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射频知识讲座.ppt
《[信息与通信]射频知识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射频知识讲座.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射频基础知识讲座,浙江三维通信 开发部,电信和广播电视的工作频带分配,波长的定义,RF通信系统,比值的对数尺度表示-dB数,绝对功率电平的对数尺度表示-dB数,基本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无载Q值和有载Q值的定义,归一化,RF元件的复数串联阻抗,RF元件的复数并联导纳,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无耗L-C电路,自感抗的影响 例题练习,理想LC谐振电路的阻抗曲线图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集中参数元件和传输线,传输线的定义,RF传输线,传输线特性阻抗,传输线段的电长度,注:微带线,带状线的带线宽度主要影响阻抗而线与线之间的间隙 大小会改变耦合度。其余参数也将表现出其次要的影响。,定向耦合器,与反射波有关的四个
2、电路参数,反射系数的定义,失配损耗(ML)是由于信号在两个终端之间的反射引起的损耗,记信源端反射系数为s,负载端反射系数为L。第一种情况:L 0,s=0,即信源端匹配而负载是任意的,归一化可资用功率PS=1个单位。从负载反射的电压是 从负载反射的功率是 传递到负载上的功率为若两个终端均匹配,输送到负载上的那份功率就会增加。第二种情况:信号源和负载两个终端的阻抗均不同于Z0,即s 0,L 0,这时失配损耗为注:失配损耗代表由于信号源与负载之间未匹配好而造成的功率浪费。如果在两个终端之间适当地设计无耗匹配网络,增益将会增加一个数值。失配损耗大小与该消除失配所带来的增益增量相当。当信源匹配而负载不匹
3、配时:回波损耗:反映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差别;失配损耗:反映入射波扣去反射波之后,与入射波的差别。,失配损耗定义,回波损耗RL代表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间的差别,回波损耗数字大表示匹配良好。失配损耗ML代表当使用一个无耗匹配网络,将不匹配的信号源与负载匹配时可能获得的最大增益改善。小的失配损耗对应好的匹配。回波损耗和失匹损耗常常被不正确地加以解释。实际上,回波损耗指相反方向前进的两个波之间的差别,而失配损耗则为由于失配所造成的功率增益减小。,回波损耗和失配损耗的比较,反射计算器,反射计算器是一种很好的,简单实用的换算工具。它可用来进行基本电路参数之间的转换(,VSWR,RL和ML)。利用它也能方便地
4、将电压或功率比换算成dB数。例如,将VSWR=2转换成其余3个参数为:=0.333,RL=9.55dB,ML=0.51dB.又如6dB即2倍的电压比和4倍的功率比。此外,还有一种实用的转换方法 是查表,即将各参数的具体数值排列成表,从一个参数的数值可以查到其他几个参数的相应大小,或进行电平,比值跟dB数之间的转换。,传输线电路的输入阻抗,若在特性阻抗为ZTL的理想(无耗)传输线终端接上一个复阻抗ZL,新的输入阻抗并非是ZTL+ZL,真实的输入阻抗应该是 如果ZL=ZTL,那么不管传输线长度如何,理想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总是等于ZL。,电压驻波比VSWR定义,两个相干电磁波在传输线内相反方向传播
5、时,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其函数图形如图所示。电压驻波比VSWR的定义是上述驻波图形中的最大电压Vmax与最小电压Vmin之比。反过来也可以从驻波比算出反射系数 合成瞬时电压为VT=VF+VR,因而Vmax=,Vmin=。电抗性终端,包括短路与开路,会反射电磁波,并且反射电压的幅度与入射波的完全一样。其结果是在相隔 的那些点上,入射和反射两个电压互相抵消,而在这些零点之间的中点上,电压加倍。无源电路的驻波比范围为:1 VSWR。电抗性终端的驻波比为,匹配(无反射)情况下驻波比VS WR=1。若信源与负载的阻抗均只有实数部分,那么VSWR就等于两个电阻阻值之比。,Smith园图一个多用途图形工具
