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方法实际应用.ppt
《X射线衍射方法实际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射线衍射方法实际应用.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任何一种晶体材料的点阵常数都与它所处的状态有关。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成分、内应力等发生变化,点阵常数都会随之改变。这种点阵常数变化是很小的,通常在10-5nm量级。精确测定这些变化对研究材料的相变、固溶体含量及分解、晶体热膨胀系数、内应力、晶体缺陷等诸多问题非常有作用。所以精确测定点阵常数的工作有时是十分必要的。,(一)点阵常数的测定,X射线测定点阵常数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直接测量的是某一衍射线条对应的角,然后通过晶面间距公式、布拉格公式计算出点阵常数。以立方晶体为例,其晶面间距公式为:根据布拉格方程2dsin=,则有:在式中,
2、是入射特征X射线的波长,是经过精确测定的,有效数字可达7位数,对于一般分析测定工作精度已经足够了。干涉指数是整数无所谓误差。所以影响点阵常数精度的关键因素是sin。,影响点阵常数精度的关键因素是sin,由图可见,当角位于低角度时,若存在一的测量误差,对应的sin的误差范围很大;当角位于高角度时,若存在同样的测量误差,对应的sin的误差范围变小;当角趋近于90时,尽管存在同样大小的的测量误差,对应的sin的误差却趋近于零。,直线外推法,如果所测得的衍射线条角趋近90,那么误差(a/a)趋近于0。但是,要获得=90的衍射线条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考虑采用“外推法”来解决问题。所谓“外推法”是以角为横
3、坐标,以点阵常数a为纵坐标;求出一系列衍射线条的角及其所对应的点阵常数a;在所有点阵常数a坐标点之间作一条直线交于=90处的纵坐标轴上,从而获得=90时的点阵常数,这就是精确的点阵常。,柯亨法,直线图解外推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各个坐标点之间划一条最合理的直线同样存在主观因素;其次坐标纸的刻度不可能很精确。为避免这些问题,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最小二乘法。这种实验数据处理的数学方法是由柯亨(M.U.Cohen)最先引入到点阵常数精确测定中的,所以也常常称之柯亨法。,(二)误差来源与消除,上述方法只是点阵常数精确测定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若要获得精确的点阵常数,首先是获得精确的X射线衍射线条的角。不同的
4、衍射方法,角的误差来源不同,消除误差的方法也不同。德拜照相法的系统误差来源主要有:相机半径误差,底片伸缩误差,试样偏心误差,试样吸收误差等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常常采用精密实验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差。为了消除试样吸收的影响,粉末试样的直径做成0.2mm;为了消除试样偏心的误差,采用精密加工的相机,并在低倍显微镜下精确调整位置;为了使衍射线条更加峰锐,精确控制试样粉末的粒度和处于无应力状态;为了消除相机半径不准和底片伸缩,采用偏装法安装底片;为了消除温度的影响,将试样温度控制在0.1。,(二)误差来源与消除,用衍射仪法精确测定点阵常数,衍射线的角系统误差来源有:未能精确调整仪器;计数器转动与试样转动
5、比(2:1)驱动失调;角0位置误差;试样放置误差,试样表面与衍射仪轴不重合;平板试样误差,因为平面不能替代聚焦圆曲面;透射误差;入射X射线轴向发散度误差;仪器刻度误差等。试样制备中晶粒大小、应力状态、样品厚度、表面形状等必须满足要求。直线外推法,柯亨法等数据处理方法也用来消除上述二种方法的误差。,X射线物相分析,材料或物质的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确定材料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二是确定这些元素的存在状态,即是什么物相。材料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分析工作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来实现,这些工作称之成份分析。材料由哪些物相构成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加以确定,这些工作称之物相分析或结构分
