/L 盐酸溶液中对铝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当缓蚀剂浓度为100mg/L时,自组装时间为30min,对铝的缓蚀效果最佳。论文对聚乙二醇改性席夫碱缓蚀膜的缓蚀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聚乙二醇酯;改性席夫碱;自组装缓蚀膜;铝.Study on modification of Schiff base compounds by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the self-as
3、sembly corrosion films on the aluminum surface Student:Li Fu-kui Teacher:Liu Zheng,Xiao Shun-huaAbstract:Aluminum is gender metal,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cid and alkali solutions are likely to occur dissolved corrosion. Theref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
4、f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in acid, alkaline corrosion solution and their protection problems. In this graduation thesis , we synthesized a modified polyethylene glycol ester Schiff base corrosion inhibitors and investigate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uminum. We synthesis of 3,5 - dibromo-salic
5、ylaldehyde-amino acid Schiff base with 3,5 - dibromo-salicylaldehyde, p-amino benzoic acid as raw material in solution , characterizing and confirming its structures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 ultraviolet spectrum . Synthesized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monolaurate using boric acid esterification
6、,and determined its acid value was 34mg/gKOH, saponification value was 112 mg / gKOH. Synthesized corrosion inhibitor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3,5 - salicylaldehyde on Amino acid Schiff base,with N, N-dimethylformamide as solvent, p-toluene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reaction
7、temperature 130 . Synthesis corrosion inhibitor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modified 3,5 - amino acid salicylaldehyde Schiff base. With aluminum fil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f-assembled film in aluminum surface use molecular self-assembly technology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weight loss meth
8、o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he polyethylene glycol modification of self-assembly of Schiff membrane in 0.5mol / L hydrochloric acid on aluminum corrosion inhib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effect on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 is when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was 100m
9、g / L, the self-assembly time of 30min. In this graduation thesis,also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film of schiff base modified with PEG.Key Words :Polyethylene glycol ester; Modified Schiff; Self-assembly corrosion film; Aluminum.22目 录摘 要I目 录III前 言11 实验原理41.1 3,5-二溴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
10、的合成原理41.2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的合成原理(硼酸酯化法18)41.3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缓蚀剂的合成原理51.4 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分子自组装膜对金属铝的缓蚀原理52 实验部分52.1主要试剂与仪器52.1.1 主要试剂及材料52.1.2 主要仪器62.2 实验方法72.2.1 3,5-二溴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合成方法72.2.2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的制备方法及酸值、皂化值测定方法72.2.2.1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的合成方法72.2.2.2 酸值测定方法82.2.2.3皂化值测定方法82.2.3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缓蚀剂的合成方法82.2.4 聚乙二醇月桂酸
