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doc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单元说明这一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前三篇为精读课文,最后一篇为略读课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通过学习,可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由于本单元的课文结构清晰,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孔子拜师一课中,可采用选关键词填空,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盘古开天地、赵
2、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层次清楚,可让学生找每节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每节的节意,并结合课文进行分逻辑段的训练。作者描绘时语句优美,用词精妙,因此也十分适合带着学生边品边读。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更有助于学生的朗读。而通过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也让学生有了丰富的词句积累。针对本单元的选材特点,可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闪光的金钥匙”系列活动。在孔子拜师一课中,老师就可进行活动的布置,并进行小组的安排,然后根据每课的内容进行主题的安排,让学生在课外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孔子拜师可针对“孔子”、“老子”的生平与
3、著作进行研究;盘古开天地可以以中国的神话故事为专题;赵州桥一课可延伸了解世界著名的桥或其它建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多方面地去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民间传说故事。17 孔子拜师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王 峰【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
4、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孔子的谦虚好学。一、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边放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精彩纷呈,热烈而隆重,吸引了全世界的亿万观众。(出示图1)。有这样一个画面,(出示图2),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你看到了什么?
5、知道他们手中拿得是什么吗?是啊!这是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那么孔子是谁?(出示图3)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媒体出示孔子的介绍。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他之所以能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与他的优秀的品行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走近年轻时代的孔子。3.出示课题并齐读。提示学生:拜的右半部分有四横。要求学生共同书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说明:从北京奥运会入手,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和进一
6、步了解的欲望。材料源于课后的资料袋,可让学生先回家进行预习,这更利于课堂效果。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想想文中孔子向谁拜师?怎样拜师的?(3) 有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来。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媒体出示:正确朗读: n mn yn dn jn 相距 学问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Shu yun f dn pi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渊博 曲阜 老聃 佩服wn p jin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2) 抽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3) 反馈文中写了孔子向谁拜师?孔子向老子拜
7、师。媒体出示:“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媒体出示老子的成就。4. 通过填空方式,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内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 )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就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他( ),终于( )地到了洛阳。老子(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孔子。他们的( )令后人敬佩。说明:有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了。而反馈过程也是紧扣要求,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感知课文。三、研读课文师: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呢?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孔
8、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2指名回答: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3. “渊博”什么意思?你认为孔子的知识是否渊博?说明: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可以抓住“远近闻名”来说明孔子的知识已经十分丰富了。4. 既然知识渊博,为什么还要去千里之外的洛阳拜师呢?(对知识的渴求)5. 小结:孔子虽然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三十岁时仍然决意拜师,让我们认识到年轻时代的孔子真是谦虚好学。就如他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板书:决意拜师谦虚好学6. 指名读,齐读。说明: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年轻时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 拜师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