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设计力学》PPT课件.ppt
《《轮胎设计力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设计力学》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轮胎设计力学,第一讲 绪 论轮胎设计力学的发展、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参考资料:充气轮胎性能与结构 P157187;P112,1.轮胎设计力学的发展,经典设计理论解析方法现代设计理论(第一阶段)引入有 限元分析技术现代设计理论(第二阶段)引入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转2,经典设计理论,薄膜理论,Purdy(1928)网络理论,Hofferberth(1956)自然平衡轮廓理论,Biderman(1957)修正的自然平衡轮廓理论,Akasaka(1981)特点,返 回,特点经典设计理论,优点:抓住了轮胎结构中的最主要因素,对充气状态的轮胎整体力学特征作出了较恰当的描述,是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形式上
2、得到了解析解,便于应用不足:过于简化(如:不计橡胶受力;不计帘线的变形等),不适合描述结构中的局部力学特征;仅适用于充气状态,返 回,现代设计理论(第一阶段),最佳滚动轮廓理论RCOT(Rolling Contour Optimization Theory)BS公司(1985)最佳张力控制理论TCOT(Tens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Theory)BS公司(1988)负载时应变能最小化理论SEMT(Strain Energy Minimization Theory)横滨(1988)其它设计理论特点面临的问题,返 回,最佳滚动轮廓理论RCOT,针对问题:轿车子午胎侧偏时
3、发生“皱曲”现象(高速情况下)思路:改变断面轮廓形状来提高带束层张力办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减小胎侧部曲率半径,加大胎圈部曲率半径(图12)效果:改善了轮胎的行驶性能。被誉为“划时代的新设计理论”,返 回,思考题,图11“皱曲”现象示意图,返回,图12 RCOT轮廓和帘线张力分布,返回,受力特点,思考题,?1:若进一步减小胎侧曲率半径,增大胎圈部曲率半径,是否会使轮胎性能更加改善?2:RCOT是否适合低断面轮胎?3:还有什么方法可提高带束层张力?,返 回,受力特点,自然平衡轮廓:对子午胎来说,胎体帘线受均匀张力;(斜交胎是胎冠部最大)RCOT轮廓:胎体帘线张力在胎圈部位增大,胎侧部位减小,胎
4、冠部位也减小;带束层张力提高。,返 回,最佳张力控制理论TCOT,针对问题:载重子午胎的耐久性思路:减小带束层端部和帘布层反包端部的变形办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考虑负载下的偏心效果,控制行驶状态的张力来降低带束层端部变形;利用充气压力来控制轮廓形状,以减小帘布层反包端部的变形(图13、图14)效果:维持其它原有性能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胎圈及带束层的耐久性,返 回,图13 充气后轮廓形状的变化,TCOT,传统轮廓,返回,(两者初始形状不同,充气后形状接近),图14 充气时胎圈部位的变形,返回,TCOT,传统轮廓,负载时应变能最小化理论SEMT,针对问题:钢丝载重子午胎的耐久性思路:承载状态下
5、力求同时减小带束层端部和胎体帘布层反包端部的应变能办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手段,得到了合适的轮廓形状(图15)以及四项新技术(图16、图17)效果:降低了应变能;提高了耐偏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返 回,图15 SEMT轮廓形状,图16 SEMT的四项新技术,返 回,1带束层新结构2直线型胎侧 3肩部条形花纹4耐疲劳胶料,返回图19,图17 SEMT的带束层新结构,返回,其它设计理论,动态模拟最佳轮廓理论DSOC、DSOC-S(用于轿车)和动态稳定性最佳接地面理论DSOC-T东洋公司PSP(1987)、PSP-F理论住友公司轮胎综合技术理论(I理论)大津公司最佳应力应变周期设计理论CSSOT前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轮胎设计力学 轮胎 设计 力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6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