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doc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摘 要III关键词IIIABSTRACTIVKEY WORDSIV前 言V一、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背景1(一)信息化的定义1(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1二、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3(一)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3(二)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3(三)从传统有纸化到现代无纸化办公4(四)从单一信息化到全程信息化管理4三、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6(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不明确6(二)宣传措施不力,导致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6(三)两极分化与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7(四)信息审核机制尚需完善7四、进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8(一)软件开发与硬件投入
2、双管齐下8(二)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8(三)建设信息一体化大平台9(四)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9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浅析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就业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加快实现信息化就业进程,是目前高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量要问题。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途径。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The
3、 university student gets employed the informadonizadon construction measure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informationizations fast development.the university student gets employed the work to face the rare oppommity and the challenge.Underinformation technologys big backgrotmd.the informationization
4、employment had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which the social talented people get employed ,how to use the the informationizafion method fully.the union univcnity graduates physical demand.speeds up realizes the informationizafion employment advancement , is the present university carries out the
5、career guidance and the serverces importance question thoroughly. The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discussing the way to construct itKey words: high school graduates;university studentsjob seeking;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前 言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
6、化手段,加快实现信息化就业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是目前高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全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一直在扩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同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在“人际市场”与“载体市场”并存的同时,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
7、现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信息化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就业的主渠道,高校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率显现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高校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真正实现就业信息化,为毕业生就业助力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处在时代前沿的中国高校来说,如何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便利,高质量、高效率搞好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让大学生就业不再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12一、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背景(一)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的概念最早
8、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于1963年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提出来的。1976年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首次给信息化下了定义:指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实践的不断演进与深入,人们对信息化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2005年底,我国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高校就业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就业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
9、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高校就业服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就业信息化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高校就业信息建设的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公开事务,除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与指导以外,还应包括市场建设、无纸办公、远程面试、课程网络管理、网络咨询互动、人机职业测评等管理事务;第三,就业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行政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
10、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19992001年)。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少数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派遣工作效率和加快对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而开始建立就业工作网站,如清华大学。200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充实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
11、工作信息化建设由此开始在高校中逐步推行。这一阶段可看作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2第二阶段(20022006年)。2002年以后,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教育部明确强调就业工作要实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信息化的重点是指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主要依托互联网实现人才信息、岗位信息、在线指导、岗前培训等最快速度的交流和传递。2003年,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开通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并在开通仪式上指出,大力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她号召各地方、各高校要加快各自就业服务网的建设,尽快
12、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服务网要在服务功能、空间和领域不断拓展,要与传统的招聘形式相结合,将就业服务提高到新水平。2004年,国办发20041 35号文件要求,要“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2004年所有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信息服务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消息资源,2006年11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启动,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五部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全国普通高校基本全部建立了就业信息网。这一阶段可看作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
13、007年,国务院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使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随着全国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立,各高校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功能和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2008年教育部和网络联盟组建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教育部着力打造的立体化平台,2008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号工程”。 周济部长在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网络,加大力度,为毕业生提供丰富、便捷、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在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关注高
14、校毕业生市场,建立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等激活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各地及高校也在积极建设各自的就业服务网并不断进行探索,从就业服务网开始建设到现在网络建设中“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各省和90%的高校就业信息网都建立了起来。“就业信息网”建设大大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用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某学校就业信息网读取中心数据库中的毕业生信息,毕业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处理后找出合适职位,降低求职成本,加强求职成功率。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全国范围内网上招聘十分活跃,就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带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
15、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毕业生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化和专业化。二、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大幅扩大,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独特社会群体若不能顺利和及时就业,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供需总量不平衡的问题,也有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有盲目设置专业的原因,也有忽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原因。笔者认为,就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低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提
16、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提供契机。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给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把利器。实现了就业管理信息化,日常就业管理工作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纸和笔、嘴和腿,也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书信和电话沟通与交流。就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极大提升和拓展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提供了便利。如统计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层次、制作本校“就业情况白皮书”,按传统的方法必须通过对大量纸质资料进行手工计算和统计分析,费时费力,且差错难免。分析结果若有偏差,会导致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后果严重。而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向系
17、统输入原始数据,利用计算机后台程序进行处理、运算,就可以实时得出使用者需要的数据结果,也可以自动生成所需要的统计报表,进而快速制作出“就业工作白皮书”。这样既可以将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文字、数据资料中解放出来,又可以避免上述手工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二)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建设就业信息化平台,可以为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打造利器。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网上应聘谋求到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具体比例为278 ,其次才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具体比例为189 和174 。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降低就业成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求职应
18、聘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以往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往往要奔波于宿舍与院系、课堂与就业办公室之间,获取一条招聘信息往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有了较发达的信息化平台,大学生可以坐在教室、图书馆里,打开电脑登陆信息平台或就业网站,就可以轻松获取所需要的资讯信息和招聘动态,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筛选出有用的内容,从容不迫地获取就业信息和掌握就业动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能否及时掌握人才供给情况并及时与人才供应方进行信息交流,直接决定着用人单位能否保质保量引进人才,而高校就业管理部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了这个平台,用人单位不仅可以高效、便捷招贤纳才,而且还有利于用人单位减少开支、
19、降低成本,因为有了这个平台,用人单位可以和毕业生一样足不出户,通过网络、网站、电子邮箱、远程视频等方式,公布招聘信息、接受学生的简历投递、对学生进行面试选拔,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因来往各城市、参加各高校招聘会及人才市场活动所发生的各项差旅费等招聘支出,这是用人单位非常乐意接受的方式与途径。因此,就业信息化平台不但让大学生求职应聘不再难,也让用人单位招贤纳才不再难。(三)从传统有纸化到现代无纸化办公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从传统有纸化到现代无纸化办公的革命性转变。在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就业工作中,就业部门通过黑板报、书面通知、下发文件、海报宣传张贴等形式向二级院系、毕业生传递各类信息,既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收
20、到预期效果,常常就业活动结束了,还有很多老师、同学不知道有此活动的发生。此外,印制大量的纸质文件资料,既不易保存,也有悖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约能源的国际性环保主题。而通过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后,大量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既方便快捷,又环保节约,每位就业工作参与者、每位学生,每天打开电脑登陆信息平台,就能接收到来自学校发送的各项通知、活动和招聘信息等资讯,并且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迅速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毕业生可以点击网页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并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个人资料充实、维护,供用人单位查看;用人单位也可自行登陆上传招聘信息,供需双方选择十分方便。除电子版资料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浅析 高校毕业生 就业 信息化 建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