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论文基于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的构建.doc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论文基于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论文基于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的构建.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程 论 文基于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的构建学习课程: 无线网络技术学院名称年级专业班级名称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 12月 22 日摘 要 无线传感网络是21世纪一种新兴的测控网络技术, 它能够获取客观信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构成、特点,以及当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出一套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检测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工作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提出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农业建设都致力于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通过在监测区域内布署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经由
2、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网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与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相比,使用传感器网络进行环境监测有三个显著的优势:一是网络的自组性提供了廉价而且快速部署网络的可能;二是现场采集的数据可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路由)传送,在不增加功耗和成本的前提下,可将系统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三是网络的健壮性、抗毁性满足了某些特定应用的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它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本文介绍了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典型应用领域中该系
3、统的创新性构建方案,并对该类系统中的几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环境监测、农业应用目 录第1章 总论51.1 背景5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51.1.2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现代农业的优势61.2 实施意义7第2章 信息化新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72.1国外信息化新农业概况72.1.1 美国信息化新农业发展现状72.1.2 德国信息化新农业发展现状82.1.3 法国信息化新农业发展现状82.1.4 日本信息化新农业发展现状92.2 国内农村信息化建设概况102.2.1 国内信息化新农业概况112.2.2 国内信息化新农业发展不足122.
4、2.3 国内信息化新农业发展趋势132.2.4 国内信息化新农业发展建议142.3 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建设的特色162.4 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建设的内容17第3章 总体规划213.1 项目定位213.2 总体规划思路213.3 项目建设具体目标22第4章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224.1 基本框架224.2软件开发工具选择234.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23第5章 无线网络环境的构建23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24 5.1.1 传感器节点构成245.2 通信协议255.2.1 常见协议255.2.2 zigbee标准255.2.3 zigbee特点265.3 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器网
5、络26第6章信息化新农业管理平台构建与实现276.1 物联网架构276.1.1 农业物联网感知层286.1.2 农业物联网传输层296.1.3农业物联网应用层296.2 管理平台296.2.1 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296.2.2改善与提高生产系统工作效率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306.2.3控制危害与损失的农产品安全管理316.2.4 物联网技术加强农业装备与设施管理. .33第7章收益分析347.1 市场机会分析347.2 项目收益分析357.2.1 项目投资分析357.2.2 项目收益预测357.2.3 项目投资回报35第8章管理平台的运作方式35第9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36 9
6、.1农业信息化是克服农业弱质特点的重要途径. . . 36 9.2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 36 9.3实现农业信息化是实施农业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36第10章 结论与讨论3710.1结论3710.2讨论3710.2.1 特色与创新3710.2.2 不足与缺陷3810.2.3进一步工作的建议38参考文献39ABSTRACT40第1章 总论1.1背景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
7、进阶段的过渡。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加快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推进农业政务管理迈上新台阶、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局面等五项主要任务。规划还提出了“金农工程”二期、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工程等重点工程。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规划提出,争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引导资金,重点用于示范性项目建设。在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农业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方面社会资金投入。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
8、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 l 世纪的农业是信息农业,发展农业信息科学势在必行,科技兴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现代农业,可以高效实时地实现农业信息采集以及远程传输,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
9、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网络的三个要素。这里说的传感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对物理信号进行感知并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传感器,它是将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物理单元,即传感器节点上,功能比传统的传感器增强了许多,不仅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感知,而且具有数据处理及无线通信的功能。借助传感器节点中内置的形式多样的传感器件,可以测量所在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等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等众多
10、我们感兴趣的物质现象。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模式。由于我国水资源已处于相当紧缺的程度,加上全国9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放的水污染,11%的河流水质低于农田供水标准。水是农业的命脉,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因此采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发展节水供水,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精确农业的关键,因此采用节水和节能的灌水方法是当今世界供水技术发展的总趋势。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现代农业的优势在进行农业信息采集时,有线传输方式仅适合于测量点位置固定、需长期连续监测的场合,而对于移动测量或距离很远的野外测量则
11、需要采用无线方式。与传统的手段相比,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信息采集有5个显著的优势。 (1)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很小且整个网络只需要部署一次,因此,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农业环境的人为影响很小,这一点在对外来生物活动非常敏感 的环境 中显得尤为重要。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大、分布密度高,每个节点可以检测到局部环境的详细信息并汇总到基站。因此,传感器网络具有数据采集量大、精度高的特点。 (3) 无线传感器的节点本身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进行较为复杂的监控,传感器节点还具有无线通信能力,可以在节点间进行协同监控。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更适合于人不能或不宜到
12、达的地域,节点的部署采用非人工、随机方式实施。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可以通过一套合适的通信协议保证 网络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组网、自动运行。在节点失效等问题 出现的情况下, 系统能自动调整, 实现无人值守。 (5)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低功耗、节能、成本低、无线、自组织等特征,非常适合用于农业信息采集。目前,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把分布在远距离不同位置上的通信设备连在一起,实现相互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此外,无线网络的优点还包括较高的传输带宽、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功率谱密度低。利用无线网络的上述特点,可组建针对农业信息采集和管理的本地无线局域网络,实现农业信息的无线、实时传输。同时,可以给用户
13、提供更的决策信息和技术支持, 实现整个系统的远程管理。 1.2 实施的意义环境监测是一类典型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包括节点部署、远程控制、数据采样和通信机制等。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应用相关性,在环境监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并且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我们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开展许多新的应用,比如军用传感网络可以监测战场的态势;交通传感网络可以配置在交通要道用于监测交通的流量,包括车辆的数量、种类、速度和方向等相关参数;监视传感网络可以用于商场、银行等场合来提高安全性。可以预见,随着无线传感设备性价比的提高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
