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央纸媒进行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中国青年报特色经营模式探究.doc
《毕业论文中央纸媒进行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中国青年报特色经营模式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央纸媒进行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中国青年报特色经营模式探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摘 要本文研究中国青年报社利用“事件营销”模式,获得经营突破的原因和案例。分析中央级党报面临转制改企的情况下,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进行经营体制革新、整合资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定位。根据中国青年报在建设经营活动平台方面的创新和开拓,探析党报在经营资源上的优势和潜力。整理中国青年报“高校传联盟”产品的相关资料,解释经营平台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活动”,创造经营价值。梳理出新媒体冲击下中国青年报作为纸媒的应对措施,并对其扩大经营活动空间的种种尝试进行前景预测。关键词:事件营销 中国青年报 经营平台 AbstractThis paper aimed at studying the
2、 factors and cases about how Chinese youth daily exploited the pattern of event marketing to break though in management. Under the tendency of transferring institution into enterprise, how central party organ, based on its actual state, carried on its structural renov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t
3、o find a proper position facing with the impact of new media.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hina youth daily has made to establish a managing platfor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 and potential of party organ,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material about“College media association”,exp
4、laining how this platform severed “youth activity” to create market value, coming up with measures that China Youth Daily as paper media should take under the new impact, forecasting the perspective trail of expanding its marketing area.Keywords: the event marketing China youth daily operation platf
5、orm目 录引言51.研究背景61.1中国报刊出版行业转型的大趋势61.1.1报刊广告市场面临的危机与中央级媒体经营转型的不同境遇61.1.2中国青年报经营改革的特殊性和必然性61.2研究方法及目的71.2.1主要研究方法71.2.2研究目的71.2.3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72.中国青年报的经营体系和特色72.1经营思路的确立72.1.1经营体系概况72.1.2受众和客户需求分析72.2以特色“青年活动”为经营突破口82.2.1纸媒“事件营销”的价值和党报的潜力82.2.2中国青年报的青年活动传统和资源优势93.经营部门的制度探索93.1经营制度改革93.1.1经营部门的职能调整93.1.2经
6、营人员管理制度93.1.3薪酬体系制度调整93.2部门制度探索93.2.1部门管理体系94.经典活动案例分析(以新闻事业部为例)104.1寻找大事件中的营销蓝海:2009年六十“国庆”看香港104.2“借势”与“整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活动104.3挖掘新媒体的经营价值:第四届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105.建立长效的经营活动平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105.1“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品牌价值115.1.1把“校园意见领袖”联合起来115.1.2对于企业的吸引力115.1.3公益性和权威性是核心竞争力125.2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与经营部门的合作125.2.1“校媒记者模式”的
7、建立125.2.2“受众就是传播者”125.3建立纸媒事件性营销的长效机制126.新媒体经营资源的跟进126.1校媒采通的待开发价值126.2精确“量化”活动的传播效果136.3缩减线下活动的经营成本137.借助“事件营销”打开经营局面的借鉴意义137.1“逆势增长”的特例137.2“做自己最擅长的”147.3“报格”是依然经营的基础148.中国青年报经营发展前瞻:挖掘内容经营的潜力14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17引言200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报刊改制已经历了7年。中央单位所属220多种报纸改制为企业的报刊社。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在全国
8、各大中央级报刊中, 中国青年报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历史责任,五十多年的历程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 在报刊转型阶段,中青报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成熟的经营体系,既保持了报纸内容的公益性与高质量,又提升了报社的经济效益,已经连续数年做到自收自支,经营收入高速增长,并形成了“青年公益活动第一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中青报借鉴“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的模式,开创了一套特色青年活动为经营突破口的经营思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同类中央级纸媒的道路。版面广告收费金额近三年上涨,客户对于以活动为依托的广告专版投放热情持续增加。所以
