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ppt
《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报告内容,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重点推动“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建设”和“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形成“分时度假、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2009年“滨海度假”被确定为首批12条我国国家旅游线路之一,成为引导海内外游客流向和消费热点的重要的国家品牌。国发2009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指导
2、思想。国发2009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2009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又批准了云南旅游业综合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今年年初国家在中国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初步构建了“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即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调控,近几年,国务院还相继批准实施了一系列沿海区域发展战略,包括探索区域管理先进模式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探索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黄河三角洲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以
3、及近期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等。,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根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公报,滨海旅游业是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类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滨海旅游设施,基础设施,滨海旅游活动,住宿设施(酒店、宾馆、度假小屋等),饮食业设施,第二住房、游乐设施、景点等,商业零售、游艇码头和各类活动的提供者等,娱乐休闲航行,滨海和海洋生态旅游、邮轮巡游、沙滩游泳、休闲渔业、潜水探险等,我国滨海旅游
4、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两大系统的交汇处,所邻区域温度变化小,气候四季宜人,同时沿海地区环境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温润,碧海蓝天,洁净清新。,特有的地貌特征、复杂的生态系统、优质的海洋资源、多样的气候特征与广阔的海域空间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集“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5大旅游基本要素于一体。,沿海地区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多天然港口,交通发达,很多滨海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己经形成,客源的输入极为便利,且大多滨海城市经济水平较高,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且沿海地区是人类生产和文明的发源地,沿海地区人民的
5、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文学艺术都是滨海旅游独有的人文旅游资源。,与普通类型旅游相比,滨海旅游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二战后,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滨兴起了旅游开发热潮,相继崛起了一批举世闻名的国际级滨海旅游胜地,如著名的地中海沿岸、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加勒比海沿岸以及夏威夷群岛等等。现今,滨海旅游业已是国际旅游业的主体。,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公布的旅游业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瑞士、奥地利、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和法国,除瑞士、奥地利外其余均为沿海国家或地区;亚洲地区排名比较靠前的还有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北、马来
6、西亚、韩国、泰国等,都是滨海旅游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报告,世界前15位旅游大国中,有12个国家的主要旅游活动发生在沿海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收入水平上位于世界前十位的旅游大国全部为沿海国家,滨海旅游在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发展中均占有主导地位。,我国滨海旅游业于20世纪80年代在青岛、大连、秦皇岛以及宁波、厦门、海南岛等沿海地区起步,于9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现已集中布局于53个沿海城市,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和地方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拥有3.2万公里海岸线,其中岛屿岸线1.4万公里,海岸带滩涂20余万平方公里,岛屿6500余个,管辖海域近300万
7、平方公里,涉海省、市、自治区达11个。发展滨海旅游业,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沿海地区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以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大势所趋。,我国滨海旅游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强劲,如图所示,中国滨海旅游总收入由1996年的419.75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637.9亿元,增长了51.97%,随后滨海旅游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除2003年非典对滨海旅游业有一定程度影响外,滨海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上升到9173.6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3.38倍,滨海旅游收入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28
8、.70%,比2000年提高了个13.27个百分点。滨海旅游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兴支柱性产业,以及沿海省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国际与国内客源市场全面拓展,其中国际客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沿海53城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由2000年的1720.36万人次提高到2008年的4058.09万人次,增加了1.36倍,占全国入境旅游人数的55.50%;旅游外汇收入由77.36亿美元上升到204.32亿美元,增加了1.64倍,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48.74%。同时,国内旅游市场稳定增长,沿海53城市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71896.79万人次,占全国国内游客总量的44.66
9、%。,沿海地区旅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以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景区(点)为主的旅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底,沿海53城市共有旅行社8369家,星级饭店5561家。同时,旅游景区(点)规模也在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善,我国滨海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观光型滨海旅游产品之外,还包括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海洋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海洋主题旅游产品及建筑型滨海旅游产品。此外,还有以大型会展、博览会等为依托的滨海商务旅游产品,以海洋历史文化与民俗为依托的滨海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等,旅游产品体系日益成熟。,沿海城市旅游承载功能得到加强,53座沿海城市多数为
10、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依托发达的社会经济,优越的区位条件,现已成为沿海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中心枢纽。相对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为沿海地区旅游客源的流动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且其旅游消费群体相对成熟人均消费能力高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为发展滨海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客源市场。,我国滨海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以休闲观光为主,差异化、高层次的旅游产品较少,且无论在产品开发还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区域内与区域间均存在严重趋同现象。,滨海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滨海旅游区域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城市间尚未真正建立起分工协作、利益密切的旅游联合机制,影响了滨海旅游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我国滨海旅游区
11、域大气质量持续下降,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可利用海域面积逐年减少,对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游客对于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加之传统的滨海旅游产品,特别是观光类产品往往带来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滨海旅游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和人文古迹来支撑其发展的模式已近末路。,随着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海旅游区域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从空间角度看,滨海旅游将成为一种“背景”功能,覆盖我国近海的大部分沿海地区。我国滨海旅游业及其开发布局已形成以沿海城市为依托的总体格局,这里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及行政区划,从南到北将我国滨海旅游区域分为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滨海旅游
12、区。,环渤海滨海旅游区,长三角滨海旅游区,泛珠三角滨海旅游区,我国滨海旅游区域划分方案,环渤海滨海旅游区,该区域地处我国沿海北部地区,陆域总面积158698.2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65%,拥有近8万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绣针河口,全长6000多公里。,旅游区内拥有多种滨海地貌类型,海洋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较为密集,天津、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此地汇聚,形成了类型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涵盖自然观光、人文体验、生态养生、求知探险、休闲购物等旅游产品。,环渤海滨海旅游区,以大连、天津、青岛为重点带动城
13、市,依托其优良的气候、丰富的资源以及发达的交通,将日本、韩国以及环渤海湾地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突出海滨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旅游功能。根据环渤海滨海旅游区旅游资源地域的差异性和分布不均衡特点,通过大连、天津、青岛核心带动,突出京津冀、辽东南、山东半岛城市群三组团协作发展,打造环渤海滨海旅游产业带,构建环渤海四省市滨海旅游空间体系,推动海洋旅游产业空间从“点”向“轴”发展,增强区域集聚与扩散功能。,旅游功能定位,环渤海滨海旅游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中,旅游业被定位
14、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建立蓝色经济区旅游发展的协作机制,规划将山东半岛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滨旅游产业聚集带、全国高端旅游示范区和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桥头堡”。,山东:蓝色经济区,环渤海滨海旅游区,针对山东半岛发展潜力,山东省旅游局组织专家研究编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以沿海7市为前沿,以沿海36个区、县(市)为主体,构筑海陆统筹、带动全省的旅游业新格局,以海洋生态旅游开发、蓝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开发和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旅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在“好客山东”总体形象品牌的指引下,塑造“蓝色度假”的区域子品牌,建设全国一流水平的海滨度假旅游连绵带和国际海滨休闲度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滨海 旅游业 发展 现状 优化 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