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通过对芳48注气驱油试验区的原油及注入气的高压物性试验,掌握试验区原油及注入气的物性,油藏烃类的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了气驱油原理,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确定了特低渗透油藏气驱油,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油气,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长岩心实验得出了气驱,吞吐,水驱转气驱等不同注气方式的驱油效率和注入能力;研究了注气机理及影响气驱效果的因素,掌握了特低渗透率油藏的开发特点及采油生产规律。研究表明,对于像芳48试验区这样的特低渗透率油藏,因地层油相对密度较高,油中含轻组分和中间组分较少,注CO2能实现混相驱油。可以通过注CO2驱油提高油藏的采收
2、率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细的经济预算,便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词:注气开发;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rude oil and injection gass high pressure physics experiment in Fang 48 pilot,we know the crane oil and injection gass physics.On the Reservoir hydrocanbons base,a lot of experiment phenomenon and data, has analyzed when th
3、e gas oil displacement in the oil layer, it appears gas oil displacement principle, through the core sample drove oil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especially low seepage oil reservoir gas displacement oil ,water-oil displacement transfusion rule and oil gas and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4、through the long core sample experiment, It can reach a conclusion which contains the different gas injection way of water driven, injection gas and so on of oil efficiency and the injectivity ; Has studied the gas inj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factor of influence gas driven effect, has grasped the sp
5、ecial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duction rul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regarding to the Fang 48 pilot areas which is such special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Because the initial oil in place relative density is high, in the oil the light component an
6、d among the component are few,CO2 injection can realize the miscible displacement oil. May through CO2 injection to drive oil to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the oil reservoir and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and the fine economical budget, then may obtain the good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 Gas in
7、jection development;Especially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目 录第1章 概 述1第2章 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实践调研总结42.1 国外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研究与实践342.2 国内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452.3注气驱油方式6第3章 注气采油机理103.1 二氧化碳驱油103.2 气水交替注入驱油机理113.3二氧化碳吞吐机理313第4章 固井中的防气窜工艺技术144.1芳48断块地质特征144.2流体特性15第五章 注气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165.1. 实验条件165.2. 长岩心气体驱替实验165.3.水驱转气驱与气
8、驱转水驱实验215.4.气体吞吐实验245. 5五种注气方式开发效果比较27结 论28参考文献29致 谢3031第1章 概 述90年代以来,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增长很快,在总探明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几年,在当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层储量所占的比例高达60%70%。这表明低渗透油藏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低渗透油田储量的动用和开发已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潜力之一。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比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要大得多,存在的问题也多,因此对低渗透油层应加强开采机理的分析研究及加强工艺技术攻关试验。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油层孔
9、喉小,比表面大,渗透率低:低渗透油气田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平均孔喉半径小,比表面大,毛管压力高,渗透率低等特点。因此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不能沿用中高渗透油田开发的传统方法。2、 油层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具有拟启动压力梯度:由于低渗透油层岩心具有孔喉小,比表面大和油层边界层厚度大以及表面分子力的强烈作用等,使得流体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渗流往往偏离达西定律,即流动速度与压力差关系曲线的直线段的延长线不通过坐标轴的原点,存在拟启动压力梯度。一般来说,渗透率越低,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3、 吸水能力小,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慢:由于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大部分的能量都消耗在注水井周围,而且由于启动压力梯度
