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概论》PPT课件.ppt
《《生命科学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概论》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命科学概论,生长 繁殖 原生质 细胞 新陈代谢 调节 应激性 稳态,一、生命的本质,三、特殊的生命病毒,二、生命的特征,第一节什么是生命,第一章生命世界,返回,结束,第二节人类研究生命的不懈努力,一、生物学的英雄与群众,古希腊的生物学研究 古代中国的生物学研究,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小循环”的提出 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三、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动物是机器吗 对生命的化学研究,五、对胚胎发育问题的探讨,六、细胞学说与进化论生物学的大综合,1.自然哲学中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 2.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研究,古希腊的研究预成论在近代的兴起向预成论的挑战新的预成论与渐成论之争,二、古代的生物学研究,四、机
2、械论的生命研究,八、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七、探讨遗传奥秘,返回,结束,孟德尔之前对遗传问题的研究经典遗传学研究,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auwenhoek,巴斯德Louis Pasteur,资料卡片,低热消毒也称巴氏消毒,是利用低于100的温度对物品进行消毒。能够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而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及营养素,温度范围为60一95。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某些饮料等的杀菌。包括6330分的传统巴氏消毒法,和729510一30秒的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后者生产效率高,杀菌效果相同。,第三节迎接21世纪的现代生命科学,一、生命科学可望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二、生命
3、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提高单产、蛋白质含量,化肥农药,发酵、油料作物、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核反应,药物、基因治疗,沼气池、桑基鱼塘、盐碱化、荒漠化,返回,结束,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返回,结束,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一、酶是生物催化剂 二、细胞的新陈代谢,一、自然界中的元素二、生物体的元素组成三、生物小分子四、生物大分子,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生物膜二、原核细胞形态结构三、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三节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返回,结束,第一节参与细胞组成的生物元素、生物小分
4、子和生物大分子,100多种,30多种,含量较多的元素 C H O N P S,Cl Ca Mg Na K Zn Fe Mn I F,三、生物小分子,(一)水(二)氨基酸(三)单糖(四)核苷酸(五)脂类(六)维生素,返回,结束,四、生物大分子,(一)蛋白质(二)核酸(三)多糖,1.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分2.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多肽3.蛋白质的结构复杂(一、二、三、四级),返回,结束,一、生物膜二、原核细胞形态结构三、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生物的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二)流动镶嵌模型,(一)细胞核(二)细胞质(三)细胞骨架(四)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1.核膜 2.染色体和
5、染色质 3.核仁,1.内质网 2.高尔基体 3.溶酶体 4.线粒体 5.质体 6.其它细胞器 7.细胞质基质 8.细胞骨架,微丝 微管 中间纤维 拆卸组装,细胞运动,细胞形态维持,物质运输等,1.脂双层形成骨架2.蛋白质镶嵌其中3.膜的动态特点,返回,结束,第四节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一、细胞分裂,二、细胞的分化,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四、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癌细胞,第五节细胞工程,一、细胞培养,二、单克隆抗体技术,返回,结束,返回,结束,二、细胞的分化,(一)个体发育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二)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三)细胞分化中细胞质的重要作用,形态变化、迁移、粘着、定位,分化方向的确
6、定早于形态的发生,1.细胞分化起始于基因表达的调控2.细胞间的差异在于不同蛋白质的表达3.分化过程通常不可逆4.一般认为,达到成年阶段个体发育完成,血细胞的分化,1.全能性 2.多能性 3.单能性,受精卵、早期胚细胞,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探索动物细胞分化发育潜能的实验3.细胞质中的分化决定因子,核移植 两栖、哺乳,卵细胞 RNA 数万种,植物的组织培养,返回,结束,结束,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返回,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核的遗传控制起决定作用自由基理论端粒DNA序列的缩短,自由基的危害和淬灭,50次,分裂50次左右,返回,结束,2.细胞死亡,3.细胞凋亡,坏死凋亡,因感染、中
