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2、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4.50年代中期,我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并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将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相互对照,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介绍与分析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从史实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能力。教学要点一、国际环境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2.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2.建国初我国的外交方针三、开拓
3、外交新局面1.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4.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国际会议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本课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较难理解。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第十章第一节讲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然后教师指出,旧中国奉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这一外交政策指导下,制定崭新的外交方针,努力开拓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三
4、、“国际环境”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写得很明确。教师可遵照教材讲解,不必补充。2.在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世界新格局,即一个世界,两大阵营的格局。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有关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侵略政策的小字是反映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的具体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本目中竖排史料是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总原则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5、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学习这段史料前,教师应启发学生回忆前面有关共同纲领性质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这段史料。教师要注意强调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已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本目教材以突出的位置宣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教师要注意按课文认真进行讲解,还应启发学生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与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相对照,使他们认识
6、旧中国的黑暗和新中国的光明。2.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上面临三大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早在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外交方针。这是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有关这一方针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教师应紧扣课文认真讲解。本目中小字选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深刻阐明了“一边倒”的道理,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告诉学生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究竟是什么,使他们
7、懂得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而苏联则是中国人民的盟友,“一边倒”是中国历史的选择。讲完外交方针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色,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屈辱外交。我们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是一边倒的,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也要团结,以巩固和发展国际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的一条外交方针。五、“开拓外交新局面”一目应讲明四个问题。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教师
8、先指出,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粉碎了美帝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教师应强调中苏邦交的重要意义,说明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小字介绍了中苏建交及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情况与重要意义,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图画,颂扬这两位领导人为建立中苏邦交作出了重大贡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部分内容初中教材已作了初步介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的两幅图画,说明新中国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周总
9、理在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中最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和缅甸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印、中缅总理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鉴于初中历史课曾初步介绍过该原则,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五项原则中个别措词修改的情况是初中教材不曾涉及的,教师应简要说明。教师应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要用二战后的历史启发学生。二战后的历史表明,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10、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小字具体地介绍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中印、中缅共倡五项原则的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不作要求。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50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方面的新成就,突出表现在我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所起的积极作用上。有关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教材写得十分简明。有关小字紧紧配合正文,介绍了日内瓦会议主要内容和我国代表团作出贡献的情况,教师要强调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其他内容,教师不必过多补充。有关的小字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4.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万隆会议的图画,说明这次会议是1955年在印尼
11、万隆召开的,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有关帝国主义仇视和阴谋破坏这次会议的情况,教师可按教材作简要说明。教师讲述时要注意突出中国代表团为会议作出的积极贡献。会上有些国家怀疑甚至攻击中国,面对会议可能走上岔道的危险,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方针,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广泛赞扬。由于中国和一些国家代表的积极努力,使会议沿着团结反帝的方向健康发展,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亚非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教师还应按教材说明亚非
12、会议对我国外交工作的推进作用,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小字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中积极作用的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一、1.D2.A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附二:本节参考书目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9月版)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
13、出版社出版,1984年11月版)第三世界崛起与两大阵营分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本卷主编彭树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版)当代中国外交(韩念龙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版)(北京九中高级教师 洪朝宗) 资料和注释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
14、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
15、一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毛泽东向斯大林建议:中苏应签订一项新的条约,以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表示同意。接着,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谈判。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两国外长互换三个照会,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失效,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已经独立的现实。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3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新中国 初期 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