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完整版.docx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完整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沙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长沙市卫生局2010年9月A Proposal to目 录第一章前言6第二章现状及项目背景分析82.1.对卫生业务现状的宏观分析82.1.1.我国卫生体系概况82.1.2.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92.1.3.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92.1.4.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102.2.对长沙市发展策略的理解102.3.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102.4.长沙市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112.4.1.优势和基础112.4.2.长沙市卫生应用系统分析112.4.3.长沙市卫生信息技术治理分析122.4.4.下一步建设重点分析12第三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
2、析143.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143.1.1.居民143.1.2.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用户143.1.3.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用户163.1.4.卫生行政部门用户173.1.5.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用户173.2.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183.2.1.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183.2.2.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203.2.3.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213.2.4.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213.2.5.各医疗机构间协同23第四章区域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244.1.建设目标244.1.1.宏观层面244.1.2.业务层面244.1.3.技术层面254.2.规划原则254.3.总体规划264.3.1.规划架构
3、图264.3.2.规划与“智慧长沙”的关系274.4.区域标准卫生信息资源库(一个中心)284.5.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个平台)314.5.1.平台应用架构模式344.5.2.纵向扩展布署模式364.6.区域标准卫生信息机构端接入系统384.6.1.信息标准管理和同步384.6.2.数据采集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接入功能394.6.3.机构内(医院)信息共享394.6.4.标准信息下载404.7.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区域类业务系统404.7.1.业务服务中心404.7.1.1.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患者/公众)404.7.1.2.区域临床支持服务中心(临床医护人员)414.7.1.3.
4、区域医疗科教研究服务中心(科研、教学)414.7.1.4.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中心424.7.1.5.卫生行政管理中心(区域卫生业务管理)424.7.1.6.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中心(业务相关方)434.7.2.平台应用434.7.2.1.医疗一卡通管理系统434.7.2.2.区域居民广义健康档案系统434.7.2.3.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系统444.7.2.4.转诊、转检系统444.7.2.5.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系统454.7.2.6.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464.7.2.7.区域慢病专病防治信息系统464.7.2.8.医学科研教育系统474.7.2.9.基本药物统一配送管理系统474.7.2.10
5、.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系统484.7.2.11.公共卫生绩效管理系统484.7.2.12.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48第五章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OS系统建设方案505.1.医院信息系统统一集成平台505.2.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525.3.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535.3.1.疾病监测系统535.3.2.学生健康监测系统545.3.3.危害因素监测系统545.3.4.食品安全监测系统545.3.5.数字化实验室检验系统545.3.6.免疫监测管理系统545.3.7.消毒杀虫监测系统555.3.8.预防性健康体检系统555.4.区域卫生监督管理系统555.4.1.卫生行政许可信息系统555
6、.4.2.卫生监督信息系统555.4.3.行政处罚信息系统565.4.4.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系统565.4.5.投诉举报管理系统565.4.6.移动监督执法信息系统565.4.7.卫生监督地理信息系统565.4.8.卫生监督信息标准化管理系统575.4.9.管理相对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575.4.10.综合统计分析系统575.5.区域农村卫生信息系统575.5.1.市级农村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585.5.2.区级农村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585.6.区域采供血管理信息系统585.7.120信息系统595.8.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系统升级改造595.9.区域妇幼保健管理系统605.10.区域出生缺陷干预工
7、程信息系统61第六章安全保障体系方案626.1.安全等级646.2.物理安全656.3.系统安全666.4.数据安全666.5.应用安全676.6.安全管理67第七章网络及硬件规划方案697.1.网络建设规划697.1.1.网络建设需求697.1.2.带宽设计697.1.3.网络架构707.1.3.1.电子政务网为主干网707.1.3.2.租用电信专网707.2.数据中心部署737.2.1.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拓扑图737.2.2.试点区信息平台部署747.2.3.试点区所属单位部署757.3.备份系统设计757.3.1.日常备份757.3.2.灾难备份76第八章总体实施计划778.1.