7、毒、损伤,因整体发育的需要按规定死亡,细胞明显皱缩内部物质凝集致密化体积变小细胞膜将胞内成分围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细胞凋亡基因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返回,结束,四、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癌细胞,(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二)致癌因子(三)致癌病毒、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四)抑制和消灭癌细胞的艰巨任务,1.物理 2.化学 3.病毒,1.致癌病毒2.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3.癌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4.抑癌基因,劳氏肉瘤病毒,一、细胞培养,二、单克隆抗体技术,第五节细胞工程,返回,结束,第三章 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第一节生物的遗传因子基因,第二节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返回,
8、结束,第三节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第五节 基因工程,第四节 遗传与优生,遗传 变异,一、遗传因子的发现,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分离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一)细胞中的染色体,(三)基因的连锁互换,(二)基因和染色体,第一节生物的遗传因子基因,(三)基因调控,转录调控 转录后调控 翻译调控 翻译后调控 蛋白质活性调控,三、基因的本质,(一)DNA与染色体,(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DNARNA蛋白质,返回,结束,一、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五、多基因遗传,四、性别畸形,三、生物的性别决定,二、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显性)、
9、Y染色体,(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二)单倍体型的性别决定(三)基因决定性别(四)环境决定性别(五)年龄,XY型 ZW型,后嗌、红鲷鱼,蜜蜂无父亲,但有外祖父,(一)性染色体与性别畸形(二)基因与性别畸形,XXY,XO,XYY,XXXY,XXX,男、女阴阳人,(一)数量性状(二)多基因遗传(三)遗传率,遗传率=遗传方差/表型方差,第二节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返回,结束,一、染色体畸变,三、生物进化,二、基因突变,(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一)基因突变的机理(二)突变的诱发,(一)生物进化的证据(二)生物进化的理论(三)分子进化工程,整倍体改变(香
10、蕉 无籽西瓜)非整倍体改变(XO/XXY,菊2n=5367),碱基替换 移码突变,物理 化学 诱变的应用,返回,结束,第三节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一、遗传病,四、优生学,三、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二、遗传病的诊断,1.体外原位治疗2.体内基因治疗3.反义疗法4.通过核酶的基因治疗,(一)什么是优生(二)优生的措施,1.避免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3.适龄生育 4.遗传咨询5.孕期体检 6.产前检查7.避免接触污染,射线、药物、烟酒、工业污染、动植物、疾病等,第四节遗传与优生,返回,结束,三、基因工程的应用,一、基因工程原理,第五节基因工程,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一)理论上的三大发现,1.遗传
11、物质是DNA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3.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基因工程的载体3.逆转录酶的发现,返回,结束,(一)理论上的重要发现 DNA的确定、双螺旋结构、DNA复制的机制、遗传密码、中心法则(A-T,C-G)、遗传信息的传递DNA-RNA-蛋白质(二)技术上的重要发明 限制性内切酶剪切DNA分子,DNA连接酶修复DNA裂口,基因工程的载体,基因工程,一、基因工程的诞生,三、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二、基因工程的定义和内容 1.定义 2.意义 3.内容,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四、基因克隆的载体,五、基因克隆的
12、操作技术,六、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1.质粒,2.噬菌体,3.YAC载体,粘性末端,返回,结束,第四章 生命的自我调控信息传递和处理,返回,结束,第一节生物体是复杂的自组织自适应系统,第二节细胞间通讯,第三节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第六节 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第七节 学习和记忆,第四节激素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三、免疫与医学,二、识别系统,一、识别标志,红细胞血型 白细胞血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HLA)5万种,(一)什么是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称。,(三)识别和记忆,(二)免疫
13、系统,返回,结束,疫苗 抗血清,快 时间短 被识别和清除,抗原 半抗原 抗原决定子 HL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种系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相对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原上分子构象与抗体互补的部分 特异性,由遗传决定 种类极多 构象多样 组织抗原不相容,即引起排斥反应,HLA的类别:第类:所有细胞表面(MHC)第类:巨噬细胞、B细胞表面,异物性;相对分子量;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二)抗原,返回,结束,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称。,(二)免疫系统,抵御或消灭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或其它异物的侵害。,清除体内出现的
14、变形或死亡细胞,维持免疫功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识别、清除突变细胞和防止持续性感染,1.免疫功能的特点:识别;免疫记忆;特异性。,(一)什么是免疫,免疫反应 免疫器官,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识别和记忆,返回,结束,二、识别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无针对性、作用广、反应快,能稳定遗传,针对性强、初次反应较慢,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B细胞,T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关系,功能不同但相互支持 未活化时形态相似,但表面蛋白不同 寿命不同(B 短天 T 长年)分布不同(B 淋巴器官 T 体液),返回,结束,(二)免疫系统,免