10、高,注水井附近地层压力上升快,因此大部分的低渗透油田的注水井因注水困难而被迫关井或转为间歇注水。4、 弹性能量小,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由于低渗透油层的连通性差,渗流阻力大,因此自然生产能力很低,甚至不具有天然生产能力,在消耗完地层的原始能量后,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产液量急剧降低。5、 油井见水后,产油和产液指数下降快:由于岩石润湿性和油水粘度比等因素影响,油井见水后,采油和采液指数急剧下降,特别是采油指数下降更为明显,油井见水后,含水率急剧上升,这给油田的稳产和增产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存在以上问题,开发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低渗透油田开发前,必须对油层的地质特征和油层物性等有充分的
11、认识,对开发方案进行反复论证,采取相应的增产增注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动用程度。.结合大庆采油八厂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的地质特征,研究并测定了大量岩心的油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了二氧化碳,不同注入压力,不同注气量,不同注入方式等对提高特低渗透率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实验方法预测了注气驱油开发指标。并对CO2驱油作了效果分析。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驱对提高该油田的开采效果具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研究的开展对提高特低渗透率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调研可知,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只是个相对概念,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具体的标准和界限,且随时间、资源状况、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关
12、专家经过系统总结,研究有关划分方法及结果,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低渗透油田分类的物性标准,即:第一类:一般低渗透油田 =10.150第二类:特低渗透油田 =1.110第三类:超低渗透油田 =0.11.0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中高渗油藏开发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储层物性差,渗流阻力大并存在非达西流,因而产能低,常规方法开采效果差;二是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与裂缝密切相关,它依靠(天然或人工)裂缝提高储层传导能力,从而提高产能和开发效果,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如果没有裂缝的存在,就没有工业开采价值。同时由于存在有裂缝使低渗透油藏的平面渗透率方向非均质性变得尤为严重,油藏平面(水/气)驱波及系数和开
13、发效果对井网系统的依赖性很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尤其是我们国家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点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石油研究机构和油田单位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攻关,包括渗流、产能等理论基础研究;裂缝预测、井网优化、注气开发技术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基础研究;钻井、完井、压裂等工艺技术研究。注气开采技术始于二十世纪初,美国首先提出并开始了室内研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大量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已先后进行了现场的工业性试验,并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收效。我国注气开发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次在大庆油田开
14、始二氧化碳驱室内研究和小规模的矿厂试验,胜利油田等也相继做了一些室内研究工作。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对于水驱效果不好的低渗透油田,气驱效果却是相当可观的,我国可应用注气开发技术获得更多的原油产量。大庆外围油田属低产、低渗、低丰度的“三低”油藏,有近t的储量未动用,其中扶杨油层t,占未开发储量的。但是,在已开发的扶杨油层中,油层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分析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我们可知大庆外围油田符合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低渗、低孔、自然产能低,常规投产甚至不出油,注水困难;(2)原油粘度低,密度小、性质较好;(3)储层物性差,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后生作用强;(4
15、)油层砂泥岩交互,砂层厚度不稳定,层间非均质性强;(5)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6)流体的流动具有非达西流的特征。在现有的开发条件下,很难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应该探索注气开发的可行性。第2章 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实践调研总结2.1 国外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研究与实践3在国外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气开发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早,也比较广泛。仅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已有近100个低渗透油田不同规模应用了混相段塞方法进行了二、三次采油。目前采用混相驱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所使用的溶剂,美国主要发展用CO2和烟道气代替烃气,加拿大混相驱溶剂主要使用液化气、富化气等。目前气驱开发在国外已成为较
