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版.doc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版.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7 / 78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版第一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2、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
3、述、()、预测和()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和()。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三、简答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一、ACBACDB二、学与教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解释 控制敬业精神 教学风格物质环境社会环境预测和评判 监视和分析 检验和反思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
4、果: 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
5、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来源: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
6、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
7、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
8、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
9、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1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和()。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到()再到()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差异、()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
10、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龄差异、()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与()。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和()。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和()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和()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学习困难学生指()和
11、()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与()。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
12、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
13、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
14、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一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参考答案:一、ADDAD BCBCD CBADC BBDDA二、心理特点主导活动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认知过程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加工、组织类型差异 表现早晚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反应时间精确性稳固的态度 行为方式独立型顺从型心理发展感觉动作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感官智力群体差异外倾型内倾型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心理
15、学第三章模拟试题及答案1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和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2)刺激一反应学习(sR的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一反应一强化。即先有情景,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
16、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
17、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到达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此,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2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一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过对动物
18、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考/试/大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3)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学
19、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4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
20、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考/试大/学习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即对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任务,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 (3)提倡使用
21、“发现法”。布鲁纳主张学习者要有发现的态度和方法,即用“发现学习”,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其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版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心理学 同步 练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