6、,一位AT&T Bell Lab的工程师,Philip Smith,在1933年开发了一个图形工具,目的是为了简化无源传输线电路中阻抗转换的标绘工作。虽然Smith的原创论文未被IRF(IEEE的前身)采纳,但它却成了RF和微波工程师们最普遍使用的设计辅助工具。估计已经有超过5*107份拷贝在过去60年里散播到全世界。意识到无源传输线阻抗的变化范围很大(0),Smith决定标绘反射系数,因为反射系数的大小在有限范围内(01)。为了将反射系数“转换”成阻抗,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图形Smith阻抗园图。后来,又创造了第二个图来转换反射系数与导纳,最后将两张图重叠在一起,形成了阻抗导纳园图。虽然最初园
7、图只用在无源电路的阻抗变换上,但后来也拓展到了有源电路的应用。等值增益,等值噪声系数,等值输出功率以及RF稳定区图案等,现在按照惯例均表示在Smith园图中。现代RF/MW测试设备和CAE软件也能在园图上显示出其输出结果。因此,涉及RF/MW元件、电路和系统开发、生产或测试工作的任何从业人员,将从透彻了解这一强大的图形工具中获益。手工计算输入阻抗(在给定的频率上)需要进行复杂的代数运算并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电路基础。CAE技术能迅速给出解答,但它并不提供网络内部阻抗变换过程的直观剖析。园图既能方便地提供解答,又能给出电路运算的物理解释。,Smith阻抗园图的推导过程,阻抗园图是一个从直角坐标上的
8、阻抗Z到极坐标上的反射系数的数学变换所得到的结果。这里这一数学变换将所有实部为正(R 0)的阻抗全部搬入一个园周内,这个圆的圆心相当于Z0,称为特性阻抗。Z0一般是电阻性的,常取50.无源电路的阻抗可以从零变到无限大,由于它有这么大的分布范围,难以用图表示。将阻抗变换成反射系数可将大小限制在0与1之间。以Z0为参照对阻抗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它们画入一个极坐标系统,于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小小园图就诞生了。它里面包含了直角坐标系统里右半面(0 R)的全部阻抗。在园图中心,反射系数为零(=0),相应的阻抗为特性阻抗(Z=Z0)。,直角坐标系中,垂直线代表电阻为常数,但电抗在变化的阻抗轨迹;水平线则是电
9、抗为常数而电阻在变化的阻抗轨迹.Smith园图反射系数与阻抗之间的转换把垂直与水平两种直线都变成了园,正是等电阻园和等电抗园构成了Smith园图。Smith园图的外圆周代表所有实部为零的终端负载(Z=0jx),而水平轴线包含了所有虚部为零的阻抗(Z=Rj0).以50为参考电阻的Smith阻抗园图:,等电阻园和等电抗园,阻抗或导纳坐标,归一化Smith阻抗导纳园图,串联无耗电感器 实例:将一个80nH的电感器与一个1=0.45-116的单端口网络相串联,在0.1GHZ频率上,求出新的总输入阻抗ZT.归一化参考电阻为Z0=50.1.找出1在归一化阻抗园图上的位置,转换1Z1=0.5-j0.5,注意
10、到 2.80n电感器的电抗为 jXL=j0.126fGHZLnHjl.3.从Z1沿等电阻园r=0.5向上移动+jl 4.读取ZT=0.5+j0.5 Smith阻抗园图用在串联单元阻抗相加上最为方便,只要把理想电感器的串联电抗加入终端阻抗的串联电抗里,串联电阻则保持不变,故在串联理想电感器后,新输入阻抗在园图上的位置不会离开代表终阻抗实部的电阻园,只会根据串联电感值的大小在该电阻园上移动。,Smith园图上复数阻抗的处理串联电感,串联无耗电容器 实例:将一个32pF的电容器与一个1=0.45-116的单端口网络相串联,在0.1GHZ频率上,求出新的总输入阻抗ZT.归一化参考电阻为Z0=50.1.
