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版(点击)4.doc
《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版(点击)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版(点击)4.doc(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2007年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七年四月- ii -目 录1. 制订本技术规范的目的及依据12. 适用范围13. 引用标准14. 技术路线与技术手段24.1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路线24.2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24.3技术手段25. 工作成果25.1地价动态监测成果25.1.1文字成果25.1.2图件成果25.1.3监测数据采集成果25.1.4数据库成果35.2基准地价更新成果35.2.1文字成果35.2.2图件成果35.2.3数据成果36. 工作准备36.1组织准备36.2业务准备36.2.1编写工作任务书36.2.2准备调查表格36.2.3准备工作底
2、图36.3业务培训47. 资料收集与调查47.1资料收集与调查的内容47.1.1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47.1.2城镇地价动态监测成果47.1.3土地市场交易资料47.1.4 相关社会经济资料47.2资料调查的一般要求58. 地价区段划分68.1 地价区段划分的原则68.1.1与城市规划衔接原则68.1.2 面积适中原则68.1.3 与行政辖区相适应原则68.1.4 保持宗地完整性原则68.2地价区段的划分要求68.3地价区段的划分程序78.3.1地价区段初步划分78.3.2实地踏勘78.3.3地价区段的编号78.3.4面积量算79地价监测点布设与审核89.1地价监测点的设立原则89.2地价监测
3、点数量要求89.3地价监测点布设89.4 地价区段与监测点审核与确定910. 监测点地价评估910.1 监测点地价内涵910.2监测点地价评估要求910.3监测点地价评估技术要求911. 地价的测算1011.1区段地价的测算1011.2分用途市区及市域地价的测算1011.3城市综合地价的测算1112. 地价指数的测算1112.1区段地价指数的测算1112.2城市分用途地价指数的确定1212.3城市综合地价指数的确定1213. 基准地价体系的建立1313.1区段基准地价体系建立1313.1.1区段基准地价的内涵1313.1.2区段基准地价的测算1313.1.3区段内宗地地价评估修正体系的建立13
4、13.2划分土地级别、测算级别基准地价1414. 地价动态监测成果整理1514.1地价动态监测成果内容1514.2地价动态监测成果整理要求1515.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整理1615.1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内容1615.2基准地价成果整理的要求1616. 成果验收1616.1地价动态监测成果验收1616.1.1验收方式1616.1.2验收内容1716.2基准地价更新成果验收1716.2.1验收方式1716.2.2验收内容1717. 成果发布1817.1发布内容1817.1.1地价动态监测工作发布内容1817.1.2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发布内容1817.2发布方式1818. 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维护1818.
5、1地价监测点定期检查1818.2地价监测点更新19附录 A20附录 B22附录 C24附录 D27附录 E28附录 F40附录 43附录 46- v -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 术 规 范1. 制订本技术规范的目的及依据为及时反映我省城镇土地市场价格变动状况,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根据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等国家行业标准,制订本规范。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我省城市与县城镇、独立工矿区(含开发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其他建制镇及乡集镇参照此规范执行。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
6、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GB/T 18507-2001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GB/T 18508-2001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TD 1001-199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 发布TD/T2005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报批稿) 国土资源部 发布4. 技术路线与技术手段4.1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地价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为以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为基础,合理划分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地价区段,布设地价动态监测点并测算其地价,确定区段地价与地价指数。地价动态监测按季度进行。4.2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基准地价更新的
7、技术路线为以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为基础,以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成果为依据,测算地价区段基准地价,按地价水平接近、土地利用类型相似的原则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地价区段进行归并,形成土地级别并确定级别基准地价。基准地价更新按年度进行。4.3技术手段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应采用信息系统进行内业处理和成果管理,建立符合全省统一技术要求的原始调查成果、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的电子数据。信息系统应为省国土资源厅测评合格的软件产品,测评标准见附录H。5. 工作成果5.1地价动态监测成果5.1.1文字成果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报告、地价动态监测技术报告。5.1.2图件成果地价动态监测点分布图、分用途地价区段分布图。5.1.3
