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doc
《心理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廊坊师范学院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 目: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学生姓名:孟祥美导师姓名:吴 艺院 别:教育学院系别:心理系专 业:心理学年 级:2005级学 号:0510014033完成日期 2007年5月20日目 录内容摘要IAbstractII1问题的提出11.1 人际信任的概念11.2 人及信任的影响因素11.3 研究的目的22对象与方法22.1 研究对象22.2 测试工具22.3 研究方法33结果与分析33.1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的一般状况33.2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33.3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33.4 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54讨论5
2、4.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54.2 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因素64.3 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75结论85.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85.2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85.3 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结果86建议86.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人际信任度的提高96.2 加快社会信任制度改革,维护社会信任机制的运作9参考文献10附录1 11附录213致谢16【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师范院校1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人际信任个体差异
3、显著;城乡差异、专业和性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在内外倾向性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城镇生源学生低于农村生源学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情况为:男生、理科生、城市生源学生、独生子女的平均成绩普遍偏高;而在精神质和掩饰性维度上农村生源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成绩偏高,但男生和文科生的精神质得分较高,女生和理科生的掩饰性得分较高。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与精神质成显著性负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向性相关不显著。神经质程度高的人,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激怒、偏激,常伴随有抑郁。神经质程度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非常高。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格
4、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关键词】人际信任;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教育【abstract】target: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Use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5、 and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108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One chil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trust significantly;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rofessional and gender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Eysenck Personality Q
6、uestionnaire scores assessed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eference for boys than girls ,science students than liberal arts students, rural students than urban students, non-only child higher than only child; In scores on the neuroticism dimension: the average generally higher on Boys, science stu
7、dents, urban students and one-child. But in the spirit of quality and dimensions of the cover up, Rural students and one-child performance higher, but boys and liberal arts students scored more in psychoticism, girls and scienc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in cover up. Interpersonal trust scores of unive
8、rsity students and mental quality 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o cover up sex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ferenc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person who is in a high degree of neuroticism often expressed as anxiety, tension, easily angered, radical, and
9、 often accompanied by depression.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nervous, the higher risk of the interpersonal problem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interpersonal trus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Interpersonal Trust; Personali
10、ty Trai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1 问题的提出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们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价值选择和判断仍缺乏稳定而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实与期待的差距常使他们感到人际信任危机的来临【1】。1.1 人际信任的概念国内学者目前对人际信任的观点如下: 杨中芳、彭泅清(1999)定义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在此人际信任被视为是一个存在于两人之间的概念.因此用两人关系作为研究信任的单位。张建新、张妙清、梁觉(2000)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合作或竞
11、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另一方对自己作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西方国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早研究“信任”并为它下定义的是多伊奇(Deutsch, 1958 ) 。他将信任定义为:个体根据预期可能发生的事件作出相应行动的过程,虽然他明白 倘若该事件并未出现,其行动带给他的坏处比此事件如期出现所可能带来的好处要大。后来的学者J.Rotter (1967) 将“信任”的定义缩窄到“人际信任” 的范畴,即:信任是个体对对方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认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Wrightsman(1992)认为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的信念,它是个体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12、。Sable(1993) 将信任定义为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的弱点的信心【2】。1.2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1.2.1 主体因素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受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身心状况和交往经验的影响。郑信军(1998) 进行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证明: 内向与外向型因素和人际信任总分以及对同伴和家人的信任因子呈正相关;伍明辉、宋凤宁(2006) 的研究也显示,外向型大学生人际信任度低.内向型大学生人际信任度高;身体吸引会 对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均愿意与有身体吸引的人交往;身心健康的个体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人际信任度。经验是影响人们人际信任行为的另一个因素。1.2
13、.2 客体因素信任对象的个性特征、行为结果对大学生个体的人际信任度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文化背景、具体任务情境、社会信任制度、中介信传媒等都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重要的间接影响。1.3 研究的目的大学阶段既是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 共处意识、 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地影响, 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既可以帮助他们自己获得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又可以让信任的传统在中华文化中发扬光大。人际信任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人际信任度较高的人易于同他人合作,而且能够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人格是个体区
14、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研究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者之间关系,以便为加强和改进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 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108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6人,女生54人;文科生26人,理科生72人;独生子女12人,非独生子女96人;城市24人,农村84人;平均年龄:22岁。2.2 测试工具2.2.1 人际信任量表:人际信任测评采用Rotter J.B
15、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评定大学生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之可靠性的估计,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该量表共25道题,采用五级评分法,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125分(信赖程度最高)。该量表有两个因子,分别是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因子。分数越高人际信任越高,其中75分是人际信任程度高低的分界。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6,折半信度为0.76。2.2.2 艾森克人格问卷:人格特征评估采用英国著名心理学家Hans J. Eysenck等人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评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它包括88道题,共有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
16、质(P)、掩饰性(L)四个分量表。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3 研究方法 2.3.1 心理测验法:将ITS、EPQ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前由调查者向被测试者详细介绍测试目的,统一指导语。共收回有效问卷108份。2.3.2 统计分析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一般概况表1 师范大学生人际信任分数分布表分数区间(分) 人数(人) 百分比(%)2575 98 90.775125 10 9.25由表1可知:师范类大学生高于人际信任总分理论平均值(75分)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9.25%,低于理论平均值的
17、人数占总体的90.7%。这表明师范类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很低。3.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一般状况表2 师范大学生人格一般状况维度 师范类大学生 常模 t E 12.313.700 10.414.37 5.197* N 11.225.29 12.155.14 1.827P 5.523.15 6.903.43 4.554*L 10.203.98 11.072.98 2.277(注:*p0.01)由表2可知:师范类大学生内外倾向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与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3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表3 大学生的I
18、TS、EPQ得分的性别、专业、独生与否、生源地的比较项目 男生 女生 t值 文科 理科 t值 人际信任 64.757.294 64.818.049 0.638 64.678.652 65.617.134 0.603内外倾向性 11.214.682 13.153.012 2.539* 11.104.408 12.723.787 2.108*神经质 12.575.113 10.155.015 2.478 11.394.587 11.425.492 0.026*精神质 5.5572.821 5.463.478 0.181 5.723.542 5.422.940 0.475掩饰性 9.684.4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