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XXXXX大 学XX年 XX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学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电控制 学生 姓名: XXX 学 号: XXXXXXX 指导 教师: XXX 答辩 日期: XXX 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液压研究所 学号XXX学生姓名XXX专 业班 级机电控制3班题目题目名称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设计题目性质1.理工类:工程设计 ( );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 );理论研究型( );计算机软件型( );综合型( )2.
2、管理类( );3.外语类( );4.艺术类( )题目类型1.毕业设计( ) 2.论文( )题目来源科研课题( ) 生产实际( )自选题目( ) 主要内容1 系统主要参数:总轧制力650T;AGC速度:2.53mm/s;行程:60mm;液压压下系统供油压力:28Mpa;最大控制液柱高度30mm。系统频宽:25HZ2 设计内容:(1)伺服系统设计计算;(2)系统施工设计;(3)伺服系统仿真。 设计目标: 初步掌握液压伺服系统设计计算,施工设计及简单仿真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1 参考文献部少于15篇;2其他设计文档、图纸的进度、数量及格式要求按学校的有关文件执行。参考资料1 板厚板型控制,连家创,刘宏
3、民,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6年2新编液压工程手册,雷天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液压控制系统,王春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4机械设计手册周 次第 1 4 周第5 8 周第9 12周第1316 周第17 18 周应完成的内容收集资料;课题的总体方案设计和论证,并完成文献综述施工图纸绘制80%图纸量完成其他图量、外文翻译、并撰写设计说明书完善并归档设计文件,总结设计思路和成果,准备毕业答辩。指导教师:XXX职称:XXX 2010年3月1日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 月 日摘要摘要本设计系统为6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AGC液压伺服系统,针对钢板轧机的轧辊的位置偏差进行反馈纠正,其中包括伺服
4、系统的设计,泵站的装配和系统的仿真等。通过这套伺服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轧机轧制钢板的厚度,并根据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控制精度是多少,是否合乎控制的工作要求,以及提供理论设计的实验依据。通过结果可以对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使其达到精度要求,以满足钢板轧制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要求。设计中参数的计算,系统的设计,元件的选择。泵站的设计,集成块及阀台的设计。和系统的伺服仿真等有关问题都在说明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单机架冷轧机 液压AGC 集成块 泵站 仿真I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This design systerm as 650 single step Recir
5、cle cold rolling mill machine AGC servocontrol systerm,the position deviation that aim at the roller of the steel plate rolling mill machine proceeds the feedback rectifies,among them the design that include the servosytem,pump the assemble that stands to imitate true etc. With the systerm,pass this
6、 set of servocontrols system result,we can judge how much accuracy is that system requests,and provide the experiment that theories design according to ,pass result can proceed to the system perfest with reform,made its sttain the accuracy request,then satisfy in the steel plate roll system process
7、continuously increase of request.The design,dollar a design for of choice,pumping standing of the calculation,systerm of the design inside parameter,gather whole pie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valve set,imitate with the system function true etc.Relevant the problem proceeds to expatiate detail in manua
8、l.Keywordssingle step recicle cold rolling mill machine AGC servo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block Pumping station Simulation I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1.1 AGC简介11.1.2 液压压下装置的特点11.1.3 机液反馈与电液反馈的比较21.2 AGC发展历史概况31.2.1 国内外发展31.2.2 国内外现状31.2.3 发展趋势4第2章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52.1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52.1.1 概念52.1.2 组成
9、52.1.3 工作原理62.2 控制系统拟定原则62.2.1 总则62.2.2 细则72.3 650轧机液压压下伺服系统72.3.1 明确设计要求72.3.2 拟定控制方案,绘制液压原理图72.3.3 设计计算动力元件参数10第3章 液压元件的计算及其选择123.1 自制伺服液压缸123.2 伺服阀的选择133.3 液压泵的选择143.3.1 主泵轴向柱塞泵143.3.2 辅泵叶片泵153.4 电机的选择153.5 阀类元件的选择153.5.1 减压阀153.5.2 电磁溢流阀153.5.3 单向阀163.5.4 电磁换向阀163.5.5 电磁水阀163.5.6 截止阀163.6 液压附件的选
10、择173.6.1 蓄能器173.6.2 过滤器183.6.3 温度计193.6.4 电加热器193.6.5 液位计203.6.6 减震喉203.6.7 橡胶接管203.6.8 测压排气接头203.6.9 压力表203.6.10 冷却器203.6.11 安全截止阀块223.6.12 位置传感器223.6.13 压力传感器223.6.14 压力继电器22第4章 泵站的设计234.1 油箱的基本设计234.2 泵站结构设计注意事项24第5章 集成块的设计255.1 集成块设计规范255.2 设计步骤265.3 空间油路图27第6章 系统建模仿真296.1 轧机液压压下系统建模296.1.1 伺服阀2
11、96.1.2 液压缸和负载306.2 系统传递函数及仿真结果31结论34参考文献35致谢36附录137附录252V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长期以来,带钢轧机上使用的是电动压下装置。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带钢的轧制速度逐渐提高,产品的尺寸进度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采用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以后,电动压下装置由于有传动效率低、运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大、反应速度慢、调整精度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在高速带钢轧机上开始采用液压压下装置。 1.1.1 AGC简介 带材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是指带材厚度达到设定的目标偏差范围而对轧机进行在线调节的一种控制系统。1.
