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oc
《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oc(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设计题目: 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 专 题: 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2009年6月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采矿工程05级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年 月 日毕业设计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毕业设计题目: 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毕业设计专题题目: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摘 要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
2、部分。一般部分为木瓜煤矿1.5Mt/a新井设计。木瓜煤矿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交通便利。井田走向(东西)长约3.69km,倾向(南北)长约3km,井田总面积为10.32km2。主采煤层为9号、10号煤,平均倾角为6,煤层平均总厚为9.13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井田工业储量为14204万t,矿井可采储量10150万t。矿井服务年限为52.1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m3/h,最大涌水量为66 m3/h。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67 m3/min,为低瓦斯矿井。井田为斜井单水平开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备。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
3、三八”制。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专题部分题目是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主要是研究了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与支护技术。翻译部分主要内容为关于煤矿用胶带输送机,英文题目为:Research of Fire Hazard Critical Guidelines of Mine Use Belt Conveyor and Automatic Fighting Fire S
4、ystem。ABSTRACTThis design includes of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special subject part and translated part. The general part is a new design of Mugua mine. Mugua mine lines in West of Fangshan county in ShangXi province. The traffic of road and railway is very convenience to the mine. The run of
5、the minefield is 3.69km,the width is about 3km,well farmland total area is 10.32km2.The nine and ten is the main coal seam, and its dip angle is 6 degree. The thickness of the mine is about 9.13m in all. Geologic structure of coalfield is simple.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e minefield are 142.04 millio
6、n tons,and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101.50 million tons. The designed productive capacity is 1.5 million tons percent yea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is 52.1 years. The normal flow of the mine is 40m3 percent hour and the max flow of the mine is 66 m3 percent hour. The mineral well gas gu
7、shes is lower, It is a low gas mineral well. The mine is a single level in an inclined well to expand. Te central laneway use Belt Conveyor to transit coal, mining trucks are used for accessorial transportation in te roadway.Te ventilation mode of this mine is composite form.The working system “thre
8、e-eight” is used in the Mugua mine. It produced 330 d/a.This design includes ten chapters: 1.An outline of the mine field geology; 2.Boundary and the reserves of mine; 3.The service life and working system of mine; 4.development engineering of coalfield; 5.The layout of belt; 6. The method used in c
9、oal mining; 7. Transport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8.The lifting of the mine; 9. The ventilation and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mine; 10.The basic economic and technical norms.The topic of special subject parts is Technology Research Aboat Safe Working In The Lower Seam Of Close Coal Seams.It mainly
10、 includes the roadways form in the lower coal seam.Translation part is aboat mine use belt conveyor.Its english topic is Research of Fire Hazard Critical Guidelines of Mine Use Belt Conveyor and Automatic Fighting Fire System.中国矿业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III页目 录一般部分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1 矿井概况11.1.1地理位置与交通11.1.2 地形地
11、貌及水系11.1.3 气象及地震11.1.4 矿区电源21.1.5 地区经济状况21.2 井田地质特征21.2.1 井田地质概况21.2.2 地层21.2.3 褶皱及断层41.2.4 水文地质特征41.3 煤层特征61.3.1 煤层61.3.2 煤质及煤的用途71.3.2 煤层开采技术条件82 井田境界和储量112.1井田境界112.2 矿井工业储量112.2.1 储量计算基础112.2.2 矿井工业储量计算112.3 矿井可采储量132.3.1井田边界保护煤柱132.3.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132.3.3断层和井筒保护煤柱142.3.4 矿井可采储量15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163.1 矿井工作制度16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63.2.1 确定依据16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63.2.3 矿井服务年限163.2.4 井型校核174 井田开拓19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9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194.1.2工业场地的位置21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的划分214.1.4主要开拓巷道224.1.5开拓方案比较224.2矿井基本巷道314.2.1井筒314.2.2井底车场354.2.3大巷385 准备方式带区准备方式415.1煤层地质特征415.1.1带区位置415.1.2 带区煤层特征41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1
