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咸阳渭城顺鑫屠宰厂1.3 报告编制单位本项目报告由陕西省庆华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陕西省庆华工程咨询公司是由1992年经原陕西省计划委员会陕计资(1992)449号文批准设立的陕西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改制组建,是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代理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公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陕西省庆华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证书编号工咨甲13220070024。工程咨询专业包括建筑、建筑材料、机械、农业、水利工程、化工、医药、市政工程等。1
2、.4 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规范;2、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3、陕西省建设用地指标(2007年版);4、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Y/T 1569-2007);5、屠宰场设置标准;6、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3-2001);7、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年)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9、项目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1.5 报告研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是重点对咸阳渭城顺鑫屠宰场年屠宰2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包括项目建设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市场分析、
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及方案、建设实施进度安排、环境保护、节能措施、资源节约和利用、人力资源配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评价等,并提出了综合性的研究结论与建议。1.6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北舍村一组,占地面积19.413亩(约合12942)。1.7 建设内容及规模1.7.1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标准化生猪屠宰厂及附属配套工程,从而形成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新建车间4栋,包括屠宰车间1200,分割车间2000,加工车间800,包装车间800。2、新建冷藏库1栋,建筑面积800,猪舍4栋,建筑面积1600,沼气池1个,占地
4、面积150。3、宿办楼1栋,2400。4、新建辅助用房4间,包括水泵房、配电室、锅炉房、门卫传达室及厕所,总建筑面积130。5、绿化面积1000,道路3662。1.7.2 建设规模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留有余地、逐步建设完善的原则,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屠宰2万头生猪的屠宰规模。1.8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7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4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1.9 经济效益分析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经计算,本项目在设定的经营期内年平均营业收入为3961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3647万元,年平均净利润
5、231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77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32.57%,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4.16%(所得税前)和26.10%(所得税后),均高于本项目设定的财务基准收益率,项目投资回收期(pt)分别为所得税前4.32和所得税后5.14年(含建设期1年)。本项目经济可行。1.10 研究结论 本项目属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依据充分;项目周边供水、供电等条件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需要;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可行;项目经济评价显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经济评价角
6、度分析经济可行;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项目还将带动当地养殖产业发展,繁荣当地的农村经济,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9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屠宰业发展的政策我国即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的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猪肉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始终是一个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猪肉消费量日益增长,但是,生猪饲养成本不断增加,疫情风险不断加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养殖积极性。为恢
7、复和发展生猪生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指出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其中包括: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引导大中城市居民食用冷鲜(冻)猪肉,科学消费,促进猪肉冷链物流的发展;加强猪肉及其制品的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清理整顿生猪屠宰、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收费,取缔非法收费
8、,减轻经营企业(户)的不合理负担;加强对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各项要求,抓紧实施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品种改良、母猪猪群保护、疫病防治、保险体系建设、贷款担保、屠宰加工、市场供应、质量价格监管、储备制度、应急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2009年12月,商务部编制并发布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生猪屠宰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首先提出“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是: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展壮大。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
9、定点屠宰厂(场)数量适度增长。2、行业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3、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到2013年,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左右。4、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的企业明显增加,冷链流通得到广泛应用。到2015年,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一批猪肉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温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5、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
10、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规划同时提出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采用“厂场挂钩”、订单生产以及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等方式,支持屠宰加工、肉类配送企业发展肉品分割配送中心,配置冷链设施,创建鲜肉品牌,扩张品牌肉连锁销售网络。以上政策导向必将带动生猪屠宰业强势发展,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1.2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目录鼓励类第一行业农林业中第33条“农牧渔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第34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11、 其内涵明确了生猪屠宰属于国家鼓励类行业。以上产业政策必将促进生猪屠宰业的快速发展,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扩张生猪产业链条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即养猪体系、屠宰加工体系以及销售渠道体系。通过“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能更好地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还能保证为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保持相对一致和稳定,同时,也可带动周边村民养猪的热情,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作用。2.2.3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生猪产业是陕西省传统优势产业,生猪生产水平较高,商品量大,外销比重大。生猪养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主要来