12、1.2 液压压下装置的特点 与电动压下装置比较,液压压下装置有以下特点:1. 快速响应性好,调整精度高。液压压下装置有很高的辊缝调整速度和加速度。尤其是很大的加速度潜在能力。在频率响应、位置分辨率诸方面都大大优于电动压下装置。下表给出了两者动态特性方面的比较。项目速度mm/s加速度mm/s2辊缝改0.1mm的时间s频率响应宽度范围Hz位置分辨率mm电动压下0.10.50.520.520.51.00.01液压压下25201200.050.16200.0010.0025改善系数1020406010201220410图1-1 电动压下也液压压下的比较动态性能大幅度提高,使得产品的精度提高,质量更有保
13、证,缩短了加速减速阶段带钢头尾的超差长度,节约了金属及能源,提高了合格率。2.过载保护简单、可靠。液压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轧机过负载,保护轧辊和轴承免遭损坏。当事故停车时,可迅速排出液压缸的压力油,加大辊缝,避免轧辊烧裂或被刮伤。3.采用液压压下实现对轧机的“恒辊缝”和“恒压力”的控制,以适应各种轧制及操作情况。4.采用标准液压元件,简化了机械结构5.较机械传动效率高。6.便于快速换辊,提高轧机作业率1.1.3 机液反馈与电液反馈的比较 按制系统的反馈方式,液压压下装置可分为机械反馈式和电液反馈式。机械反馈式式较早期的液压压下形式,它对油液的过滤精度不象电液伺服阀那样敏感,但它的部件多,结构复杂
14、,惯性较大,响应频率也低,因此,新建的轧机很少采用这种形式。电液反馈式的主要优点是系统的惯性小,反应灵敏。随着电液伺服阀的可靠性的提高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日益发展,采用这种形式的液压压下轧机逐渐增多。液压压下装置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液压元件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液压压下装置要求较高的备品制造精度和设备维护水平以及可靠的自动化系统。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钢材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汽车、机械制造、电器和电子行业对板带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板带钢来说,如何生产出厚度、宽度、板形、板凸度、平面形状等指标都符合实际需要的产品是关键的技术所在。在所有的尺寸精度指标
15、中,厚度精度是衡量板材及带材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厚度自动控制(Automatic Gauge Control 简称 AGC)是提高带材厚度精度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获得带材纵向厚度的均匀性,从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目前,厚度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化板带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50年代初步应用到现在,已发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1.2 AGC发展历史概况1.2.1 国内外发展 板厚控制技术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板带轧机厚度控制一直属于人工操作阶段。这一阶段的轧机装机水平较低,厚度控制是以手动压下或简单的电动压下移动辊缝为主。自三十年代以来,到六十年代
16、进入了常规自动调整阶段。该阶段中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板带轧机的厚度控制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控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形成了计算机控制AGC系统,它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系统不利影响,在各部分独立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使系统更加完善。第四阶段,八十年代至现在,板厚控制技术向着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这一阶段已将板厚控制的全部过程溶于计算机网络控制的过程自动化级和基础自动化级。两方面的不断追求合在一起,开发出高精度、无人操作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1.2.2 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在板形和板厚等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国外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在电动机械压
17、下轧机上采用AGC控制技术以提高带材纵向厚度精度。国外轧机的厚度控制应用于电动机械轧机和液压轧机、冷轧机和热轧机、连轧机和单机架轧机。近30年来,国外轧机的装备水平发展很快。在冷带轧机上广发利用液压压下、液压弯辊、厚度自动控制、板形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均已采用液压AGC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DCS,装设了测量精度高的三测仪表(测厚、测压、测张),且装设了板形检测装置。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包括模糊控制(FZ)、专家系统( ES)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技术在 AGC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和经济效益。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很迅速,如在基础控制方面、计
18、算机控制、控制算法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在轧机轧制力控制等方面也有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自行研制的冷热板带轧机的液压 AGC系统在轧制线上也得到了成功应用。我国的现有冷带板的生产已有较大的改善。然而总体上还存在着装备水平低,单套机组产能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近几年,许多引进的轧机相继进行了技术改造,增加液压压下系统,并配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液压厚度自动控制。开发实用性、高精度自控系统装备现有的设备,能使我国钢铁冷轧设备的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1.2.3 发展趋势 虽然AGC系统在各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AGC系统还并不完美。
19、对于 AGC这样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实时控制过程,一方面采用最优控制、多变量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最新控制理论,以追求控制性能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采用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以追求系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上两方面的追求融合在一起 ,开发出高精度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 AGC控制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各种控制理论和智能算法的不同组合也在这一领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3 - 第2章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第2章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2.1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2.1.1 概念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控制就是用各类控制装置和仪表包括计算机代替人
20、工,自动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机器及生产设备,是生产的性能、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连续自动控制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一般称为反馈控制理论;反馈控制理论的基础是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理论。反馈控制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最基本方法。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以其相应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2 组成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类型和应用场合相当广泛,然而一个实际的液压控制系统不论如何复杂,都是由输入元件,检测反馈元件、比较元件及转换放大装置(含能源)、执行器和控制对象等基本元件构成。输入元件根据系统动作要求,给出输入信号,加于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650 机架 可逆 冷轧机 AGC 液压 伺服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