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后强化演练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与范围B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3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含
2、义。第1题,注意选项A为区域的概念,而B、C、D三项仅是区域的不同类型。第2题,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第3题,我国南北方的划分通常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松辽平原包括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答案:1.A2.D3.B(2013启东月考)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45题。4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连续性 B差异性C相似性 D联系性5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解析:本题组主
3、要考查了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三大区域之间的面积、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2)面积、人口数值的确定性,说明区域是以行政区划分为界线的。(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答案:4.B5.C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68题。6某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则该地区就业比例在图中的对应点是()ABCD解析:通过三角形坐标图可直接读出答案。答案:D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BCD解析:读图可知,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
4、重最小,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最低。答案:C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BCD解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图中显示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且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因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A(2012烟台高二检测)读2010年某区域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构成图,回答910题。9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是()ABCD解析:四个地区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是和,但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更低,说明发展水平更低。答案:D10以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ABCD解析:四个区域中,区域的第三产业产值
5、比重和就业比重均很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A(2009重庆高考改编)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该城市所在区域的()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解析:平坦的地形不仅可以减少工业区的建设成本,而且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工业区位于下风向,可避免废气污染城区的大气,这说明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答案:A1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没有农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带动周围乡村地
6、域的发展A BC D解析:城镇区域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答案:D13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A面状 B线状C点状 D岛状解析: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答案:D二、综合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A、B、C表示某一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材料二:图二为该区域1985年至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1)图一所示信息显示该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_;影响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2)简述图一中该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变化的两大特点:_、_。(3)图二中四条曲线标记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B第三产业产值
7、比重C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4)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区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数目增多且规模扩大,总体上由最初沿河发展,向沿公路、铁路干线分布,最后向沿海地区聚集,因此交通运输业发展是影响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第(2)题,交通运输方式逐渐增多且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交通线路由简单到复杂,呈现网络化的特点。第(3)题,结合两材料可知该区域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可判断曲线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比重逐年下降,应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曲线与相比,上升速度较快,应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4)题,由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可知,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该区域城市化
8、的发展。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交通运输线路网络化(3)D(4)自1985年以来,该区域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农村用地向城市用地的发展,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材料二:喀什经济区图。(1)有关喀什经济特区,正确的是()A区域界线是
9、模糊的B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C具有明显的优势区位特征D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推动力不大(2)试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3)填表对比图中喀什市与央布拉克良种场的空间结构差异。喀什市央布拉克良种场景观特征人口分布产业活动空间形态(4)读19782002年新疆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特点。解析:第(1)、(2)题,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为推动西部发展与新疆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其位于我国西大门,边境口岸众多,利于与中亚、南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第(3)题,喀什市为城市地域,而央布拉克良种场为乡村地域,因此空间结构可根据教材知识回答。第(4)题,分析时注意三类产业的变化状况与比值大小。答案:(1)C(2)地理位置重要,边境线漫长;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国家西部开发和建设新疆等优惠政策的支持。(3)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和车流量大聚落规模小,农田环绕,以田园风光为主人口密集人口稀疏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以农业为主点状面状(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且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波动较大,但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