11、找出1在归一化Smith阻抗园图上的位置,转换1Z1=0.5-j0.5,2.32pF的电容器的阻抗为-jXC=3.18/j(fGHZCpF)-jl.3.沿等电阻园r=0.5从Z1往下移动-jl 4.读取ZT=0.5-j1.5 将一个无耗串联电容加到一个反射系数为1 的单端口网络上,使总输入阻抗变成ZT=0.5-j1.5.理想电容器的电抗加到终端串联电抗上,而电阻则保持不变.,Smith园图上复数阻抗的处理串联电容,串联理想电阻器 级联一个电阻器的处理方法与级联一个电感器或电容器的方法相似,不过现在要让单端口电抗保持不变,而电阻却有了变化 ZT=Z1+r2=(r1+r2)jx1 现在,阻抗点的移
12、动发生在经过Z1的等电抗园上.一个正的串联电阻使得阻抗向无穷大的方向移动,而负的串联电阻则造成向反方向移动.串联理想电阻器会使输入阻抗在等电抗园上移动,而串联理想电感器和电容器会使输入阻抗在等电阻园上移动.在一个阻抗Z=r1 jX里添加串联负电阻r2(r2=-r1)会使电抗器变成一个无耗电抗器(理想电感或电容).,Smith园图上复数阻抗的处理串联电阻,串联一个单元引起阻抗点的移动用阻抗图来表示非常方便,而导纳园图对于并联单元的处理是理想工具.我们看到,在阻抗园图和导纳园图两种园图上,一个电路的阻抗(或导纳)出现在图上的同一位置.以下我们将把阻抗园图和导纳图这两种图结合起来,以方便对串联和并联
13、元件的处理.,阻抗-导纳对应图,Smith导纳园图可以这样来推导,即将Z用 代替,Z0用 代替,把它们代入的变换式中,还可以将上式分子分母都除以Y0即归一化 用这一方法定义,短路(Z=0,Y=)会在阻抗和导纳Smith园图上得到同一个复数反射系数,这一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所有终端(如Z=,Y=0等).此外,园图的上半部,不论是阻抗园图还是导纳园图均为感性阻抗区域,而下面一半则是容性区.这就使我们可将阻抗和导纳画在同一张图上,这一点在描述各种不同的电路网络时非常有用.,Smith导纳园图,一个含有电抗元件的电路,其品质因数Q定义为 式中XS和RS为串联电抗和串联电阻.XP和RP是等效电抗并联电路
14、元件,BP和GP代表并联电路的电纳和电导.在Smith园图上,把所有电抗/电阻或电纳/电导满足上述Q定义的那些点全连在一起,便形成了一条某一Q值的等Q曲线.例如将XS=RS这些点连起来,就是一条Q=1的等Q曲线,而将XS=2RS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成了Q=2的等Q 曲线.画等Q 曲线对预估电路频带宽度非常有用.曲线族关于Smith园图的实轴对称.实数轴代表理想电阻器(Q=0),Q值为无穷大的元件阻抗位于半径为1的园周上,无耗电感器和感性短截线在上半园,无耗电容器和容性短截线在下半园.,等Q值线,最初,Smith园图的转换公式,把位于直角坐标系中右半区的复数阻抗全部变换到了园内.跟所有正的Re(Z)
15、(从0到)相对应的幅值均小于1.一旦Z的实部变成负值,的幅值就大于1,反射系数就会到达半径为1的圆周之外.有一种园图把负电阻区域也画出来,所以负的实部也能看到.若 1,电路必然含有有源元件.只有电阻和电导,才能使阻抗位置穿越单位园的边界.例如,若 1,只有加上正的电阻或电导,才能将阻抗位置转移到单位园内.,Smith园图上的负值电路单元,虽然阻抗和导纳是我们所熟悉的参量,但在频率很高时,这些参量不好测量.这样就促使我们引进一组新的参数,即S参数(基于行波的概念).行波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趋向二端口网络的行波,用“a”表示,另一类为离开二端口网络的行波,用“b”表示,如图所示.散射参数或S参数与
