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环境》PPT课件.ppt
《《能量环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环境》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二、能量环境,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1.1 地球上光的分布1.1.1 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时,其辐射强度大大减弱。而地球截取的太阳能约为太阳输出总能量的20亿分之一,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只占从太阳接受的总能量的千分之一。,1.1.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大气层物质臭氧、二氧化碳、尘埃、氧气、水汽和雨滴等可吸收、反射和散射光线,达到地球的总太阳辐射为47%,其中直接辐射到地球表面的仅为24%,散射到地面的为23%。,(2)太阳高度角: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即为太阳
2、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辐射面积越大,辐射强度越弱。,(3)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黄道面与自转形成的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为2326。这就导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不同纬度和季节的太阳辐射时间成周期性变化。,2326,2326,黄道面,赤道面,(4)地貌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都会引起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的变化。,1.1.3 光的分布规律,光质(光谱成分),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光照强度,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
3、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日照时间,(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2.1 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是640-660nm的红光和430-450nm的蓝紫光,绿光最差。海带等红藻的类胡萝卜素吸收最强的是绿色光。光合细菌的叶绿素的吸收峰值在800-890nm。,1.2.2 光质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形成 青、蓝紫光与紫外线抑制植物茎的伸长,使植物成矮小形态,茎干粗短,叶小、毛绒发达。高山上无高大树木,植物具特殊的莲座状叶丛。短波光(青蓝紫光)
4、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促进植物色素的形成,高山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1.2.3 光质影响动物的活动和水生植物的分布 灵长类、鸟类、鱼类、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发达的色觉,鱼类对绿、蓝、红光比较敏感。太阳鱼(Lepomis)的视力灵敏峰值在500-530 nm波长,有利于鱼在水中觅食。昆虫的可见光范围偏重于短光波,这便是用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的机理。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水的上层被吸收,红光在4 m深水中光强度降到1%,只有500nm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达到较深的深度,使海洋深处为蓝绿光。,1.2.4 光质影响光合作用产物 红光对糖的合成有利,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促进鸡的繁殖,短波光(蓝光)有助于生
5、长。,1.2.5 红外和紫外光对动物的影响 短波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引起人类皮肤产生红疹及皮肤癌,和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紫外线又是昆虫新陈代谢所依赖的。长波红外线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3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3.1 地球上光照强度的变化(1)空间:高纬度,低强度。高海拔,高强度。坡向:北纬2326以北,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2)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早晚强度较低(3)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
6、15m深处,50衰减。,根据光照强度将水体分为: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大于等于代谢能。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小于代谢能。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植物这种关系很普遍。光照强度影响植物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果实的产量与品质;且能提高果实花青素含量,色彩好看。水生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体的透光带(0-100米),海带等巨型藻类在大陆沿岸生活,单细胞浮游植物只能在海洋上层生活。,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
7、而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黄化植物在形态、色泽和内部结构上都与正常植物不同,表现为茎细长软弱、节间距离拉长,叶片小而不展开,植株长度伸长而重量显著下降。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的典型例子。,在动物中,蛙卵、昆虫卵和海星卵的发育与光照强度正相关,但过强的光照也会使发育延缓或停止;中华鳖在低光照光强度下生长更快。光照还会引起动物的体色变化,蛱蝶在光照环境中体色变淡,黑暗环境中体色变深。,总结: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影响动物的体色 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 黄化现象 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裂、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 影响植物花果的数量和质量,1.3.3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
8、适应(1)植物叶子的日运动反映了光强度和光方向的日变化。(2)温带树叶脱落是对光强度的年周期变化的反映。,(3)光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种植物光合能力不同。C4植物(如玉米、高粱)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度而增加,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水的利用效率也较高;C3植物(如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也随光强度而增加,但曲线变平。,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根据植物对光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把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一般也较高,可利用强光,如杨、柳、桦等。阴地植物:光饱和点较低,光补偿点一般较低,可有效
9、利用弱光,如云杉、人参、三七等。另外,植物苗期和生育后期光饱和点较低,生长旺期光饱和点较高。,阳地植物:松,杉,柳,小麦,,阴地植物:人参,三七,半夏,红豆杉,蕨,苔藓,1.3.4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视觉器官 夜行性动物眼大,有的啮齿类的眼球突出于眼眶外;猫头鹰,懒猴,飞鼠。终生营地下生活的兽类,眼睛一般退化:鼹鼠,鼢鼠 深海鱼或者具有发达的视觉器官,或者是本身具有发光器官。,(2)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行为:昼行性动物,多数鸟类,多数灵长类,松鼠等 夜行性动物,家鼠,刺猬,壁虎,夜猴等 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1.4 生物对光照周期的适应,光周期 北
10、半球:夏至最长,冬至最短。南半球:相反 赤道:昼夜平分 两极:半年白天,半年黑夜。,1.4.1 生物的昼夜节律(daily rhythm)生物的生理活动具有昼夜周期性变化,称为昼夜节律。如 动物的活动行为、体温变化、能量代谢、激素水平,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积累与消耗等。一般认为,生物的昼夜节律受两个周期的影响,即外源性周期(除光周期外,还有温度、湿度、磁场等的昼夜变化)和内源性周期(内部生物钟)。只有光周期使动植物的昼夜节律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同步起来。,1.4.2 生物的光周期现象生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的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方式,称为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
11、sm 或photoperiodicity)。如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将植物分成四种类型: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等。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等。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只在12.5小时的光照下才开花。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这一类型。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及番薯等。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环境 能量 环境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