12、源,省、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的发展。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施和运作,通过订单收购农户养殖的生猪,并通过公司投资建设的生猪屠宰厂进行加工销售,将直接带动400户养殖户2万头生猪养殖,每年为农户创造纯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每户年均增加纯收入1.50万元;间接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项目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2.2.3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本项目以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为基础,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
13、势,提高养猪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此外,建设生猪屠宰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条,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户养殖的销售问题,最大化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本项目通过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处理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科学化管理,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第三章 市场分析3.1 市场分析3.1.1市场供求现状1、生产现状近年来,我国生猪生产已进入以规模饲养为主的新时期,全国养猪的农户家庭数逐步减少,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幅减少,改变了过去家家户户养猪的局面。据统计,在全国2亿多农户家庭中,2007年养猪户已经下降到8010万左右,只占农户家庭总数的35%左右。这表明,目前全国约
14、2/3的农户家庭已不养猪。同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快速提高。1998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为87.34万个,出栏肉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重为20.9%。到2007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提高到211万户,同时规模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出栏生猪所占比重到2007年已达到48.5%,2008年首次突破50%。表3-119972008年我国猪出栏和年底存栏数量的年际变化年份肉猪出栏头数当年比上年增加(万头)增加比例(%)猪年底头数当年底比上年增加(万头)增加比例(%)19975258.5012.83751.2010.319983731.408.02221.5
15、05.519991762.103.5887.902.12000-114.89-0.2-1510.59-3.520011418.772.7316.850.82002862.801.6-174.23-0.420031557.912.9-394.42-0.920041576.702.8741.591.820053088.955.41195.712.82006839.831.4-1468.72-3.42007-4698.99-7.72139.075.120084508.338.02301.845.22、进出口现状2008年,我国鲜冷冻猪肉出口额和出口量分别为2.46亿美元和7.28万吨,同比分别减少3
16、.18和40.93。;鲜冷冻猪肉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为5.12亿美元和36.35万吨,环比分别增加3.5和4.5,同比分别增加4.4倍和4.1倍。加工猪肉以出口为主。加工猪肉出口额和出口量分别为2.68亿美元和8.1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l9.86和36;加工猪肉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为11097万美元和l9244吨,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l.2倍。我国猪杂碎以进口为主,猪杂碎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为5.21亿美元和5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9.6和43.9;猪杂碎累计出口额和出口量很少,仅为2.12万美元和l3吨,同比分别减少36.3和67.3。08年猪肉贸易量与07年相比,出口大幅减少,进口大幅增加
17、。各月出口量稳定,每月平均出口6622.3吨;各月进口量呈倒v型走势,年初和年底进口最少,5-7月进口多。6月猪肉进口量最多,为6.04万吨;11月猪肉进口量为08年最低点,为1.55万吨。鲜冷冻猪肉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吉尔吉斯斯坦、朝鲜、越南和新加坡。主要出口省份是湖南、四川、广东、云南和河南。加工猪肉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主要出口省市为山东、广东、福建、四川、重庆和上海。加工猪肉进口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和中国台湾。主要进口省市是福建、江苏、上海和广东。法国、丹麦和美国是我国猪杂碎进口的主要国家,占进口总额的89.5。猪杂碎进口主要省份是广东,占进口总额的70.2。3
18、、国内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646kg,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5.69%。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湖南、贵州、湖北、云南、四川、陕西和福建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消费方式上,我国以鲜肉消费为主,占90%以上,冷鲜肉、冻肉和肉加工品消费不足10%,这种特殊的消费方式,给我国生猪生产供应和食品安全带来极大挑战。3.1.2运行特点分析1、猪肉的消费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近年来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的增长已进入总体稳定、局部波动的阶段,各年度之间在数量上表现出较强的变动性。由于居民在以猪肉为主的畜产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大超过粮食,消费
19、权重较大,猪肉产品价格成为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重要变量。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均有所降低,与当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和较长时期居高不下有关。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下降幅度高于城市下降幅度。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每年人均购买猪肉19.3公斤,与上年相比已经出现回升,而农村居民每人消费猪牛羊肉13.9公斤,与上年相比仍有所下降。从总体上看,城乡居民的猪肉消费与前几年相比均有所回落,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生猪产品价格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近几年,受生猪供求关系改变和行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生猪产品的市场价格经历了罕见的持续高涨,目前价格处于周
20、期性下降阶段。近十多年来,全国生猪市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完整的波动周期。最近的一次周期开始于2006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产品价格的下降,给广大城乡居民消费猪肉带来切实的利益,降低了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但也直接导致全国养猪户和生猪生产企业的收益不断回落,加上同期全国粮食的市场价格普遍上升,饲料成本上升,猪粮比价不断下降,全国养猪业的收益水平呈大幅快速回落的趋势。根据监测,2009年上半年有近2个月(连续七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降至低于6:1的蓝色预警线。3、国内生猪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仍然落后一是饲养方式落后。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
21、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全国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比重仅占42%。饲养方式落后,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影响了规模养殖效益。二是加工方式落后。绝大部分是传统的初级加工和粗加工,现代化的肉类加工量不到20%。三是流通方式落后。冷鲜肉和肉制品销售应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目前生猪外销80%以上为活大猪,冷鲜肉和肉制品销售份额很少。活大猪运销,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发疫病。3.2 市场分析预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肉类产销大国,肉类产业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今后510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与国际
22、市场的接轨,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我国肉类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3.2.1肉类消费三分甲天下,冷却肉被看好近几年,我国的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从冷冻肉到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却肉甲天下”的三足鼎立局面。冷却肉加工,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在24h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O4。由于冷却肉在冷却加工过程中,肌肉通过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肌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氯基酸,成为肉浸出物的成分,同时ATP分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肉中肌原纤维的连接结构会变得脆弱并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屠宰 生猪 生产线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