11、单酯改性席夫碱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82.3 测试方法92.3.1席夫碱分子结构表征方法92.3.1.1 红外光谱(IR)的测定92.3.1.2紫外-可见光谱(UV)的测定92.3.2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分子自组装膜对铝的缓蚀效果的测试方法92.3.2.1 失重法92.3.2.2塔菲尔极化曲线法102.3.2.3循环伏安法102.3.2.4扫描电镜分析方法103 结果与讨论113.1席夫碱分子结构表征113.1.1 红外光谱分析113.1.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123.2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分子自组装膜缓蚀行为评价123.2.1 失重法评价缓蚀行为123.2.2塔菲尔极化曲线法评
12、价缓蚀行为133.2.3循环伏安法评价缓蚀行为153.2.4扫描电镜分析法评价缓蚀行为163.3缓蚀机理初步研究184 结论18致 谢19前 言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碳基缩合而成。席夫碱(尤其是一些芳香族的席夫碱)含有-C=N-双键,有的苯环上还有-OH基团。这两种基团极易与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阻止金属的腐蚀。Kuzentsov等人研究了席夫碱在H2S环境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芳香醛给电子的能力越强,缓蚀效率越高1;Desai等人研究发现席夫碱缓蚀剂在硫酸溶液中对锌有很好的缓蚀作用2;BanSiWal等人
13、发现某些席夫碱在盐酸环境中对铝有很好的缓蚀作用3。自组装技术的发展历程:自组装是靠自发的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形成有序分子膜的过程,所形成的膜称为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4。早在1946年,Zisman就发表了一篇关于通过化学吸附在洁净金属表面制备单分子层的文章,但那时并没有认识到自组装技术的潜在优势。直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金属涂层保护及表面处理方法面临挑战,以开发环境友好的缓蚀行为和成膜工艺作为金属表面防腐蚀新的研究方向被提上日程,自组装技术才作为一门专门的有机超薄成膜技术进行研究。自组装技术由于独特的性能优势在这二十
14、多年里得到迅猛的发展,已经成功在光学、电子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呈现组装基体由贵金属(Au,Ag,Pt)向工程金属转变的发展趋势,如在铜、铝、锌、铁等基体表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表征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缓蚀功能分子的成功设计和合成,自组装技术可望成为替代铬酸钝化、磷化的金属表面预处理方法。自组装的基本方法是:将基片浸入到含有活性物质的溶液或蒸汽中,活性物质在基片表面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并形成二维有序结构。由于自组装技术是活性物质在固体基底上自发形成有序分子膜的过程,无需外部提供能量,所以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源的特点。形成的自组装膜具有以下特征:分子有序排
15、列;热力学稳定性高;对基底形状无严格要求;膜均匀致密,缺陷少;可人为进行分子设计。与其它制备超薄膜(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蒸镀法等)的方法相比,自组装膜具有高度致密性和有序性,因此对金属表面具有很好的修饰作用。自组装技术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解释缓蚀机理需要了解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微观吸附状态。如分子的取向和排列方式等,但运用常规的涂层方法直接获取分子取向和排列特征非常困难,可以借助SAMs模型来解释缓蚀剂作用的机理。(2)能有效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缓蚀剂分子在基底金属上自发形成单分子层,分子层排列致密,结构有序,可以阻止介质中的水分子、氧原子向金属表面的迁移和
16、传输,能很好地抑制基底金属的氧化-还原过程,保护基底金属免遭腐蚀等5。缓蚀剂是一种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的,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缓蚀剂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能保护整个系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品生产加工、化学清洗、大气环境、工业用水、仪表制造等生产过程6。近年来缓蚀剂和缓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如多功能通用缓蚀剂、高效低毒型缓蚀剂(如环保型精细化学品HA-1气相缓蚀剂7)、杂环型缓蚀剂、低聚型缓蚀剂已相继研制成功。近半个世纪以来,缓蚀剂的品种、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30年代以前,缓蚀剂的品种只有百余种8,9。到80年代中期,仅
17、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品种就已超过5000余种。这种发展速度是其它化学助剂、添加剂类无以伦比的。当前,开发高效、低毒、环保型新缓蚀剂是世界各国科技界、企业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根据抑制的电极过程不同,缓蚀剂可分为三大类:(1)阳极抑制型缓蚀剂。其作用机理:使阳极极化增大,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降低了阳极反应速度,与阴极反应无关。(2)阴极抑制型缓蚀剂。其作用机理:使阴极极化增大,提高阴极反应的析氢过电位。(3)混合型缓蚀剂,其作用机理:缓蚀剂与介质中或阳极反应生成的离子生成不溶物或胶体物质而沉积在阳极区和阴极区,既阻碍阳极金属的溶解,又阻碍氧接近阴极发生还原。从物理化学角度分析,缓蚀剂对腐蚀电池的电极过
