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GPS星座设计与选星算法.doc
《毕业设计论文GPS星座设计与选星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GPS星座设计与选星算法.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 江 理 工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我谨在此保证: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设计),凡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参考文献或注释中列出。论文(设计)主体均由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成果行为。如出现以上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声明人(签名):年 月 日摘 要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对GPS星座设计优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GPS信号极其微弱,要想获得良好的导航定位效果,除了提高GPS卫星导航精度以外,设计好一个使用性强并且而且接受信号好的一个GPS卫星星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进行精确的选星计算才能使GPS的覆盖率更加的广阔而且
2、准确度更加的强本论文通过对GPS星座设计和选星计算发展现状的了解,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卫星星座的设计方法,并且还进行了卫星位置的计算。而且也进行了选星算法的比较,比较了多种的选星算法并指出了这些选星算法的优缺点。并且选择了比较合适的选星算法进行选星计算。最后将上述的结果进行了仿真,并得到了理想的仿真结果。AbstractAs themicroelectronics andthe development ofa portable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GPSconstellationdesign optimizationofthe demand formor
3、e and moreurgent. TheGPSsignalis extremelyweak, in order toget a good navigationresults, in addition toimprovingaccuracythan GPSsatellite navigation, design, anda goodoneto use strongandgoodsignal is received byaGPSsatellite constellationis veryimportant.But alsoaccurateGPS satellite selectioncalcul
4、atedto makeeven moreextensive coverageandhighaccuracyeven more ThepaperbyConstellation DesignandGPSsatellite selectionDevelopment ofunderstanding ofcomputing introduces some commonmethodsof satelliteconstellation de sign, and alsoforthe calculation ofsatellitepositions.But alsosatellite selectionalg
5、orithmswerecompared, comparea varietyofsatellite selectionalgorithmand point ou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f thesesatellite selection algorithm.And selectamore appropriateselectionalgorithms electedStarStarcalculation.Finally,the results ofthe simulation, andsimulation resultshave beensatisfac
6、tory 目 录摘 要Abstract 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第1章 绪论11.1 选题意义和论文任务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11.3 论文结构3第2章 GPS星座设计42.1 GPS卫星星座42.2 几种常见的卫星星座设计方法52.2.1 椭圆轨道卫星设计6第3章 GPS选星算法12第4章 GPS星座设计和选星仿真124.1 GPS星座设计仿真124.1.2 编程工具的选择134.1.3 可行性分析134.1.4 设计的流程134.1.5 结果134.2.1选星中GDOP的计算方法154.2.2模糊选星法184.2.3模糊选星法的优点19第5章 总结22参考文献23致
7、谢25附录26I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章 绪论1.1 选题意义和论文任务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外加3颗备用卫星。24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面上分布4颗卫星。各卫星轨道面长半轴为26609km,偏心率为0.01,卫星轨道面相对地球赤道面的倾角为55,各卫星轨道面升交点赤经相差60,在相邻轨道上卫星的升交距角相差30,卫星高度为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6分钟。这样轨道参数的一颗卫星能覆盖地面面积38。卫星运行到轨道的任何位置上,它对地面的距离和波束覆盖面积基本上不变。同时在波束覆盖区域内,用户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强度近似相等。这就是说,在地球
8、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户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近似相等。GPS卫星定位技术日益成熟,定位精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实时差分技术的出现,使得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GPS发展的又一个新进展是建立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为测绘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现代网络社会注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服务模式。该系统主要由基准站设计、系统监控中心设计和用户子系统设计三部分构成,它是现代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数字通讯等技术多方位、高深度的集成结晶。本文通过了队GPS星座设计和选型算法的等方面的研究,利用MATLAB编程对GPS星座进行仿真,模拟出上述星座。然后