6、析。,X射线物相分析,例如对于钢铁材料(Fe-C合金),成份分析可以知道其中C%的含量、合金元素的含量、杂质元素含量等等。但这些元素的存在状态可以不同,如碳以石墨的物相形式存在形成的是灰口铸铁,若以元素形式存在于固溶体或化合物中则形成铁素体或渗碳体。究竟Fe-C合金中存在哪些物相则需要物相分析来确定。用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些物相;进一步的工作可以确定这些物相的相对含量。前者称之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后者称之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原理,X射线物相分析是以晶体结构为基础,通过比较晶体衍射花样来进行分析的。对于晶体物质中来说,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参数(点阵类型、晶胞大
7、小、晶胞中原子或分子的数目、位置等),结构参数不同则X射线衍射花样也就各不相同,所以通过比较X射线衍射花样可区分出不同的物质。当多种物质同时衍射时,其衍射花样也是各种物质自身衍射花样的机械叠加。它们互不干扰,相互独立,逐一比较就可以在重叠的衍射花样中剥离出各自的衍射花样,分析标定后即可鉴别出各自物相。,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原理,目前已知的晶体物质已有成千上万种。事先在一定的规范条件下对所有已知的晶体物质进行X射线衍射,获得一套所有晶体物质的标准X射线衍射花样图谱,建立成数据库。当对某种材料进行物相分析时,只要将实验结果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衍射花样图谱进行比对,就可以确定材料的物相。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8、工作就变成了简单的图谱对照工作。,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1938年由Hanawalt提出,公布了上千种物质的X射线衍射花样,并将其分类,给出每种物质三条最强线的面间距索引(称为Hanawalt索引)。1941年美国材料实验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简称ASTM)提出推广,将每种物质的面间距d和相对强度I/I1及其他一些数据以卡片形式出版(称ASTM卡),公布了1300种物质的衍射数据。以后,ASTM卡片逐年增添。,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1969年起,由ASTM和英、法、加拿大等国家的有关协会组成国际机构的“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
9、负责卡片的搜集、校订和编辑工作,所以,以后的卡片成为粉末衍射卡(the Powder Diffraction File),简称PDF卡,或称JCPDS卡(the 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a)。,粉末衍射卡的组成,粉末衍射卡(简称ASTM或PDF卡)卡片的形式如图所示,粉末衍射卡的组成,1栏:卡片序号。2栏:1a、1b、1c是最强、次强、再次强三强线的面间距。2a、2b、2c、2d分别列出上述各线条以最强线强度(I1)为100时的相对强度I/I1。3栏:1d是试样的最大面间距和相对强度I/I1。4栏:物质的化学式及英文名称 5栏
10、:摄照时的实验条件。6栏:物质的晶体学数据。7栏:光学性质数据。8栏:试样来源、制备方式、摄照温度等数据 9栏:面间距、相对强度及密勒指数。,粉末衍射卡片的索引,在实际的X射线物相分析工作中,通过比对方法从浩瀚的物质海洋中鉴别出实验物质的物相决非易事。为了从几万张卡片中快速找到所需卡片,必须使用索引书。目前所使用的索引有以下二种编排方式:(1)数字索引(2)字母索引,(1)数字索引,Hanawalt数字索引是将已经测定的所有物质的三条最强线的d1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分组排列,目前共分45组。在每组内则按次强线的面间距d2减小的顺序排列。考虑到影响强度的因素比较复杂,为了减少因强度测量的差异而带来的
11、查找困难,索引中将每种物质列出三次,一次将三强线以d1 d2d3的顺序列出,然后又在索引书的其他地方以d2 d3 d1和d3 d1 d2的顺序再次列出。每条索引包括物质的三强线的d和I/I1、化学式、名称及卡片的顺序号,例如在索引书中可以查到:,Hanawalt数字索引,i 2.497 2.89x 2.659 2.367 2.166 1.886 1.456 1.456 Sr2VO4Br 22-1445 1-158-E2 2.49x 2.898 2.51x 5.077 3.546 2.046 1.776 2.035 KMnCl3 18-1034 1-97-E12 2.53x 2.88x 2.60
12、8 3.364 1.714 1.514 3.013 2.323 CaAl1.9O4C0.4 21-130 1-132-B12 2.53x 2.88x 2.58x 2.777 1.665 1.432 1.952 1.542 Zn5In2O8 20-1440 1-130-C12C 2.52x 2.877 2.607 2.656 3.126 5.045 3.183 2.643 C2H2K2O6 22-845 1-152-E12,Fink数字索引,随着被测标准物质的增加,卡片数量增多,因此,用三强线检索时常得出多种结果。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又出现Fink索引。该索引是用8强线循环排列组成,故所占篇幅太大