13、5.1.4 水文地质415.1.5 地质构造41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15.2.1 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415.2.2 带区巷道布置425.2.3 带区生产系统445.2.4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45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46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476 采煤方法496.1采煤工艺方式496.1.1 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49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496.1.3 回采工作面参数506.1.4 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516.1.5 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536.1.6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546.1.7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566.1.8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576.2回采巷道
14、布置58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586.2.2回采巷道支护参数597 井下运输627.1 概述627.1.1 井下运输原始数据627.1.2 井下运输系统627.2 煤炭运输方式和设备的选择637.2.1 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637.2.2 带区煤炭运输设备选型及验算647.2.3 运输大巷设备选择667.3 辅助运输方式和设备选择667.3.1 辅助运输方式选择667.3.2 辅助运输设备选择668 矿井提升698.1 矿井提升概述698.2 主副井提升698.2.1 主井提升698.2.1 副斜井提升设备选型708.2.3 井上下人员运送729 矿井通风与安全739.1 矿井概况、开拓方式
15、及开采方法739.1.1 矿井地质概况739.1.2 开拓方式739.1.3 开采方法739.1.4 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739.1.5 工作制、人数739.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739.2.1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749.2.2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749.2.3 矿井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的选择759.2.4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769.2.5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769.3 矿井风量计算779.3.1 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789.3.2 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799.3.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799.3.4 硐室需风量809.3.5 其它巷道所需风量809.3.6 矿井总风量计算819.3.7
16、风量分配819.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829.4.2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879.4.3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889.4.4矿井总风阻和等积孔计算88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899.5.1选择主要通风机899.5.2电动机选型92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929.6.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92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939.6.3防水措施93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95专题部分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97参考文献117翻译部分英文原文118中文译文129致谢138一般部分中国矿业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85页 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1.1地理位置与交通木瓜
17、煤矿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境内,方山县城南约25km,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1106071110704,北纬373836373909,面积10.32km2。向南26km为孝柳铁路交口站, 307国道在矿区东4km穿过,交通较为便利。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木瓜煤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中段西侧的中低山区,地貌类型以侵蚀的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井田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南部的山梁,海拔标高+1205.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冲沟中,海拔+1000m,区内最大相对高差205.0m。木瓜矿区内无大河流,只有一些小冲沟,平时无水,雨季有少量降水,流
18、量极小,从矿区东部流过,注入三川河,三川河在柳林县石西乡注入黄河。1.1.3 气象及地震本区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529mm,雨季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77.6mm,为降雨量的3-4倍;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9,一般6-8月份气温为22.2-23.7,年平均气温8.7;结冰期为11月至来年3月,冻土深度1000mm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冬季),年平均风速1.42m/s,冬季风速3.0m/s。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1.1.4 矿区电源木瓜煤矿地面设一座35kv变电所和一座6kv开闭所,向井上下各变电所
19、供电。6kv开闭所采用双回路供电,单母线分段供电方式,一回路来自木瓜35kv变电所,二回路来自店坪煤矿35kv变电所。1.1.5 地区经济状况木瓜矿地处山西省方山县,方山县东邻娄烦、交城,西接临县,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连。全县东西宽约46km,南北长约62km,面积1434.1km2,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城乡人口总数134万人,共有耕地215万亩。方山县目前仍属贫困县,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主要有采煤、冶炼、水泥制造、发电等。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外贸公司
20、、中盛水泥公司、方源印业公司、地电公司、春景农村生态发展公司、宏盛冶炼公司及山西恒康乳业万寿菌公司等。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概况(1)区域构造木瓜井田所处大的构造位置为吕梁-太行断块,吕梁山穹窿,离石菱形复向斜的北端,区域构造以褶曲为主。(2)井田构造井田为中阳-离石向斜的一部分,井田内延伸长度约1km,向斜轴在井田外,轴向近南北向,向斜轴两翼地层倾角为3-9,井田内无断层,无岩浆岩侵入,属于构造简单地区。1.2.2 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由老至
21、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O2)为厚层状灰-深灰色石灰岩,偶为白云质灰岩。裂隙发育,为方解石脉充填,厚度大于100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的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下部为灰色粘土岩,铝土矿岩,铁铝岩(或山西式铁矿),本组一般厚度24.05-48.71m,平均32.78,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石英砂岩(K1),厚5-8;下部为灰黑色、深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及8、9、10、11号煤层,其中10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上部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砂质泥岩及6、7号煤层,5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木瓜煤矿1.5 Mta新井设计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木瓜 煤矿 1.5 Mta 设计 近距离 煤层 安全 开采 技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4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