18、程的抑制,是由于缓蚀剂或缓蚀剂与电解质作用于金属的表面,使金属表面发生变化的结果。这种表面的变化表现为氧化膜或沉淀膜的吸附,或者是离子、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10:(1)氧化膜型缓蚀剂。这类缓蚀剂使金属表面发生了特征吸附,阻滞了金属的离子化过程。或者使金属表面氧化、生成了极薄而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如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就属此类型缓蚀剂。(2)沉淀膜型缓蚀剂。缓蚀剂分子上的反应基团和腐蚀过程中生成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沉淀膜或不溶性配合物膜。(3)吸附膜型缓蚀剂。缓蚀剂对金属表面有良好的吸附,一方面缓蚀剂中含电负性高的O、N、P、S等元素的亲水性极性基团,吸附于金属表面活性点或整个表面,改变了金属表
19、面的电荷状态和界面性质,使金属表面的能量状态趋于稳定,增加腐蚀反应的活化能,减缓腐蚀速度;另一方面缓蚀剂中非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保护层,阻碍与腐蚀反应有关的电荷或物质的转移,也使腐蚀速度减小。按物质化学组成划分,缓蚀剂可以划分为:(1)有机缓蚀剂。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醛类、胺类、羧酸、杂环化合物等可以作为有机缓蚀剂。作为缓蚀剂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电负性较大的N、O、S等原子为中心的极性基和C、H等原子组成的非极性基构成,能够以某种键的形式与金属表面相结合;(2)无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一般是通过氧化金属表面而生成钝化氧化物膜或者在金属表面阴极区形成沉淀膜来抑制腐蚀反应的进行。当前,随着人
20、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有毒有害的缓蚀剂如铬酸盐、砷酸盐、汞盐、亚硝酸盐等将逐步被限制和禁止使用。因此要实现产品和工艺的低毒、高效、无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循环经济性,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必须使生产的最终产品无毒、无害且缓蚀剂的合成制备及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降低本。铝在地壳中具有极其丰富的含量,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铝在大气或中性介质中易形成牢固的钝化膜而具有良好的抗蚀性能,从而广泛应用于化肥生产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和其他化学工业设备中,同时因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制冷和换热设备,如工业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空
21、冷器等。由于工作介质中杂质的沉积往往使铝设备热效率下降、堵塞报废,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以必须定期对设备用酸进行清洗,常用的酸是盐酸。而在用盐酸进行化学清洗、腐蚀产物去除等工业加工时,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酸质损伤金属基体,或造成过侵蚀,消耗过多的酸液,而且还会产生大量含金属离子的废液。为使铝质设备盐酸清洗成为可能,人们对盐酸中铝的缓蚀剂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缓蚀剂缓蚀性能差、缓蚀作用时间短或抗干扰性能差等原因,绝大多数缓蚀剂尚无法投人实际应用11。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是在固体基底表面上借助化学键合自发地形成的有序分子膜. 将缓蚀剂分子自组装在金属表面, 形成致密、有序的单分子膜即
22、可阻挡环境介质对基底的侵蚀, 保护基底金属免遭腐蚀. 传统水处理缓蚀剂往往用量较少, 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就会对使用体系造成较大影响, 并对研究缓蚀机理增加很大难度, 且传统水处理缓蚀剂的毒性较大, 环境污染严重, 缓蚀效率及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12.在金属基底上组装一层紧密排列的缓蚀剂单分子膜后, 可以大大提高缓蚀效率,减少缓蚀剂用量。席夫碱是一类含有C=N键的有机物,它本身就是一类有很好防腐蚀功能的缓蚀剂,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铜13-16等贵重金属及其合金方面。由于席夫碱很容易与铜、铁等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形成稳定配合物,所以其在这些过渡金属上很容易形成自组装膜。而铝不是过渡金
23、属,在铝表面就很难形成自组装膜,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对席夫碱在铝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及其缓蚀行为研究很少。本文将主要研究新型非离子型席夫碱两亲分子的合成方法,并借鉴席夫碱类自组装缓蚀剂在钢铁、铜等金属中的研究方法,对铝表面自组装席夫碱膜的缓蚀性能进行初步探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5-二溴水杨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合成;(2)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的合成;(3)聚乙二醇月桂酸单酯改性席夫碱缓蚀剂的合成;(4)以纯铝片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铝表面自组装成膜,利用电化学技术、失重法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法研究了聚乙二醇酯改性席夫碱自组装膜在0.5mol/L 盐酸溶液中对铝的缓蚀行为。1 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聚乙二醇 改性 席夫碱缓蚀膜 机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