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文字材料.doc
《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文字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文字材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 “简单”中的“不简单”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授课日期2016年9月教材书 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上册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6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汤佳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15901506161实施者汤佳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15901506161指导教师孙佳威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13671154834付春红望京南湖东园小学13621353104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分数的简单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突出对学生“运算能力
2、”的培养与发展。所谓“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它的培养与发展不仅包括运算技能的逐步提高,还包括运算思维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因此需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法则到算理的发展过程。三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撑。本节课我们将运用几何直观,借助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帮助学生感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与此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对比、沟通中,引发学生对整数计算和分数计算间联系的感悟与思考,领悟计算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感受“简单”计算方法背后所蕴含的“不简单”的道理。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
3、一)本次教学内容分析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此内容编排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教材从生活实际入手,以直观的情境材料引入计算的学习。教材之所以在学生刚刚认识分数后编排与有关计算的内容,并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呈现,体现了三个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计算的需求,感受分数及分数计算学习的必要性;以直观的情境图作为表象支撑,理解算理,抽象算法;通过计算,再次感悟并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教材编排特点剖析从教材的呈现形式上来看,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分数运算,在起始课的教学中都选择了由生活情景引入,借助直观进行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小学阶段,先学
4、习整数运算,再学习分数运算。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两次进行学习。第一次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第二次在五年级下册,分别学习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重点是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两次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无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但是缺少对计算的本质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计算的感悟。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算理,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法则”到“算理”的过程(顺应孩子思维,由法到
5、理),沟通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联系,感悟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运算本质,深化对分数意义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明确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学期学习中还初步掌握了分数的含义,为学习简单分数的计算做好了知识准备。(二)调研分析学生能否主动调用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以及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呢?我对学生进行了调研。测试对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三年级1个班的35名学生。测试题目:调研结果:(1)37.2%的学生既能正确计算,又能说清算理。 A.借助实物图
6、表示算理。 B.借助面积模型表示算理。 C.借助长度模型表示算理。(2)40.6%的学生只能正确计算,不能说清算理。(3)22.2%的学生不能正确计算,更不明确算理。调研分析:(1)77.8%的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结果。其中37.2%的学生能主动调用前面对简单分数意义的理解,借助实物、面积模型、长度模型等直观模型说清算理,说明这部分学生具备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探究分数计算方法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应的活动经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引导全体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另有40.6%的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但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需要在交流研讨中进一步学习。
7、(2)22.2%的学生认为结果是,这也是分数加法计算中常见错误之一。出现该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负迁移现象。整数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单位虽然不外显,但学生计算时只要把相同位置上的数相加减,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直接计算就可以了。分数计算则不然,它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虽然都是外显的,但是部分孩子不具备把1/4和2/4放在一个单位“1”里思考的能力和经验,再加上“相同位置上的数相加减”这种固有思维模式和经验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极易出现分子、分母同时相加减的情况。 (三)我的思考:1如何更好地借助直观,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算理?2. 如何克服负迁移效
8、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算理?我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双向沟通,在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算理,积累相关的活动经验。在对比辨析中,引导学生感悟分数计算间的本质联系,克服负迁移效应,发展运算能力,感受“简单”中蕴含的“不简单”的道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运算奠定基础。(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间的转换,在深化对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在对比、沟通中,引发学生对整数计算和分数计算间联系的感悟与思考,领悟计算的本质。技术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简单 计算 教学 设计 文字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