9、,为中国青年报的经营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思考,对于传统党报、机关报的经营思路梳理、学界的研究方面引导、中青报自身的资料建设和报史整理,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1. 研究背景1.1中国报刊出版行业转型的大趋势 2010年10月中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事业身份的传媒机构通过改制重组,引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同时,辽宁日报集团所属辽沈晚报社成为全国都市报作为非时政类媒体整体转制的试点单位,拉开了我国非时政类媒体转制的大幕。目前,49家党报党刊集团已实现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的分离,经营部分正在转企
10、改制。现成立29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报业经营集团。 1 党报转型成为事关其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中国报刊市场的情况显示,党报转型期间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其中如何在复杂的广告市场找准自身的经营定位成为首要问题。1.1.1报刊广告市场面临的危机与中央级媒体经营转型的不同境遇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报纸媒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6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8.2%。但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并不乐观的形势。广告结构恶化是一个普遍情况。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中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的广告
11、资源比重下降。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 2习惯于保护伞下以摊派订阅为发行模式,广告主结构单一、盈亏稳定的党报在应对这一难题时更难调整适应。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中央级报刊,进入市场越早,适应性越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的经验和处理能力更加丰富。但对于基础较弱、市场化较缓慢、转企程度不完善的党报来说,时间紧迫、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做出符合受众需求、利于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中华新闻报倒闭的悲剧并非个案
12、。1.1.2中国青年报经营改革的特殊性和必然性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刚刚度过了60岁生日。 “青年话题”、“冰点周刊”等高质量的栏目成为中国新闻人眼中的标杆,但其经营体系改制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九十年代末期,其广告收入和发行量都严重下滑,面临最困难的生存危机,经营转企改制是必然,也更需谨慎。和很多传统中央级报纸一样,中国青年报也曾有着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但随着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等同类报纸纷纷进行集团化发展的尝试之时,中国青年报社2004年开始的转企改革遇到了诸多阻力。作为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自身服务的对象是全国青年人;作为综合性日报的主流大报,直管机构为中宣部,即作为
13、团报又是党报,这种双重属性导致其改制不能像一般中央级报纸那样简单地“集团化”一刀切。1.2研究方法及目的1.2.1主要研究方法传媒发展年会组委会.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新华网,2011-01-16发布2央视CTR.中国报业广告下半年添加堪忧. CTR,文献分析法。本研究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和纸媒经营发展的角度对已有的有关报业经营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也发现了已有研究对于党报“事件营销”和部分特殊类党报经营案例的缺乏。文章通过借鉴和思考总结了该类报纸的经营定位及思路。 个案研究法。本研究依托对中国青年报社近年来在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其经营体系、成功案例和发展
14、趋势进行探索。采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针对报社经营人员、读者进行。1.2.2研究目的 本文中,笔者意图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社经营之路的梳理及部分案例分析,结合实践中接触到的一些现状,对其发展模式及趋势作出探索。1.2.3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由于笔者在社会实践中亲身参与了解中国青年报社经营部门的策划和活动组织,在该项目的资料收集上具有便利性。因报社的经营尝试正处于摸索过程,对资料更新、保密要求,故部分数据无法过于详细。2.中国青年报的经营体系和特色2.1经营思路的确立自2004年开始,中国青年报社开始进行公司化尝试,经过漫长痛苦的摸索,立即采用“传媒集团式”跟风跃进的发展模式。针对资源较少、缺乏经
15、验、政策限制等实际情况,转而进行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渐进突破的经营转型思路。 2.1.1经营体系概况报社的经营工作由负责社长分管,通过借调、回流、培养等方式汇集了一批具有丰富经营经验的人才,对各个经营部门实行绩效制管理领导。逐步形成了由报社牵头领导、中层负责开拓资源、青年人才挖掘创新的老中青三代共同担当的经营体系。先后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新闻事业部、对外合作部、媒体策划部、内容合作部等几大经营主力部门,由广告部协助,对中青在线网站、旅游周刊、数字青年等资源进行整合,在子报青年参考、青年商旅、青年时讯的配合下,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脉络。同时,加大发行部门、报社印刷厂市场化步伐,确立了多
