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贮废铅酸电池万废锂离子电池万建设建设地点经济开发众一电环评报告.doc
《收贮废铅酸电池万废锂离子电池万建设建设地点经济开发众一电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贮废铅酸电池万废锂离子电池万建设建设地点经济开发众一电环评报告.doc(1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 录1 前言11.1 项目由来11.2 项目工作过程21.3 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21.4 主要结论32 总则42.1 编制依据4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62.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112.4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43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73.1 建设项目概况173.2 项目建设内容183.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3.4 污染物产生环节及产生、排放量333.5 本项目排污情况汇总453.6 本项目厂区布置、废电池暂存、处置方式与相关规范要求符合性分析454 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94.1 环境概况494.2 项目所在区域污染源调查58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62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8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8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9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36.1 社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836.2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837 环境风险预测857.1 评价目的857.2 风险识别857.3 风险评价等级及范围897.4 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917.5 源项分析及后果计算927.6 风险管理967.7 事故应急预案1057.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098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108.1 废气防治措施评述1108.2 废水防治措施评述1118.3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评述1128.4 噪声防治措施评述1158.5 地下水污染防治1168.6 环
3、保措施投资1179 清洁生产概述1199.1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1199.2 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1209.3 总量控制分析123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410.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12410.2 环境损益分析12410.3 小结12511 环境管理与监测12611.1 环保管理机构12611.2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12711.3 环境管理计划12711.4 环境监测12811.5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12912 公众参与13112.1 公众参与的意义与目的13112.2 调查方式与内容13112.3 信息公示13112.4 问卷调查13612.5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3812.6 公众主要意
4、见采纳与否的说明14112.7 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4112.8 小结14213 工程有关可行性分析14413.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4413.2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14413.3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14913.4 与湖南娄底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5013.5 与娄底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相符性分析15013.6 平面合理性分析15313.7 选址合理性分析15314 结论与建议15414.1 结论15414.2 建议159 插图目录图 2.41 项目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图16图3.2-1 项
5、目平面布置图.25图3.2-1 项目防渗区域图.26图 4.11 项目地理位置图51图 4.31 环境监测点位图70图 13.41 项目在园区的位置见图155 附件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件2: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附件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附件4:厂房租赁合同附件5: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产品购销合同附件6: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危险品道路运输合同附件7:太和县第一运输公司的营业执照附件8:太和县第一运输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9:太和县第一运输公司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附件10: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附件11: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12
6、: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13:安徽省环保厅关于核发太和县核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函附件14:湖南万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营业执照附件15:环境监测数据附件16:环境监测质保单附件17: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18: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9:专家签到表 湖南万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收贮废铅酸电池6万吨、废锂离子电池0.5万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修改清单序号页码意见补充、修改内容1P20、P21、P22、P148、P149、P1501进一步说明本项目废蓄电池收集以及市内运输环节拟采取的无害运行方式与措施,对照规范要求分析其合理性,完善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对市内运输车辆与驾驶人员资质问题
7、提出相关要求已修改2P47、P48、P492、完善表3.6-1中相关内容(本项目为拟建项目还是已建成项目,如为拟建项目则应对危险废物拟采取污染防治与风险防范措施作合理性分析)。已细化3 P693、补充项目区域土壤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已补充4 P103、P1044、综合废蓄电池发生破损概率、事故水池废水外运周期、事故池中已有地面冲洗水与消防用水叠加等因素,校核收集水槽和事故池容积,并收集水槽和事故池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要求。已校核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年收贮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废锂离子电池0.5万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前言1.1 项目由来蓄电池产品是可移动电源,广
8、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火车地铁、移动基站、电力照明等领域。铅酸蓄电池因可靠性好、价格便宜等优势,是应用最广泛的蓄电池之一,而锂电池高储能密度及重量轻等特点,近年发展迅速,已不断被应用于手机电池、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铅酸电池及锂电池内含有毒有害物质,铅酸电池主要为铅、硫酸铅、氧化铅、硫酸,锂电池包含有毒物质钴、锰、镍、锂、含氟化合物等。一旦发生泄露、胡乱丢弃、不正当拆解等行为,将导致电池内含有的铅、钴、锰、镍等金属元素进入大气、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危害影响较为突出。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迁移、富集和隐藏性,可经空气、水、食物、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生
9、物毒性显著,易引发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威胁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由于重金属污染持续时间长,治理技术落后、监督管理薄弱,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使部分地区水体底泥、场地和土壤中污染物不断积累,潜在事故风险较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类政策,来促进加快电池的回收利用,是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娄底市废铅酸电池的使用报废量巨大,汽车维修厂、摩托专营及维修店一年共计约产生17000吨。另有移动、联通、电信、电力等部门每年约产生4000吨左右的基站通讯废旧电瓶,另有数据表明,娄底的车辆保有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按现有保有量45万辆计
10、算,每年新增45万辆车,则每年将新增废旧铅酸蓄电池1000吨左右。为了实现娄底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绿色循环利用,落实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湖南万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娄底经济开发区西坪路一号众一电子工业园租用湖南南方创兴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厂房,通过改造后作为储存的仓库,其租赁面积1180m2,收贮废铅酸蓄电池6万吨、废锂离子电池0.5万吨。本项目仅收集、分类、暂存、周转电池,不进行电池的运输、拆解等流程,本项目的收集后交由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拆解回用,本项目从湖南万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贮存的废旧电池运往太和县环宇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拆解回
11、用处理交由太和县第一运输公司运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湖南万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年收贮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废锂离子电池0.5万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工作,我司组成项目组,进行现场勘察、调研,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在区域污染源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等基础上,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实际状况,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特此呈报,敬请审查。1.2 项目工作过程本次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前期准备、调研。具体工作内容是
12、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明确评价工作的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大气、水、噪声、风险等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基础,制定本次评价的工作方案;第二阶段的工作是根据评价工作方案完成评价范围的环境状况的调查与评价以及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三阶段的工作是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3 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1.3.1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娄底经济开发区众一电子工业园内,根据项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3、可知,区域内的空气、声环境现状均达标,地表水环境现状、地下水环境现状一般。因此本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一般。1.3.2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在正常工况下主要的污染:本项目无工艺生产废水,主要为员工的生活废水;噪声主要为车辆运输、叉车等设备噪声;固体废物主要为废铅酸电池和废锂离子电池以及员工少量的生活垃圾;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在非正常工况下,运营期内废旧铅酸蓄电池、废锂离子电池在搬卸、储存过程中因外力撞击、电池老化破损等原因发生电解液和铅的泄露,以及产生废气、废水及固废等,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1.4 主要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
14、围内,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加强环境管理,确保污染物治理措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行。14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总则2.1 编制依据2.1.1 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
15、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版);(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15)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16)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年12月17日实施);(17)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
16、办法(2004年7月1日实施);(1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2016年8月1日实施);(1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2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21)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7日);(2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第22号);(23)“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11第2919号);(24)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等六部委公告2010第14号);(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发
17、201321号);(26)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9日);(27)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7年6月29日);(28)“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56号);(29)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92号);(30)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3年10月9日);(31)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2.1.2 技术导则与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
18、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0)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1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改单)。2.1.3 相关技术资料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2011年3月16日;(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4)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2年4月;(5)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6)项目委托书,2015年6月;(7)关于年收贮废旧铅酸蓄电池6万吨、废锂离子电池0.5万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娄底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8月23日);(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经现场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贮废铅酸 电池 锂离子电池 建设 地点 经济开发 众一电环评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