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doc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第十册24课古诗两首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_黄 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4、了解并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2、古诗中精妙语言的运用。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视频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并揭题 1、交流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语文游戏:我说前半句,你们接下半句.好,请注意听: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
2、上有天堂,。同学们回答得真轻松,说明平时大家积累得多.那你们也一定知道最后一句提到的“苏杭”中的“杭”是指哪了?对,它就是浙江的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而杭州又是以西湖闻名中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人间的“天堂”吧。(视频欣赏)2、简介作者(观看视频,了解作者)这样的“天堂”,从古至今不知让多少文人仕士留恋忘返,在宋朝,就有一位文人对它情有独中。看看到底是谁。(观看视频,了解作者)这首诗的题目是 3、板书题目、解题:咱们现在再来读题目,听好老师的要求,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来是在什么时间写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写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一齐读)二、
3、通过朗诵,读出韵律美 1、下面让我们跟着苏轼走进这首诗,自己去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边读边用斜线划 2、学习生字:遮在诗里藏着一个生字,它就是“遮”,翘舌音,半包围结构,注意写的时候先写上面部分,不要多横,再写走之底。请同学们在书上描一个,然后自己写一个。3、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4、指导读。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品词读句,联景悟境1、学生交流,初步感知文本,体会画面美通过刚才的朗读,谁细心发现诗中都提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短短的一首诗就给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首诗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奇特的画面。请你再细
4、细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2、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成果和感受与你的同桌小声的交流交流,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然后选择你最有把握的一句诗讲给全班同听。(学生讲解时课件会到古诗)对于解释不到位的字词进行点拨:3、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1).“黑云翻墨未遮山”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
5、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这句中的 “遮”字,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2)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月 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