16、这些行波有关.除了以下两点外,二端口网络散射参数跟Z和Y参数的定义形式相仿,这两点是:1.Z0内阻的信号源和负载阻抗均经一段特性阻抗为Z0的无耗传输线连接网络.2.以入射波“a”反射波“b”取代电压和电流,用“a”和“b”来确定矩阵单元.这些波的单位是电压V除以,故a2和b2代表功率波.所有真实的电路元件均有自己的S矩阵,包括开路和短路.Z0通常是电阻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为50,以便能够提供稳定且可实现的宽带终端.S参数没有单位.,2x2散射矩阵,测量二端口网络前向散射参数(S11和S21)时,在输入端口连接激励源,输出端口以Z0端接,并设a2=0.测量S22和S12时,过程相反,在端口“2”馈
17、以RF信号,并让a1=0.将四个二端口网络S参数放进一个矩阵里,形成S参数矩阵:测量两个前向S参数(S11和S21)时,信号加于输入端口,测量S22和S12时,信号加于输出端口.,S参数测量过程,复数2x2散射矩阵将入射波和反射波联系起来,在某个频率上对一个二端口网络进行描述,这就是所谓散射矩阵.这里(不能级联)S11和S22代表反射系数,S21和S12代表传输系数,定义如下:传输矩阵定义如下:这里(可以级联)散射参量根据电压行波的概念使用定向耦合器进行测量.“a”和“b”的单位很不一般,是电压除以根号下的阻抗,因而a2和b2是功率波.传输矩阵确定了两组不同的电压波矢量 和 的关系.,散射矩阵
18、和传输矩阵,两个二端口网络级联连接时,级联网络的特性由以下表达式确定.如果他们的内侧端口都很好地与Z0匹配,那么总增益就等于单独两个增益的乘积(SA21,SB21).当两侧阻抗不等于Z0时,级联网络S参量的表达式为:式中“SA”和“SB”代表单独的两个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而S是级联后整个电路的S参数.内侧端口的反射参数(SA22和SB11)对级联连接后的网络S参数有很大的影响.传输参数在仿真级联网络特性时非常方便,不过通常系统中元件的常规S参数均有提供,应用上述公式比较简单,省得将它们转换成传输参数.,S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级联,两个RF放大器的级联连接 两个二端口网络之间的不匹配程度对结联连接
19、后网络的增益频率特性有较大影响.尤其在连接两个放大器的传输线长度较长时,增益会随着频率升高而上下波动,原因是匹配状态随频率升高作周期性变化.匹配状况越差,波动幅度越大;连线越长,“波纹”越密.两个滤波器级联连接 滤波器的幅度-频率响应分为通带与阻带的幅频特性.两个滤波器级联连接后的频率响应也分为通带与阻带分别加以讨论.在通带内,每个滤波器均与50相互端接,所以它们的衰减dB数只要简单的相加就行,级联连接两个滤波器的50传输线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性能.在阻带里,两个滤波器的性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它们不再工作在具有匹配终端的情况下,总的衰减dB数也不再等于两个单个衰减之和.50传输线现在也已经影响到整个
20、阻带的衰减.阻带衰减会随着频率变化明显起伏.,两个RF放大器的级联连接两个滤波器级联连接,CE(共射级)-CB(共基极)-CC(共集电极)在多种二端口电路组态中,有源器件的参数变化相当大.CE的前向传输(S21)在直流或低频时有180相位移,而另两种(CC和CB)的相位移为零(同相位).CC和CB形式的电路端口反射系数大,在50系统里匹配困难.CC的隔离度最差(S12).,双极器件的各种电路组态,网络分析仪实用功能方框图 网络分析仪内部,校准信号分成二路,分别进入两个平衡的通道(测量通道和参考通道),然后对这两个通道的输出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比较.在特性测量中,1端口和2端口可由同轴开关互换.使
