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ppt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合肥市第67中学 房贤伟,【案例1】27年前的两个预言 1979年6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回国后,中国预言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美国预言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学 生喜欢早起。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 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 的。因此,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 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27年过去了 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
2、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年,世界上共产生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去半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做了什么?,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案例2】这样的课是“成功”的吗?,几年前,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我国某地考察中学的科学教育,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课堂里,他们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物理公开课。这位教师开始上课时即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过程根据目标展开,非常流畅。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表达与问题设计,还是学生那对答如流的表现,以及教师对课堂时间分秒不差的准确把握,令陪同听课的一些领导和教师都非常自豪,心中美滋滋的。按照我们的评课标准,这节课无疑是一堂高效的、非常成功的公
3、开课。但是,课结束之后,美国考察团的成员们却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坦率地提出:既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那么学生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可是,教学、教学,在课堂上的40分钟,难道老师不该精彩
4、、精辟吗?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课外不是还有时间去练习和温习吗?这不仅是中国教师的理念。中国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能遇到好老师,不就是看重老师教的水平吗?“孩子啊,你上课别说话,别做小动作,你得好好听!不好听你怎么能学会呢?”所有的家长都这样说。可是西方教育认为:学生上课就是要说话,要动手,要又说又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不要问上述老师是谁,也不要问上述那堂课发生在哪里。从城市到乡村,虽然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位特级教师的水平,但此种教灌式在中国无数课堂里反复呈现。你会不会问: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吗?,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一个实验,在条件
5、相同的两个班级中,他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教授,乙班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一个学期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的优秀答卷占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深度,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案例3】,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基础教育改革: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 大策略成为明显趋势。,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6、合作的能力。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新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
7、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2005年9月9日,温总理向全国的老师们祝贺教师节,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第一件事是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新
8、视点,9月10日教师节,温总理考察乡村中小学纪实:温家宝一行来到潭柘寺中学。走进初二(1)班,看到同学们正四个一组相对而坐上数学课,温家宝询问原因。老师答道:“这是教改的方式,便于讨论问题。”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做学生从小不仅要学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过去教育的毛病就是把手、脑分离。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这种知识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这就要养成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习惯。”,课堂教学的新视点,他又转过身来对老师说:“给孩子们讲
9、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就慢慢使学生懂得自己去钻研,自己去提高学习知识的本领。”在物理实验室,温家宝看到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电流表,就走上前去和同学们攀谈起来:“动手太重要了,同学们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课堂教学的新视点,2007年9月4日,温总理考察北京四中纪实:温家宝来到艺术楼音乐教室,观摩学校合唱团的排练。合唱刚完,温家宝走上讲台,颇有感触地说:“我不太会唱歌,但是爱欣赏,这也和我上中学的音乐课有关。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的音乐课老师上课只讲十分钟的
10、课本,剩余35分钟有两件事情他要做,一件事情是放唱片,从世界名曲到京剧他都放,就让学生听;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弹钢琴,他弹的许多曲子至今仍很熟悉。他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不把音乐课当成只教唱歌,而是将音乐当成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的新视点,略有停顿,温家宝目光环视在场的师生,接着说:“荀子说音乐可正身行,就是让你站得正,行得稳,堂堂正正做人;广教化,就是让音乐面向大众,让人们爱生活;美风俗,就是让社会风尚得到美化,而音乐本身就是美的。因此我们更注重音乐对人思想的启迪。我们反复讲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艺,学文艺的也要学一点理工。这一点在中学尤为重要。”温家宝恳切地对
11、教师们说:“不仅要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一个人的智慧不仅在头脑里,也在手指上。”,课堂教学的新视点,一堂好课的特点,1.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3.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5.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7.师生交往,积极互动8.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9.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10.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11.体现学科特点12.教师素养,一堂好课的特点,传授知识
12、,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堂好课的特点,1.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什么是三维而不是三种?强调三维而不是三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一堂好课的特点,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齐声:钻出来了。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