15、疫球蛋白(抗体),抗体 抗体的种类 抗体的结构 抗原抗体结合后的反应 抗体的产生,二硫键恒定区 变异区抗原结合部位,约106 种 5类,2.体液免疫,返回,结束,体液免疫的机制和过程,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分泌抗体;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记忆),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返回,结束,3.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不同的T细胞表面有不同的受体,T细胞不能识别病毒,只能识别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胞毒T细胞 助T细胞 抑制性T细胞,返回,结束,四、对学习和记忆的机制的探索,三、记忆,一、高等植物的行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约100
16、ms),短时记忆(1秒几分),长时记忆(几分几年),信息:语言的、视觉的、听觉的或情感的,第七节 行为、学习和记忆,返回,结束,植物运动方向取决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向性运动,1.向光性2.向重力性3.向化性4.向水性,(二)感性运动,1.感夜性2.感热性3.感振性,一、高等植物的行为,返回,结束,1.行为是动物对环境的反应,是对环境条件改变的适应性活动。(取食、筑巢、避敌等,行为模式),3.动物的行为反应是适应于个体的生存,或适应于种族的延续。(占领领地、求偶、孵卵;鸟类、蜘蛛、螳螂、哺乳动物),2.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手段。(光、温、冬眠、储存食物;避役、响蜜鸟与蜜獾),筑巢、蜘
17、蛛织网、回声定位、变色等,生活史短暂,很少或无亲代抚育的动物。无充裕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学习,生活史较长又有亲代哺育的动物中占优势(鸟类,哺乳类等),大多数行为模式都是遗传和学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如泥蜂),二、高等动物的行为,返回,结束,不准他种或本种他群动物入侵。,同种个体之间 个体间距 防御行为 败者现出顺从姿势,常指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以气味、鸣叫等标志,近似昼夜节律月周期年周期生物钟,人体温变化、生长激素分泌、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开花等,人类、类人猿的月经等,植物、动物的迁徙、繁殖、换毛等,是以一系列生化过程为基础的生理机制。,生物节律的特点:,(三)高等动物
18、行为的类型,返回,结束,1.学习行为,习惯化学习 程序化学习 试错法学习 印随学习 潜在学习 洞察力学习,(一种刺激反复进行,动物的反应就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蟋蟀、稻草人,(某一特定动作出现时,动物得到奖赏或惩罚,动作重复或),(刚孵化出 第一次接触 活动的 较大物体)食火鸡,鸟的鸣叫,狗与鸡的洞察力比较,学习敏感期和联合型学习,蜜蜂对花的认识的学习,(三)动物行为的类型,返回,结束,猎豹、螳螂、仓鸮、安康鱼,保护色、拟态、警戒色、气味,捕食行为:捕食者在发现和捕获猎物的过程中的特有行为。,返回,结束,2.捕食行为和被捕食者的逃避行为,常指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体内部信息交流,狼
19、、蜜蜂,通讯方式,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触觉通讯,不受遮挡 适合夜间活动 报警 炫耀 求爱 集合等,优势等级性行为,地栖动物最适用 标志领地 同群识别 吸引异性等,适于视觉较差或暗环境中的动物(猫、鼠等),使同群个体的活动有秩序、减少争斗,一切与实现交配生殖有关的行为都是性行为,有视觉动物 迅速 准确 量大 体色 光 动作等,5.社会行为,返回,结束,第五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返回,结束,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第二节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第三节灿烂多姿的动物世界,第四节 神奇的微生物,第五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一、生物分类的依据,二、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1.林奈和双名法,瑞典博物学家 林
20、奈(耐),拉丁词 属名 种加词,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L.,2.生物系统分类的依据,自然分类法: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态、分子结构等,1.五界系统:,2.分类等级,物种 亚单位 超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返回,结束,第一节生物的分类,返回,结束,第二节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五、植物与人,四、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三、植物的结构,二、植物的生活史,(一)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二)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三)参与土壤形成,为一切生物创造栖息的场所(四)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链接,(
21、一)植物组织,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二)植物营养器官及营养生长,(三)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及生长发育,1.植物的繁殖,2.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成熟组织 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三、植物的结构,返回,结束,3.叶,1.根,2.茎,4.单子叶植物营养器官的特点,(二)植物营养器官及营养生长,返回,结束,以草本为主,多为须根系,根茎均只有初生结构,(1)根的形态结构(2)根系(3)根的其他功能,直根系 须根系,a.贮藏根 肥大直根;块根,b.气生根 支柱根;攀缘根;呼吸根,c.寄生根,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固着,d.繁殖,表皮 皮层 中柱,1.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命科学概论 生命科学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