8、监测数据采集成果包括各种调查表、样点交易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价动态监测点评估技术要点表、宗地图和影像照片等。5.1.4数据库成果地价动态监测数据库。5.2基准地价更新成果5.2.1文字成果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报告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报告。5.2.2图件成果分用途级别基准地价图、分用途区段基准地价图。5.2.3数据成果地价区段归并及区段基准地价与级别基准地价测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表、图。6. 工作准备6.1组织准备市、县人民政府成立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和协调。6.2业务准备6.2.1编写工作任务书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安排、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及
9、经费预算、项目技术协作单位的选择等。任务书需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6.2.2准备调查表格各表格格式见附录。6.2.3准备工作底图工作底图原则上以城区大比例尺地籍图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城镇总体规划图作参考。电子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原则上在1:2000至1:5000之间,根据各地工作范围的不同,纸质工作底图比例尺可在1:5000至1:10000之间,但幅面不得小于A0纸。6.3业务培训对所有参加外业调查与内业处理的工作的业务人员均需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7. 资料收集与调查7.1资料收集与调查的内容7.1.1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包括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
10、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及相关中间成果及图表。7.1.2城镇地价动态监测成果包括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地价区段资料及相关图表。7.1.3土地市场交易资料首次应用本规范进行地价动态监测及按本规范更新基准地价时,需收集近3年来所发生的土地市场交易资料,包括招标、挂牌、拍卖与协议出让等土地一级市场交易资料与转让、租赁、抵押、作价入股等土地二、三级市场交易资料。待日常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可制度日常化后,只需收集当期交易资料。7.1.4 相关社会经济资料(1)城镇当期发展指标包括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变动等经济
11、发展指标。(上述“当期”在地价动态监测时指本季度,在基准地价更新时指本年度,下同。)(2)城镇当期房地产市场相关数据包括房屋平均交易价格、房屋交易单价最高值、房屋交易单价最低值、房屋季度供应量、房屋季度实际成交量、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等指标。(3)城镇人口变动状况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性别比例等指标。(4)城镇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包括地区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文本资料等。(5)城镇规划资料包括城市规划文本、图件资料;开发区规划文本、图件资料;旅游风景区等的规划文本、图件资料等。(6)土地、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分析报告上述上述所有资料中的数据均应为基准地价更新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所有
12、资料中的数据均应为工作范围内的统计数据。87.2资料调查的一般要求(1)所有文档图件资料除有纸质资料外所有文档资料均应同时具有文字版与word格式电子版,还应有电子数据。(2)所有表格资料应按照附录的要求填写,并制作成excel格式电子版。(3)所有图件均应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数字化,统一为GIS平台下矢量化的电子图;各不同地理要素应分图层标注;地价监测点与交易样点在工作底图上必须标注。 (24) 土地市场交易资料除填写调查表格外,还应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交易样点位置。 (3)房屋交易资料要求同一时期、同一区段(或相同区段)和用途的样点不少于3个。 (45)所有调查资料由调查人签字、调查单位盖
13、章后均应装订成册。98. 地价区段划分98.1 地价区段划分的原则地价区段系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用设施、环境条件一致,土地用途大致趋同,地价水平相当(原则上商业与住宅用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不超过30%、工业用地不超过10%)的封闭区间。98.1.1与城市规划衔接原则所划分的地价区段,其土地用途应与城镇规划所确定的功能保持一致。98.1.2 面积适中原则所划分的地价区段,其面积大小应保持适中。各地可根据地价管理的需要及地价变化的区间具体确定地价区段面积的大小。98.1.3 与行政辖区相适应原则在划分地价区段时,不打破已有行政辖区界线,原则上地价区段不跨街道。98.1.4 保持宗地完整性原
14、则在划分地价区段时,应保持地价区段内宗地的完整性。98.2地价区段的划分要求地价区段应按商业、住宅、工业三种用途划分,若有需要,也可按特定用途划分。各类用途地价区段允许重叠,不一定要求覆盖整个基准地价更新范围,但评价范围内任一宗地应保证至少有一种用途地价区段覆盖。地价区段在已有城镇土地级别的基础上划分,以保持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的延续性。开发区应单独划分地价区段,但原则上不超过2个区段。一般只需划分工业地价区段,若有必要也可划分其他用途地价区段。98.3地价区段的划分程序98.3.1地价区段初步划分地价区段初步划分可选用经验判别法或地价等值线法,在工作底图上进行。98.3.1.1经验判别法依据地价