21、用双定向耦合器使我们可以对入射波和反射波a1,b1,a2,和b2分别进行测量.,标准二端口网络分析仪系统,在单端电路里,所有信号都以地为参考.共射级、共基极和共集电极即射极跟随器等双极晶体管电路均为单端电路的例子。单端电路易受进入信号线的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对电源线和地线引入的噪声抗拒能力也较差。噪声和干扰的主要传导路径是电源线和地线,而辐射路径则由感性和容性或电场和磁场的耦合形成。,什么叫单端电路,差分电路有两条信号通路,它们对地有一样的阻抗,但两条通路的信号有180相位差。接收信号是两条通路上两个信号的差值。差分电路的例子有双绞线、差分放大器、平衡混频器、平衡调制器等。差分电路能抗拒由电路两
22、条输入信号线注入的噪声并抵御来自电源和地线的噪声和干扰。如果平衡非常理想,地线上便没有RF或AC信号流过。,什么叫差分电路,差分电路拓扑具有一些性能上的优点,如有较好的免受干扰能力,很低的偶次谐波失真,射频接地不理想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程度没有单端电路时的大,对电源噪声抑制性能好,对串音的拒斥性能改善等。但是采用差分电路也有代价,它的电路多,输入/输出端口多,电流大(以上均二倍于单端),另外,精确地描述它们的特性较困难。应用差分电路(在模拟及射频微波电路中)有很多好处。但过去有一个较大的不利因素在于元件的描述和测试电路,不过近来引入的混合模S参数测试设备适合完成这些工作。,差分电路的优点,理想
23、情况下差分电路干扰耦合为零,理想情况要求每条线的耦合情况完全一样。以下方法可以使耦合度更加一致:即让差分对的两条线互相靠近,使用绞合对,电路对称等。来自强干扰源如VCO的电容性耦合在RF/MW电路设计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差分电路中如果导线这样布置,即让它们收到等量的干扰信号,那么干扰信号的影响就会减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干扰信号是作为共模信号耦合到差分线上的。有好几种设计方法能使噪声耦合对称,包括将导线靠得很近,使用绞合线,在混合集成电路或集成电路上开发出物理上对称的电路等。,干扰如何被减弱共模抑制,在RF,特别是在高功率电平的情况下,通过仔细的阻抗匹配,达到最大比例的功率传输十分重要,因为匹
24、配不佳的元件连接会带来失配损耗,匹配情况差引起的驻波电压增大了大功率工作时打火(击穿)的危险性。如果电路和系统元件使用一些具有频率依赖特性的连接单元结合在一起,还会造成带内频率响应不平坦。,阻抗匹配的重要性,送达一个可变负载RL的功率可以这样计算。首先确定输出电压接着,计算送到RL上的功率画出Pout随RL变化的曲线,我们看到当RL与Rs相等时,RL消耗的功率最大。当信源和负载“共轭匹配”时,有最多的功率传递到负载上。当二者均为电阻性终端时,信源电阻必须与负载电阻相等,才能达到最大功率传递。高的负载电阻导致负载上出现高电压,但只有低电流流过它。低的负载电阻上有大的电流流过,但是电压低。实际使用
25、的终端通常是复阻抗,同时,它们的实数部分可能互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便要求用一个阻抗匹配电路来消除失配。RL=Rs的匹配条件可以这样来分析:将Pout对RL偏微分,并设它为零 RL=Rs,阻抗匹配,当终端(源和负载)的阻抗中实数部分相等时,匹配工作就是使不需要的电抗(或电纳)在工作频率上谐振起来。例如,在100MHz频率上,如果Rs=RL=50,负载电抗由一个1.59pF的电容产生。匹配用的电抗必须抵消负载电抗频带宽度由谐振的Q值(见下页)确定 这里理想匹配(零反射)只能在选定的某个频率上实现。一个实数(电阻性)的信源与一个复数负载的匹配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是:a)负载的虚数部分必须被调掉。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 通信 射频 知识讲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