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教案.doc
《治水必躬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水必躬亲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2、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1、预习检查(1)、填空:作者简介:钱泳(1759-1844)名鹤,字立新,清代著名学者。著有履园诗话、 履园谭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躬( ) 潴( ) 相度( , )嫌( ) 胼胝( , ) 咨询( , )好( )逸恶( )劳 泥( )于掌故2、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
3、字障碍。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集体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5、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
4、)、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四)、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 非相度不得其
5、情( )( )躬历山川 (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水 躬亲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