15、管理者的经验,结合各类用途地价分布规律划分地价区段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邀请熟悉情况的专家,以原现有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中的地价区段分布图和市场交易样点分布图为基础,根据土地市场变动状况与影响土地价格的各因素变化情况作出综合判断,在工作底图上勾勒出各用途地价区段的边界。98.3.1.2地价等值线法以监测点地价和市场交易样点地价为基础绘制地价等值线,结合各用途用地类型分布特点划分地价区段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以城镇地价动态监测样点地价与交易样本地价为依据,用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工作底图上绘制若干条具有控制性的地价等值线,再以宗地界线、街区道路、河流及其它其他线状地物为依据,勾勒出地价区段的边界。9
16、8.3.2实地踏勘对内业划分的地价区段进行实地踏勘,调整、重划不合理的地价区段边界。98.3.3地价区段的编号详见附录按附录B要求编号。98.3.4面积量算量算各区段的土地总面积、各用途实际土地面积等,并填写地价区段登记表。各用途实际土地面积根据城镇地籍资料数据计算。10 9. 地价监测点布设与审核109.1地价监测点的设立原则(1)代表性原则所选择的地价监测点在所在区域内,其在利用条件、利用状况、开发程度等方面应具有所在地价区段的代表性;(2)稳定性原则所选择的地价监测点应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灭失、重建、用途变化等情况;(3)标识性原则所选择的地价监测点应易于观测。109.2地价监测点数量要
17、求(1)地价监测点总数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不应低于120个,其它其他城市总数不应低于60个。其中:商业、住宅地价监测点分布密度应达到不少于1个/km2。工业用地地价监测点总数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不少于20个,其他城市不少于10个。地价监测点的分布密度至少应达到每区段12个。其中,(2)商业与住宅用地地价区段应达到每区段各用途至少有2个地价监测点;工业用地地价区段应达到每区段至少有1个地价监测点。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建成区内不少于省会城市和省辖市9.3地价监测点布设(1)地价监测点在以地价区段内为单元布设,同时应与已有城镇地价动态监测成果相衔接,并填写地价监测点登记表,拍摄宗地照片。(2)地价监测点必须是形
18、状规则、具有明确界限、且利用现状、开发程度与区段内涵一致的独立宗地。(3)每个地价监测点都必须在地价监测点图上标注位置,各用途地价监测点的分布应尽可能均衡。10(4)每个地价监测点必须编码,详见编码规则见附录B。109.4 地价区段与监测点审核与确定领导小组通过内业审查与实地核对,对地价区段划分的合理性、地价监测点的代表性、地价监测点的数量、密度、分布均衡程度进行审核,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1110. 监测点地价评估1110.1 监测点地价内涵监测点地价是指通过评估或市场交易地价修正得到的监测点在一定时点和一定条件下的地价。10.2监测点地价评估要求(1)分别评估监测点现状条件下与设定条件下的地
19、价水平,评估值为监测点地面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测算楼面地价。(2)监测点地价评估时不考虑他项权利限制。(3)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估方法,但不能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4)地价评估报告采用统一的格式,(格式见附录),并由两名以上注册土地估价师签字。10.3监测点地价评估技术要求按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对地价监测点地价进行评估。(1)若所选择的地价监测点在报告期内发生过正常交易,则其地价可直接采用期日基准日、土地开发程度、土地使用年限、容积率等修正。(2)若在报告期内未发生过正常交易,则应选取同区段内类似的至少3宗地作为比较案例,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等估价方法进行
20、评估,原则上以市场比较法为主。所采用的评估参数均应为评估基准日水平。(3)若同区段内无法选取类似三3宗比较案例,可从开发水平相仿、地价水平接近的地价区段内选取比较案例。11. 地价的测算11.1区段地价的测算区段地价为地价区段在评估基准日,开发程度设定为区段平均开发程度,容积率为区段平均容积率,某用途法定最高出让使用年期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区段地价采用区段内监测点地价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区段地价D式中:D区段地价; 监测点k的地价; 监测点k的面积; n区段内监测点个数。11.2分用途市区及市域地价的测算将市区某用途所有区段地价进行面积加权平均,测算该用途市区地价。其计算公式
21、为:某用途市区地价Dy式中:D y 某用途市区地价; 区段k的地价; 区段k的面积; n某用途区段个数。同理可测算出市域分用途地价。11.3城市综合地价的测算将分用途地价进行面积加权平均,测算城市市区综合地价。计算公式为:城市市区综合地价Dz式中:Dz城市市区综合地价; 用途k地价; 用途K地价区段总面积; n土地用途种类,默认为3;k土地用途,默认1对应商业用途,2对应住宅用途,3对应工业用途。同理可测算出城市市域综合地价。12. 地价指数的测算12.1区段地价指数的测算区段地价指数分为区段定基地价指数和区段环比地价指数两种。(1)区段定基地价指数等于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地价与固定基期该区段地价
22、的比率,区段基期地价指数设定为100。区段定基地价指数计算公式为:Iy =式中:Iy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定基地价指数;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当期地价;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固定基期地价(基期默认设定为2006年12月31日)。(2)区段环比地价指数等于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当期地价与该区段上期地价的比率。区段环比地价指数计算公式为:Iy =式中:Iy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当期环比地价指数;某一用途某一区段当期地价;某一用途某一区段上期地价。12.2城市分用途地价指数的确定城市某用途定基地价指数I式中:I城市某用途定基地价指数; 区段k的定基地价指数; 区段k的面积; n某用途区段个数。同理,将替换为区段环比地价指数,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版点击 江苏省 城镇 地价 动态 监测 基准 更新 技术规范 点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