9、,修改GPS星座设计的相关参数,通过仿真研究优化GPS星座设计,找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目前美国建立了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也建成了导航星系统GLONASS,利用这些导航星系统的导航精度均达到十米量级。虽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可以为各类卫星提供导航手段,但这种导航方式是半自主的,它依赖于导航星系统星座的运行状态和由导航星网发送的导航电文。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0多年来,卫星导航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试验室开始建立为美国海军舰艇导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即海军导航系统(Navy Navigatio
10、n Satellite System,简称NNSS),并于1964年建成。该系统具有全天候、自动定位、全球覆盖、定位精度高等优点,迅速被各国所采用,属于美国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1973年,美国国防部正式批准陆海空三军共同研制被称为授时与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NAVSTAR/GPS卫星定位系统,简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投资逾200亿美元,于1993年12月初具有了初始运行能力,1995年具有了全运行能力。与此同时,苏联为了与美国争
11、霸,在1965年开始研制与NNSS相类似的CICADA卫星导航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类似GPS的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并于1996年1月由俄罗斯建成,投入使用。现在,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与军事应用紧密相连。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GPS首次应用于军事行动。1998年底的“沙漠之狐”,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GPS制导的巡航导弹和炸弹。从战区外几十千米、几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发射,这些武器都能精确命中目标。1995年5月8日,美国使用“B-2”隐形轰炸机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的野蛮轰炸,其所使用的炸弹就是由GPS制导的炸弹。对地面运控系统模
12、拟测试系统的研制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美国、俄罗斯在卫星导航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以GPS为核心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也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现正向着更高层次、更广阔空间发展。而且,我国和欧洲一样,在努力营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运控系统模拟测试系统这一项目中,就需要模拟出类似于GPS信号的卫星信号来测试验收地面运控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GPS的深入研究也必将推动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在GPS 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和车辆导航定位,授时和守时,大地和大气测量等领域的今天。为保证定位精度,需要从多颗可见卫星中选择几何分布最佳的卫星组合(至少4
13、 颗卫星) ,即存在选星问题 9 。通常情况下,选星是要找出几何精度因子( GDOP) 最小的卫星组合,选星的关键是综合考虑定位精度和实时性,确定选星数目以及设计选星算法。目前对选星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4 星组合的情况,传统的选星算法10 有最佳几何精度因子法、最大矢端四面体体积法、最大正交投影法、综合法等,这几种方法计算量较大,因而实时性不佳,为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文献 11 ,12,13提出了改进方法。目前运用的算法有最佳选星法,准最佳选星法,几何优化法,模糊选星算法四种14。在上述4种方法中最佳选星法可以保证得到最佳几何组合但是在计算中涉及倒矩阵求逆等运算,工作量很大;准最佳选星法是目前使用
14、较多方法它的计算量较小但在理论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几何优化法是在准最佳选星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四面体方法的修正15;模糊选星算法是在准最佳选星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思想,理论上是可行的。1.3 论文结构第1章,论述了GPS结构,主要关注了GPS星座设计和选星算法,进而探讨了它们的国内外现状,从而提出了本论文的任务与要求。第2章,从GPS原理出发,详细的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卫星星座的设计方法,兵进行了卫星的位置计算。第3章,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选星算法,并进行了比较计算,并且选出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星算法。第4章,本章是对本论文任务的实践,进行了卫星星座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得出结果。第5章,
15、对本文进行系统的总结。27第2章 GPS星座设计2.1 GPS卫星星座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外加3颗备用卫星。24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面上分布4颗卫星。各卫星轨道面长半轴为26609km,偏心率为0.01,卫星轨道面相对地球赤道面的倾角为55,各卫星轨道面升交点赤经相差60,在相邻轨道上卫星的升交距角相差30,卫星高度为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6分钟。这样轨道参数的一颗卫星能覆盖地面面积38。卫星运行到轨道的任何位置上,它对地面的距离和波束覆盖面积基本上不变。同时在波束覆盖区域内,用户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强度近似相等。这就是说,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户接