8、建设规划778.1.1.第一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778.1.2.第二期:平台推广及基于平台上应用系统建设778.1.3.第三期:深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788.2.重点建设内容78第九章项目管理809.1.实施原则809.1.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809.1.2.联合共建、保护投资809.1.3.分步实施、注重效益819.1.4.实用先进、安全可靠819.2.建设策略819.3.项目管理方法829.4.理解“三角制约”关系839.5.项目管理的5个阶段839.5.1.可行性849.5.2.初始849.5.3.计划859.5.4.执行859.5.5.收尾86第十章效益预估8710.1.政府87
9、10.2.卫生行政主管部门8710.3.医疗卫生机构8810.4.相关部门8810.5.城乡居民89第一章 前言医疗改革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医改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与药品供应“四大体系”,作为对四大体系进行支撑的工作方法与内容,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了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科技与人才保障、信息系统和法律制度建设等“八项支撑”。作为支撑手段之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被提高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卫生部从2009年开始,
10、先后颁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的标准与指导意见。国内以福建厦门、广州番禺、上海闵行等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也已取得经验与成效。各地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根据卫生部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要求,长沙市已经明确了2010年长沙市城镇居民建档率达到40%、农村居民建档率20%。为广泛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长沙市大多通过手工方式进行,部分地区利用早期的社区卫生系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建档工作,但手工建档工作存在资料不全、保存不完整等问题,前期建立
11、的各类健康档案记录,因为没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持,缺乏信息的更新,使得已建立的档案无法与医疗信息关联起来,变成了无用的“死档”。本方案主要是在对长沙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和需求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框架,建设的内容,采用的技术体系,硬件网络平台,分步建设的计划,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等进行规划。本方案只对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业务细节、技术细节和数据标准等内容不在本方案中做详细描述。本方案可供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案制定、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实施过程中参考使用。本方案的使用范围为市领导,市卫生主管部门、市信息主管部门、各系统承建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等。本方案
12、中的架构不仅包括平台架构,还包括各种不同的方面及领域,比如:业务架构(功能和服务)、基础架构(数据中心、硬件、网络)、数据和信息架构、应用系统架构(如何构建应用程序)、系统和交互架构(各种相关方如何共同工作)等。第二章 现状及项目背景分析1.2.2.1. 对卫生业务现状的宏观分析2.1.1. 我国卫生体系概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众矢之的时,医疗改革无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
13、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四大体系”和“八项支撑”, 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如下表所示:体系子体系主要社会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行政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药品供应体系药品供应体系药品监督、药品集中采购、药店、药房
14、等“八项支撑”是: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科技与人才保障、信息系统和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医药卫生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2.1.2.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卫生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均衡,卫生信息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亟待建立以居民诊疗档案和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体系,实现跨业务条线、跨地域层面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将成为拓展业务模式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如下问题与挑战:l 卫生资源战略规划数据缺失,各地区发展不均衡l 业务条块分割,亟待资源共享l 缺乏完善的信息标准l 项目建
15、设模式多样l 不同系统独立运行l 业务系统垂直建设的局限l 缺乏资金和人才保障2.1.3.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中国卫生信息化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整个医药信息系统产业正在迅速地成长并走向成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卫生业务的成熟、各级政策支持,目前中国卫生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新医改首次将信息化纳入方案中,提出“要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现代化的标志变成了一家医院的基础需要,信息化对
16、业务的支持为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可能;相反,新医改的推进,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深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的协同和整合,使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2.1.4.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建设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原则2、 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原则3、 以人为本,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原则4、 先建平台、后建应用原则5、 确保安全原则6、 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7、 高性能、高可靠原则8、 业务主导原则9、 经济性原则2.2. 对长沙市发展策
17、略的理解根据长沙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部署,要求长沙市各级单位严格按照部署要求,“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中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1、 经济带动,创新主导2、 符合医改,改善民生3、 整合平台,树立品牌4、 城乡一体,平衡资源2.3.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1、 逐步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2、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3、 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4、 提高公共卫生资金合理分配的需要5、 统一和规范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需要6、 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7、 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8、 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
18、要9、 实现智慧长沙和打造“数字城市”的需要2.4. 长沙市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2.4.1. 优势和基础l 信息化起步比较早,已有一定信息化基础,医院已基本实施了HIS系统,部分医院正在实施了电子病历,CDC和卫生监督都已实施了信息化,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l 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城镇人口和非农从业人员的增长,同时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逐渐减少,预示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十分明显,这就要求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以满足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平衡各地的卫生服务信息资源。l 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持续增加:无论市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对保健和养生认知程度日渐增加,对
19、医疗保健的支出有一定的提高,表明居民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认识是在不断增加的,可以考虑在区域平台设置相关综合服务门户,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2.4.2. 长沙市卫生应用系统分析经过调研,长沙市卫生应用系统目前的情况是:厂家不一,标准不统一,有些单位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就匆匆上线,造成系统后续的实施建设出现问题,从而阻碍了信息化的平稳拓展。医院总体上对现有的系统因为已经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认为还是基本可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都在考虑信息化如何满足临床的要求,和管理者的要求。虽然长沙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 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和提高
20、,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 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3、 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较为薄弱4、 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与浪费共存5、 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筹6、 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发展不平衡7、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够8、 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9、 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应用软件组织开发机制长沙市卫生事业在前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具备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已形成高度共识,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或单位的建设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2.4.3. 长沙市
21、卫生信息技术治理分析根据实际调研了解到的长沙市卫生信息技术的现状,说明长沙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尽快引进先进技术力量,并由卫生局统筹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 统一标准,适度超前3、 突出重点,讲求实效4、 资源共享,安全保密5、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6、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2.4.4. 下一步建设重点分析1、 加强健康信息共享目前建设的相对独立,各机构间信息无法共享,无法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以及医疗机构与卫生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 加强卫生数据利用医院、CDC、卫生监督、血液中心
22、等机构所拥有的卫生信息没有采集到区域卫生信息中心,领导无法方便获取管理需要的决策信息。 3、 加强居民与医护人员健康互动需要 居民的就诊信息仅仅实现了单向的简单应用,域内居民缺乏一个平台进行医患互动。 4、 深入卫生信息标准应用 国家卫生部最近两年颁布了众多的区域卫生信息标准,卫生信息建设需要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改造和建设。5、 加快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的进程 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一方面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需要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同时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互为服务,相辅相承。第三
23、章 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3.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本平台的用户对象包括公众用户(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用户(包括二三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及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机构用户(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皮肤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心、精神卫生、血站等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用户(卫生局等)和外部机构用户(社保、药监、民政、公安、计生等)。以下分析系统各相关用户对象的需求。3.1.1. 居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如下服务:l 个人自建健康档案服务l 获得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的服务,即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健康受益模式l 获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卫生 信息 平台 规划 方案 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