14、深入和传感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对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第2章 信息化新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1国外信息化新农业概况 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世界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 世纪5060 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 70 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 80 年代,特别是90 年代初以来,已经进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
15、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佼佼者;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科技于一体的农业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发达国家农业智能化信息网络发展很快,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通讯、监测、模拟、自动控制和专家系统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已取得巨大成效。近年来,美国还出现了精准(确)农业,依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施肥、喷药等,使农业智能化管理更进了一步。2.1.1 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美国农业
16、信息化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形成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通过政府巨资投入、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建立起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推动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直接增加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实施一系列加强政府和企业技术合作等计划,让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等都普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2.1.2 德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德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政策与环境、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德国农业信息化是在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基础上发展的。从利用计算机登记每块土地的位置和价值,建立村庄道路的信息入手,逐步发展成为
17、目前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作为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步骤之一,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把教育与培训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充足的用户,使农业信息化网络的使用得以持续发展,根据欧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EFITA)的统计调查,2001年德国l7万用户中就有75万户拥有微型计算机,有55万户在使用互联网。随着农业信息网络功能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科研领域大多数操作通过计算机完成,形成自身优势的计算机决策系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遥感技术、农机管理自动化。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如小麦品种选择模型(GENIS)可以提供各种小麦品种的水肥条件、品种特性、
18、产量品质、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情况,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这些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政府推进农业信息化特点。政府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政策与环境,资金的支持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数据库的投入,措施是在推进网络技术应用中建立长远计划项目,例如,推动中小学与因特网连接。2.1.3 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法国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和第一大食品制成品出口国,农业信息化受到政府高度关注。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是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共存原则,农业部,大区农业部门和省农业部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政策信息,市场动态。为了帮助青年农民利用互联网,法国政府曾免费向农民提供基于公共
19、交换网通信的远程信息设备“迷你电脑”。供农户用于查询行业商业数据、气象预报、交通信息等。正是通过这种工具使农民了解和熟悉了计算机,逐步建立了网络信息的概念,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电脑实施精细农业和全程实施监控技术。农业生产中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病虫害灾情进行测报:利用专家系统进行自动化施肥,打药和灌溉等田间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种植品种的具体需求,调节和改善种植环境。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获、储藏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计算机全程实时监控。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网络信息和产品制造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商以投资的形式改善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以优惠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鼓励农民购买
20、信息产品及网络设备。开发商进入农村市场,适时开发一系列应用软件,并将这些功能集成于小型计算机上,生产出各种便携式产品,一方面,为每个农民提供获取信息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劳动和娱乐的机会,方便了农民。法国政府推动农业信息化特点。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迷你电脑”,通过这种工具让农民了解和熟悉计算机,建立起网络信息概念。在发展特点上采取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共存原则。在服务对象上有各自的群体,形成了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成为推动本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动力。2.1.4 日本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日本农业信息化是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各种地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由政府投资。对于建设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大
21、容量通讯网络以及地方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专业公司投标承建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设备及运行也基本上由政府拨款,无偿向农民提供各种农业信息。目前实施的一项称为“高度信息化农村系统”的计划,直接服务于农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网络信息化建设。进入21世纪后,日本积极实施农业IT战略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平均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与网络有关的农业信息中心,并大力开发建设了气象、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栽培等各类数据库。并建立了(DRESS)实施管理系统,其大型电子计算机可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信息。每个县设有(DRESS
22、)分中心,可随时得到有关信息,交换信息。日本作为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化的典型,从发展地域农业信息系统入手,建立起便捷的有地域特色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机为用户和农民协会之间传递发货和销售信息,方便农民协会各分店之间以及农户与农协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发货情况、市场信息、当地气象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生产资料订货信息、栽培信息等。以多功能传真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用于人口密度小且不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一些边远地区。同时,日本已将29个国立科研机构,381个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及571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全部联网,与农户之间进行双向的网上咨询,信息共享。政府重视农民网络信
23、息素质教育。日本农民继续教育体系完备。政府每年在全国各地依托农业科研机构组织农民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信息素质教育培训,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校、就农准备校、民间研修教育机构也参加到培训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中,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每年在全国各地定期举办面向所有居民的网络知识与计算机操作培训班。以此达到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的目的。日本政府推动农业信息化特点。日本的农业信息化采取:政府支持的领域、各种地域农业服务体系由政府投资,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精准农业则采取产、官、学合作进行的信息农业技术研究。2.2 国内农村信息化建设概况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网络 技术 课程设计 论文 基于 信息化 农业 管理 平台 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