13、,1977年产生了改进型的Fink索引,它仍以8强线作为一物质的代表而成,不过,在8个d值中d1 d2 d3和d4为最强线,然后再从剩下的线条中按强度递减的顺序选出4个附于其后。每条索引的顺序是:附有强度脚标的8个d值,化学式,卡片编号,显微检索顺序号(72年的索引述中才有显微检索顺序号)。脚标标明的强度分为10级,最强者为10,以X标注,其余则直接标明数字。,字母索引,在不少物相分析工作中,被测物的化学成分或被测物中可能出现的相常常是知道的。在此情况下,利用字母索引能迅速地检索出各可能相的卡片,使分析工作大为简化。Davey字母索引是按物质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的顺序编排的。在索引中每一物质的名
14、称占一行,其顺序是:名称、化学式、三强线晶面间距、卡片顺序号和显微检索顺序号(72年的索引述中才有显微检索顺序号)。例如:,字母索引,i Copper Molybdenum Oxide CuMoO4 3.72x 3.268 2.717 22-242 1-147-B12 Copper Molybdenum Oxide Cu3Mo2O9 3.28x 2.638 3.396 22-609 1-150-D9无机字母索引由化学名称索引和矿物名称索引两部分组成。无论按物质的化学名称或矿物名称均可查出卡片编号。,物相定性分析方法,如待分析试样为单相,在物相未知的情况下可用Hanawalt索引或Fink索引进
15、行分析。用数字索引进行物相鉴定步骤如下:1 根据待测相的衍射数据,得出三强线的晶面间距值d1、d2和d3(并估计它们的误差)。2 根据最强线的面间距d1,在数字索引中找到所属的组,再根据d2和d3找到其中的一行。,物相定性分析方法,3 比较此行中的三条线,看其相对强度是否与被摄物质的三强线基本一致。如d和I/I1都基本一致,则可初步断定未知物质中含有卡片所载的这种物质。4 根据索引中查找的卡片号,从卡片盒中找到所需的卡片。5 将卡片上全部d和I/I1与未知物质的d和I/I1对比如果完全吻合,则卡片上记载的物质,就是要鉴定的未知物质。,多相混合物物相定性分析方法,当待分析样为多相混合物时,根据混
16、合物的衍射花样为各相衍射花样的叠加,也可对物相逐一进行鉴定,但手续比较复杂。具体过程为:用尝试的办法进行物相鉴定:先取三强线尝试,吻合则可定;不吻合则从谱中换一根(或二根)线再尝试,直至吻合。对照卡片去掉已吻合的线条(即标定一相),剩余线条归一化后再尝试鉴定。直至所有线条都标定完毕。,表4-1 待测相的衍射数据,d/I/I1 d/I/I1 d/I/I1 3.01 5 1.50 20 1.04 3 2.47 72 1.29 9 0.98 5 2.13 28 1.28 18 0.91 4 2.09 100 1.22 5 0.83 8 1.80 52 1.08 20 0.81 10,表4-2 与待测
17、试样中三强线晶面间距符合较好的一些物相,物质 卡片顺序号d/相对强度I/I1待测物质2.091.811.281005020Cu-Be(2.4%)9-2132.101.831.281008080Cu 4-8362.091.811.281004620Cu-Ni9-2062.081.801.271008080Ni3(AlTi)C19-352.081.801.271003520Ni3Al9-972.071.801.271007050,表4-3 4-836卡片Cu的衍射数据,d/I/I1d/I/I12.0881001.043651.808460.903831.278200.829391.090170.8
18、0838,表4-4 剩余线条与Cu2O的衍射数据,待测试样中的剩余线条 5-667号的Cu2O衍射数据 d/I/I1 d/I/I1 观测值 归一值3.01 5 7 3.02092.47 70 100 2.4651002.13 30 40 2.135371.50 20 30 1.510271.29 10 15 1.287171.22 5 7 1.2334 1.067420.98 5 7 0.97954 0.95483 0.87153 0.82163,应用字母索引进行物相鉴定的步骤,1.根据被测物质的衍射数据,确定各衍射线的d值及其相对强度。2.根据试样成分和有关工艺条件,或参考有关文献,初步确定
19、试样可能含有的物相。按照这些物相的英文名称,从字母索引中找出它们的卡片号,然后从卡片盒中找出相应的卡片。3.将实验测得的面间距和相对强度,与卡片上的值一一对比,如果某张卡片的数据能与实验数据的某一组数据吻合,则待分析样中含有卡片记载的物相。同理,可将其他物相一一定出。,物相分析注意事项:,检索未知试样的花样和检索与实验结果相同的花样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回事。在物相为3相以上时,人工检索并非易事,此时利用计算机是行之有效的。Johnson和Vand于1986年用FORTRAN编制的检索程序可以在2分钟内确定含有6相的混合物的物相。要注意的是,计算机并不能自动消除式样花样或原始卡片带来的误差。如果物