16、收机输出的信噪比近似相等。图1显示出GPS卫星星座的示意图,图2为卫星地迹图,图3为轨道和卫星分布平面图。图1 GPS 工作卫星星座示意图(21颗工作卫星)(1993年建成)图2 卫星地迹图(24颗工作卫星)图3 轨道和卫星分布平面图(18颗工作卫星)2.2 几种常见的卫星星座设计方法2.2.1 椭圆轨道卫星设计利用椭圆轨道远地点特性和对地覆盖性能曲线,国内文献中提出了一种纬度带连续覆盖中椭圆轨道卫星星座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个覆盖我国所在纬度区域的具有三链路的中椭圆轨道卫星星座。此设计的中椭圆轨道卫星星座具有远地点特性明显、传输损耗较低、卫星数量少等特点,并且具有纬度带多重覆盖优势。根据我国的
17、地理位置和国情需要,这种中椭圆轨道卫星星座将在未来军事通信、导航、导弹预警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10。2.2.2 多任务导航卫星星座设计近年来,由多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系统对各种军事活动,以及政府、各行业部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由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 获得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效益,使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可能成为继卫星通信之后的第二大卫星应用产业。因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巨大,对我国而言多任务导航星座可能更为适合,它能在保证满足本国导航任务的前提下,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地区资源的观测等其他科学任务。国内有关文献中提出了多任务导航星座中心任务和附加任务的概念,评价星座覆盖特性并建立了选星模型1
18、1。2.2.3 区域覆盖混合星座设计 将多种类型的卫星组成区域覆盖卫星星座,通过合理的卫星配置和星座轨道设计,约束星座中卫星相对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空间信息链路或地面信息网实现信息交换或功能组合,以实现对指定地区一定时间的重访。这类星座的主要特点为: 区域性。对我国邻海区域海面活动目标的监视,实现海上搜救等任务是星座的主要任务,目前部署全球性的海上监视星座不是紧迫的需求,也超出了我国目前经济和技术实力; 间断覆盖性。区域星座如果要实现连续覆盖,所需的卫星数量很大,等同于一个全球星座,但是很多目标如船只运动速度较慢,只要重访时间满足一定要求,从时间覆盖率的角度来看,探测和发现的概率是很高的
19、,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设计满足一定需求的间断覆盖的星座是一种更为合适的方案; 混合性。星座由不同类型的卫星构成,包括海洋监视卫星、光学成像卫星、SAR卫星,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信息类型、信息分辨率、光照要求、功率要求等进行设计,使得星座内的卫星既能独立工作,也可以依据前面卫星的探测结果进行协同工作,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有关文献已对该星座的配置方案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使设计得到的星座具有稳定构形和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12。2.2.4 区域性覆盖星座设计为提高航天器对国防建设的技术支持能力, 实现卫星信号对我国的连续覆盖, 国内有多家科研院所对多种卫星星座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目的是研究出可靠性高
20、、生存能力强、较为经济的卫星星座13。2.2.5 正交圆轨道星座设计这种星座设计师结合,赤道轨道星座和极轨道星座在覆盖特性上的互补性所提出的。它可以再保持对高纬度地区较好覆盖性能的基础上,改善对中纬度地区,特别是低纬度地区的覆盖性能,是得星座的覆盖特性与全球人口纬度分布特性更加的一致,提高了整体覆盖性能。当然在行政卫星总数、轨道平面数量和每轨道平面卫星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为实现全球连续覆盖,正交圆轨道星座所需要的轨道高度要高于极轨道星座14。2.3 GPS卫星在轨位置的计算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轨迹称为轨道,而描述卫星轨道位置和状态的参数称为轨道参数。在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时,GPS卫星是作为位置
21、已知位置的高空观测目标。在进行绝对定位时,必须首先求解出卫星的瞬间位置。同时卫星轨道上的任何误差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定位的精度。2.3.1 卫星的无摄动运动卫星升空后,在其运动速度超过第一宇宙速度(7.91km/s)时,它将受地球引力作用下不停地绕地球运行。假设地球为均匀密度物质的球体,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无摄动运动(即忽略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和地球潮汐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引力加速度: = - 式中,G为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为卫星质量,r为卫星的地心向径。一般地,卫星质量相对于地球质量M可以忽略不计,有: = - 这种运动也称开普勒运动,其规律可通过开普勒定律来描述。(1
22、)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行星运动的长期观测资料,总结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称之为开普勒三定律。它同样正确描述卫星绕地球的运行。l 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的质心相重合。这一定律表明,在以地球质心为中心的引力场中,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是一个通过地球质心的椭圆平面。这称之为开普勒椭圆,其形状和大小不变。在椭圆轨道平面上,卫星离地球质心(简称地心)最远的一点称为远地点,离地心最近的一点称为近地点。它们在惯性空间的位置也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引力加速度公式,可求得卫星绕地心运动的轨道方程: 式中,r为卫星的地心距离,为开普勒椭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GPS 星座 设计 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