16、元化的收入模式。在发出诸如“中国校媒网”、“创业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利于现代化传播平台的同时,也加强了经营活动的活力和影响力,扩大了目标客户群体。32.1.2受众和客户需求分析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为办报理念的中青报,在对青年影响力上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年来 “理性、敢言、公信力”的报格也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作为资深的机关报,在公务员和青年企业家群体中也具有良好的口碑。高校师生企事业单位青年领导层团系统公务员军队战士的受众群体定位对其经营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就中国青年报目前的辐射能力来说,其目标读者的范围要更加宽广。和很多主流日报一样,中国青年报在以硬新闻为报道主体的情况下,没
17、3乔建斌. 中国青年报社经营部门内部资料. 2011-1汇报有都市报那样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广告投放量和自由度。对于党报来说,这可能是劣势,更是其集中吸引大告主的优势资本。党报的权威性是一般市场化报纸无法比拟的,大广告主更需要为其塑造“社会形象”的公信力平台。但党报对政治性的要求较市场化媒体更为严格,标准更高。一旦没有把握好度,出现形象宣传类广告的“踩线”行为,对其经营是致命的打击。4中国青年报目前的广告主,由大型国内外企业、地方政府构、中小型潜力企业、普通高校、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涉及能源、通信、食品、旅游资源、交通、教育、日用品等行业。在不越界的情况下,满足这些企业的宣传需求,并培养潜在消费
18、力,使青年乐于接受其产品,经营部门做足了把“硬”变“软”的探索。其中,事件营销成为一个突破口。2.2以特色“青年活动”为经营突破口2.2.1纸媒“事件营销”的价值和党报的潜力事件营销 (event marketing)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5在“贾君鹏回家吃饭”、“虐猫案”、“奥巴马女郎”等网络事件纷纷爆出网络公司是幕后推手后,这种负面的、以炒作某一话题引起公众关注达到商业目的的手段,曾一度被成为“事件营销”的代表案例。但
19、事实上,报纸在某一层面更具有进行“事件营销”的优势。2008年武汉晚报在激烈的奥运报道竞争中,组织了“百人采访团”全方位报道奥运活动,与市民充分互动,一个传统纸媒开创了大事件中多元的传播模式。62009年重庆商报社发动“中国重庆城市形象代言人评选活动”,搭起城市营销的平台,在报网线下的操作模式下,获得满堂彩。7报纸利用自身传播平台的优势,能最大化的整合资源对某一具有公益性、新闻性的事件进行策划组织,引起公众的关注,并针对客户或自身的需求对事件的进度和报道点进行调控。这种可以无形中实现形象提升的效果,无疑对广告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对于党报来说,根据其事业属性特有的“非盈利”性质,可以获得更多的权
20、威性和公信力。对于重大事件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性事件,党报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进行系统的策划,获得诸如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及公众意见领袖的青睐和支持,赢得更多的资源去扩大活动事件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一点,一般的都市报和商业化报纸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大广告主和知名企业,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而非“硬性宣传”的方式投放广告。“与被动等待广告主上门相比,事件营销将通过主动资源整合,实现二次售卖的可控性和效率最大化。” 84 雷莉. 如何打开党报经营的商业价值空间.中国报业网, 5祝胜军,王蓁. 事件营销运用策略初探. 新闻界,2009(4):5-6 6周红跃. “百人采访团”全方位报道奥运活动案.广告人案例库
21、, http:/www.adcase.org7广告人案例库活动类栏目.2009中国重庆城市形象代言人评选活动.来源同上8邱成军. 报纸“事件营销”的得与失.传媒, 2010(8):6-7中国青年报社对事件选择的精准定位,对受众的需求、客户需求的把握上,无疑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和传统。以“青年活动”为契机进行事件营销,既获得了公众口碑的美誉度,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广告主实现了更细致地服务。 2.2.2中国青年报的青年活动传统和资源优势自1951年创刊以来,中国青年报在党中央、团中央的支持下,曾多次组织中外青年联谊活动。1986年中国青年报在团中央、全国青联的协助下,举办了“杯国际青年足球赛”。邀请巴
22、西、英国、法国、泰国等共八个国家的青年足球运动员来京比赛,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媒体的关注。这种以活动吸引受众的形式为中青报社转型改制后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直到今日,中青报社所组织 的“中国青年与世界对话”活动就是这种青年活动传统的真实写照,邀请世界各国政界、科学界代表,世界名校大学生与中国青年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团中央、全国学联等政府部门、团体的大力支持,几十年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经验丰富的报道团队,主流日报的严肃公正性,“中青在线”新闻门户的技术便利性,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挂靠社团,这些条件成为中国青年报社经营部门组织青年活动的资源优势。3.经营部门的制度探索3.1经营制度改革3.1.1
23、经营部门的职能调整转型初始,报社扩大了原有的经营业务范畴,增设针对性更强的经营部门,细化了各自职能任务和经营目标,实行部门责任制。定期进行经营部门业绩评比,各经营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协作,增强信息互动。3.1.2经营人员管理制度建立聘用制度,根据绩效考评等方式按时对经营人员审核评议。引进业内资深职业经理人,并对一部分掌握客户资源、擅长经营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灵活的转岗制度。对报社青年经营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制度,邀请传媒集团老总讲解新形势下的先进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优先提升有潜力、业绩突出的经营人员成为中层骨干。3.1.3薪酬体系制度调整在薪酬体系方面,实行激励机制:工资总额与工作业绩挂钩,浮动分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中央 纸媒 进行 事件 营销 成功 案例 中国青年报 特色 经营 模式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