20、相为3种以上是,计算机根据操作者所选择的d的不同,所选出的具有可能性的花样可能超过50种,甚至更多。所以使用者必须充分利用有关未知试样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条件等信息进行甄别。,物相分析注意事项:,理论上讲,只要PDF卡片足够全,任何未知物质都可以标定。但是实际上会出现很多困难。主要是试样衍射花样的误差和卡片的误差。例如,晶体存在择优取向时会使某根线条的强度异常强或弱;强度异常还会来自表面氧化物、硫化物的影响等等。粉末衍射卡片确实是一部很完备的衍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物相鉴定的依据,但由于资料来源不一,而且并不是所有资料都经过核对,因此存在不少错误。尤其是重校版之前的卡片更是如此。美国标准局(NBS
21、)用衍射仪对卡片陆续进行校正,发行了更正的新卡片。所以,不同字头的同一物质卡片应以发行较晚的大字头卡片为准。,物相分析注意事项:,从经验上看,晶面间距d值比相对强度重要。待测物相的衍射数据与卡片上的衍射数据进行比较时,至少d值须相当符合,一般只能在小数点后第二位有分歧。由低角衍射线条测算的d值误差比高角线条要大些。较早的PDF卡片的实验数据有许多是用照相法测得的,德拜法用柱形样品,试样吸收所引起的低角位移要比高角线条大些;相对强度随实验条件而异,目测估计误差也较大。吸收因子与2角有关,所以强度对低角线条的影响比高角线条大。而衍射仪法的吸收因子与2角无关,因此德拜法的低角衍射线条相对强度比衍射仪
22、法要小些,物相分析注意事项:,多相混合物的衍射线条有可能有重叠现象,但低角线条与高角线条相比,其重叠机会较少。倘若一种相的某根衍射线条与另一相的某根衍射线重叠,而且重叠的线条又为衍射花样中的三强线之一,则分析工作就更为复杂。当混合物中某相的含量很少时,或某相各晶面反射能力很弱时,它的衍射线条可能难于显现,因此,X射线衍射分析只能肯定某相的存在,而不能确定某相的不存在。,物相分析注意事项:,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有时X射线衍射分析时往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合金钢中常常碰到的TiC、VC、ZrC、NbC及TiN都具有NaCl结构,点阵常数也比较接近,同时它们的点阵常数又因固溶其他
23、合金元素而变化,在此情况下,单纯用X射线分析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应与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相配合。,物相定量分析方法,多相物质经定性分析后,若要进一步知道各个组成物相的相对含量,就得进行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根据X射线衍射强度公式,某一物相的相对含量的增加,其衍射线的强度亦随之增加,所以通过衍射线强度的数值可以确定对应物相的相对含量。由于各个物相对X射线的吸收影响不同,X射线衍射强度与该物相的相对含量之间不成正比关系,必须加以修正。德拜法中由于吸收因子与2角有关,而衍射仪法的吸收因子与2角无关,所以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常常是用衍射仪法进行。,物相定量分析方法原理,对于含n个物相的多相混合的材料,上
24、述强度公式是其中某一j相的一根衍射线条的强度。Vj是j相的体积,是多相混合物的吸收系数。当j相的含量改变时,衍射强度随之改变;吸收系数也随j相含量的改变而改变。上式中其余各项的积Cj不变,是常数。若j相的体积分数为fj,被照射体积V为1,Vj=Vfj=fj,则有:,物相定量分析方法原理,测定某相的含量时,常用质量分数,因此将fj和都变成与质量分数有关的量,则有:上式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它将第j相某条衍射线的强度跟该相的质量分数及混合物的质量吸收系数联系起来了。该式通过强度的测定可以求第j相的质量分数,但此时必须计算Cj,还应知道各相的m和,这显然十分繁琐。为使问题简化,建立了有关定量分析方法
25、如:外标法、内标法、K值法、直接对比法、绝热法、任意内标法、等强线对法和无标样定量法等。,外标法,外标法是将待测样品中j相的某一衍射线条的强度与纯物质j相的相同衍射线条强度进行直接比较,即可求出待测样品中j相的相对含量。在含n个物相的待测样品中,若各项的吸收系数和均相等,根据(4-6)j相的强度为:纯物质j相的质量分数j=100%=1,其强度为:(Ij)0=C将(4-7)与(4-8)式相比得:,外标法,如果混合物由两相组成,它们的质量吸收系数不相等,则有:两相的质量吸收系数(m)1和(m)2若已知,则实验测出两相混合物中第1相衍射线的强度I1和纯第1相的同一衍射线强度(I1)0之后,由(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射线 衍射 方法 实际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5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