13、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案例,一堂好课的特点,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显然在对字词“钻”“偷偷地”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认识小草生长的劲头,领悟小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品质,领悟小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见,在字词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际上,不论是写字;阅读、写作还是练习,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方
14、法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在任何一个显性领域中,都有隐性的目标维度存在。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聪慧“三维目标如何统一”,语文建设2005/8),一堂好课的特点,分数之外,学会感动 那还是十年前,我刚做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校刊的主编、校文学社社长,语文好到只要说出他的名字,整个年级都知道的人物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有一个大题的现代文阅读竟得了0分。匪夷所思的是,并非答错了,而是没有做。试卷上是触目惊心的空白。我找他,问为什么。他告诉我,用作题目的那篇文章,
15、他读完第一遍,就哭了。他当然知道这是在考试,所以,再读一遍,还是哭,哭到无法思考。他决定先完成后面的试题。直到把作文写完,回过来读第三遍,还是哭。于是,他选择放弃,即便,案例,一堂好课的特点,还有足够的时间。后来,教过许多学生,做过无数的阅读。不可避免的,我渐渐淡忘了那些学生的名字、忘却了那些文章的内容。可是,我一直记着有这样一个学生、有这样一张脸那神情真是庄严,庄严到令我心生敬畏。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有经验的老师还可以传授给学生所谓的技巧。可是,我们一直忘了让他们学会感动。我们当老师的自己读书的时候,常常是感动的,只是这份感动无关乎考试、无关乎升学,上课的时候,就常常“省略
16、”了。摘自2007年4月4日文汇报第11版,一堂好课的特点,一位特级教师在听课时记录了这样一个课例:这是一道四步计算的练习题:一个同学算错了,旁边的同学发出了一种笑声,老师发觉了,问:“如果是你做错了,而你的伙伴却发出这样一种声音,你会怎么想?”发出嘲笑的同学低下了头。老师继续说:“请大家仔细看一看,哪几步做对了。”“一步、二步、三步”前三步都对了。“请大家为这做对的三步鼓掌。”掌声中,那个做错题的孩子也抬起了头。“很可惜,最后一步错了,失败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所有的同学都抬起了头。我被这个案例打动了:所谓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意犹未尽、恰到好处,也正在这样一些教学语
17、言中得到体现。,案例,一堂好课的特点,一堂好课的特点,有一位老师上“氢气的性质”一课,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氢气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在实验中,由于受玻璃管的干扰,所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并不是蓝色的,与课本上说的不一致。这样学生就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按实验观察到的事实说是黄色的,二是按课本中的标准答案说是蓝色的。遗憾的是这位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回答的差异来组织讨论,而是肯定了后一种学生的回答。其实,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态度教育的好机会。有时教师苦于找不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时机,可时机一旦出现却抓不住,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案例,教材与教学关系的认识,“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18、叶圣陶)为教师提供好操作的、典型的例子 素材提供,一堂好课的特点,(1)意义课程改革的特点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很大,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一堂好课的特点,(2)主要表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1、更换内容 2、调整进度 3、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4、重组教学单元 5、内容的整合,一堂好课的特点,改变课程实施取向,计划的课程,修改的课程,创生的课程,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在实施新课程时,已不限于“忠实取向”,而要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这
19、是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所期望我们要做的。,一堂好课的特点,在教孔乙己一课时,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孔乙己叫什么名字?”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找出了答案。学生回答后,她又问:“孔乙己没有名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和议论以后做了回答。最后再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深思和探究,从更深的层次上开掘出新的“问题”,拓宽了认识的境界。这三个问题由浅而深,最后的问题并没有固定惟一的答案。它们碰击出一种智慧的火花,“理趣”也油然而生。,案例,一堂好课的特点,(3)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注意避
20、免几种倾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4)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充分认识明确教学目的的重要性。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教材使用的基本着眼点与归宿。教师在创造性
21、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一堂好课的特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 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 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 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 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 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 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 开发者,3.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一堂好课的特点,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一堂好课的特点,在互动中实现
22、师生共同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学的范畴,交往总是以双方互为主客体为前提的,交往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又是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这就是交往的三个属性:主体性、互动性和互惠性。正是从互为主体的交往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一堂好课的特点,“老师是一只青蛙”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要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待平静下来,我开始
23、点名。李梦说,青蛙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案例,一堂好课的特点,“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我没想到他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理念 课堂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