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底座注塑模具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底座注塑模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底座注塑模具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题目 底座注塑模具设计 专业班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 0704班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助学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继教二部 2011年3月20日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31.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31.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3第二章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4第三章分型面位置的确定4第四章 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52.1. 主流道设计.52.1.1主流道尺寸.52.1.2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52.2. 分流道设计.62.2.1主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62.2.2
2、副分流道的设计.82.2.3分流道的布置形式.92.3. 浇口的设计.92.3.1浇口的选用.92.3.2 浇口位置的选择.102.4.冷料穴的设计.11第五章 成型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工艺.123.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123.1.1前模仁的设计.123.1.2 行位1的设计.143.1.3 后模仁的设计.22结论.27参考文献28致 谢. 29 摘 要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论文介绍了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注塑产品提出了基本
3、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和顶出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设计成型零部件以及设计合理的推出机构。对设计进行验证主要是对注射机的相关重要参数进行验证,包括模具闭合厚度、模具安装尺寸、模具开模行程注射机的锁模力等。在笑验合格后,进行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既要保证塑件的质量,又要兼顾经济性。最后则是模具的装配环节,包括制定装配步骤、明确注意事项等。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Autopsy的学习,可以建立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生产工艺 注射莫
4、 成型零件 装配 塑料模具 分型面 ABSTRACT Plastic in the world toda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industrial categorie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njection mold is one of the species, therefore, the injection mould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astic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5、.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especially the single parting surface of injection mould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for injection products, put forward the basic design principles,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cold runner gating system, injection mould temperat
6、ure control system and ejection system design process and to mould strength requirement illustrated. Design molding parts and reasonable design launch institutions. To design verification is mainly to the injection machine related important parameter verification, including mold closing thickness, m
7、ould installation size, mold cavity trip injection machine clamping force, etc. Laughing after passing inspection for molding parts processing process, both to ensure tha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quality of plastic parts, and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economy. Finally, is mold assembly link, inclu
8、ding setting assembly steps, clear masters needing attention.Through the 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noticed details in 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understanding to Autopsy learning through, can build a simple parts library, effectively imp
9、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Keyword: production process injection molding part assembly mutual plastic mold parting surface 第一章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1.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型腔的数量是由厂方给定,为“一出四”即一模四腔,他们已考虑了本产品的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和自己的注射机型号。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为多型腔的模具。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 1-1 1.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由于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
10、且装配精度要求高,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采用多型腔多分型面。根据本塑件电动机绝缘胶架的结构,模具将会采用三个分模面,三个分型面。第二章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一般工厂的塑胶部都拥有从小到大各种型号的注射机。中等型号的占大部分,小型和大型的只占一小部分。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考虑注射机型号。第三章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 分型
11、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2) 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3)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4)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5) 便于模具加工制造。6) 对成型面积的影响。7) 对排气效果的影响。8)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第5)和第2)、第8)点。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是选择平直分型面工易于加工的分型面。如下图所示,采用AA这样一个平直的分型面,前模(即定模)做成平的就行了,胶位全部做在后模(即动模),大简化了前模的加工。AA分型面也是整个模具的主分模面。下图中虚线所示的BB和CC分型面是行位(即滑块)的分型面。这样选择行位分型面,有利于线切割行位以及后模仁和后模
12、镶件这些成型零件。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后模一边,这样有助于后模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在下图中,从AA分型,了BB处的行位向左移开,CC处的行位向右移开后,由于塑件收缩会包在后模仁和后模镶件上,依靠注射机的顶出装置和模具的推出机构推出塑件。 图 1-2第四章 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2.1主流道设计2.1.1主流道尺寸主流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主流道小端尺寸为3.54mm。2.1.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俗称浇口套,这边
13、称唧咀),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唧咀都是标准件,只需去买就行了。常用唧咀分为有托唧咀和无托唧咀两种下图为前者,有托唧咀用于配装定位圈。唧咀的规格有12,16,20等几种。由于注射机的喷嘴半径为20,所以唧咀的为R21。图 1-32.2分流道设计在多型腔或单型腔多浇口(塑件尺寸大)时应设置分流道,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这一段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它是浇注系统中熔融状态的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前,通过截面积的变化及流向变换以获得平稳流态的过渡段。因此分流道设计应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充填状态,并在流动过程中压力损失尽可能小,能将塑料熔体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2.2
14、.1主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主分流道是图(6)中水口板下水平的流道。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U形半圆形及矩形等,工程设计中常采用梯形截面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熔体的热量散失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可确定其截面尺寸:(式1)(式2)式中B梯形大底边的宽度(mm)m塑件的重量(g)L分流道的长度(mm)H梯形的高度(mm)梯形的侧面斜角a常取50150,在应用式(式1)时应注意它的适用范围,即塑件厚度在3.2mm以下,重量小于200g,且计算结果在3.29.5mm范围内才合理。本电动机绝缘胶架的体积为3221.7324mm3,质量大约4
15、g,分流道的长度预计设计成140mm长,且有4个型腔,所以:取B为8mm取H为5mm梯形小底边宽度取6mm,其侧边与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约成100。另外由于使用了水口板(即我们所说的定模板和中间板之间再加的一块板),分流道必须做成梯形截面,便于分流道和主流道凝料脱模。实际加工时实,常用两种截面尺寸的梯形流道,一种大型号,一各小型号。如下图所示: 图 1-42.2.2副分流道的设计副分流道即图(6)中的主分流道以下的两个土字形的流道副分流道中竖直方向上有锥度的流道的锥度为单边20,其最底部直径为6mm,水平方向上下两层流道的直径为4mm,这些都是根据经验取值,其总长度为38.15mm。2.2.3分
16、流道的布置形式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两方面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本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如下图:图 1-52.3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很大。2.3.1浇口的选用浇口可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浇口两种。我们将采用限制性浇口。限制性浇口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输送来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提高剪切速率,使其成为理想的流动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底座 注塑 模具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