16、为成熟的广泛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美国从1984年到1998年14年间,气驱增油量逐年上升,从1984年的13198.7 m3/d增至1998年的48899.5 m3/d,占总EOR产油量的比例从18.01%增至40.40%。其中,CO2EOR能够开采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不能开采的石油储量,CO2混相驱产油量所占比例从6.8%增至23.6%,涉及目标地层和流体物性的范围广,涉及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砾岩、硅藻土和疏松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覆盖范围广。注气驱项目中有54.1%的项目得到了利润。加拿大,注气项目占了总EOR项目的75.5%,其工业性混相驱工程以烃类溶剂为主导,烃类混相驱共32项,C
17、O2混相驱4项、烃类非混相驱1项。在阿尔伯达进行的混相驱,平均最终采收率达59%。与水驱采收率相比,垂向混相驱增加的采收率为原始地质储量的15%40%,而水平混相驱增加的采收率为5%20%。.国外砂岩油藏注气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l 多数为水驱末的三次采油。l 多为轻质油藏,自身有比较充足的富气来源。l 基本都能实现地层原油与注入气的混相。l 多数都采用混相段塞驱、水气交注的驱替方式。国外低渗透砂岩油藏混相段塞驱采收率比注水开发提高5%15%,部分油田甚至提高一倍以上。但由于各个油田混相段塞驱开采状况不同,气源、气价、成本等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相当一部分油田注气混相段塞驱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2
18、.2 国内低渗透油田注气开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4早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对部分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和方法就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研究和筛选评价,当时由于天然气资源比较缺乏,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考虑了聚合物驱和CO2驱。根据对一些储层渗透率1550md的低渗透油田的的分析预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512.9%,CO2驱提高采收率5.426.2%,平均17.5%。根据筛选评价结果来看,由于低渗透油田物性差,聚合物驱适应性差,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较小。相对而言CO2驱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潜力。但直到“九五”期间,由于气源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已开发油田真正进行注气开发实践的油田却非常少,目前只有长庆
19、靖安、江苏富民、吉林新立等少数油田进行了小规模的天然气驱和CO2驱现场试验,下面介绍国内油田气驱的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l 大庆萨尔图-CO2驱室内试验,混相压力达18MPa左右,高于地层压力。现场实施效果不佳,后停止。l 冀中油田7个砂岩区块- CO2驱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有四个区块能够或接近混相,采用水驱加CO2驱的方式,最终采收率比水驱提高410%。l 葡北、吉拉克等凝析油气藏,循环注气或水气交注,采收率提高近一倍或一倍以上。l 长庆安塞注气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注干气比注水提高采收率仅1%,而连续注溶解气(非混相驱)采收率比注水提高一倍以上,段塞驱提高7%左右。现场实施方式是注富化干气(井
20、口加丙烷等)。初期效果不错,总的开采效果待评价。l 江苏富民油田-CO2驱及吞吐开采提高采收率。CO2驱现场试验前状况:采出程度38%,采油速度0.5%,综合含水92%,预计注水采收率45%。数值模拟长岩芯驱替认为水气交替比连续注气效果好,不同水气比驱替提高采收率11.8%16%,最终推荐1:1水气交替方式,预计提高采收率16%左右,现场已实施,效果较好。CO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为换油率2方/千方左右,现场实验16井次,投产10井次,累计增油4000吨以上,换油率1.7方/千方左右,平均有效期大于150天。在近几年已实施气驱开发的油田中,只有长庆靖安注气试验井组和吉林新立油田CO2驱试验井组
21、的油藏为低渗透黑油油藏,这两个油田同为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和原油物性与大庆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总的差别不大,注水开发都存在方向性见效、见水的特点。长庆靖安油田埋深10001500米,储层渗透率1-3md,平均孔隙度12%,原始地层压力8.5 MPa11 MPa,饱和压力5MPa6MPa,原油比重0.841,溶解油气比4050m3/m3。除了原油稍轻、粘度较小外,油藏特性总的来讲与大庆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差别不大。室内实验表明,长庆靖安油田原油与地层溶解气混相压力20 MPa左右,与长庆气田干气混相压力大于40 MPa,为非混相气驱。注气试验区为两个330米正方形反九点扭45井网,1998年三
22、月开始注气,注入介质为干气加溶解气(轻烃富化),注气近两年来,试验井组见效情况较好,平面各井见效均匀,无明显气窜现象,但整体开发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价。新立油田储层和大庆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同为扶余油层,除渗透率稍高外,原油物性与大庆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类似,前期进行了CO2驱的室内实验和机理研究,CO2与地层原油的混相压力为27 MPa,也属非混相驱。在2000年下半年实施了现场CO2驱单井组试验,开发效果有待评价。这些低渗透油藏的现场注气开发试验都为大庆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CO2驱开发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依据和经验。我国低渗透油藏多属黑油油藏,多数油藏原油溶解气油比较低(20-50m3
23、/t)、密度较大(0.83-0.87),埋藏浅(2000m)、地层压力低(20Mpa);在组份上,甲烷含量1629%,中间烃含量1522%,重烃含量50%以上,轻烃含量较少;这些因素不利于油藏原油与注入介质的混相开发。据调研资料,我国低渗透黑油油藏与分离气或CO2的混相压力多大于20MPa,与干气、氮气等的混相压力多大于35MPa。因此多数油田很难达到混相开发,注气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就此而言,油藏自身的条件将成为除气源条件外制约注气开发方式在低渗透油田应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2.3注气驱油方式历史上注气驱油技术主要有以下的方式。2.3.1初接触混相注气工程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用水驱替之后,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二氧化碳驱 技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