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 (NXPowerLite).doc
《基于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 (NXPowerLite).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 (NXPowerLite).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建设厅科研推广应用项目基于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体系工 作 及 研 究 报 告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09年10月目 录第一部分:总报告第二部分:工作与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可重复利用的基坑支护体系(SMW工法、钢支撑)第三章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围护措施第四章 复杂地层的基坑支护技术第五章 基坑开挖的环境保护研究第三部分:附件 1、已发表的论文 2、用户意见 3、查新报告第二部分 工作与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述1.1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大。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停车问题,需建设大量地下停车库;为解决交通问题,需建设
2、地铁和隧道;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断向深而大的方向发展。以杭州为例,目前单体基坑的平面面积已超过10万平米,如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工程,基坑平面面积约15万平米;基坑最大的开挖深度已接近30m,如杭州地铁1号线江南风井的开挖深度达到29m,火车东站及武林广场站也达到28m,在民用建筑基坑中,杭州黄龙饭店设置了四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达到20m。基坑所处的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城市市区,基坑边往往存在既有建筑物、道路、管线设施(包括市政、电力、煤气等等管线),如基坑失稳或变形过大,将造成后果严重的环境灾害,如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开裂甚至倒塌,道路下沉、开裂,
3、管线破裂等等。这样的工程事故很多,如杭州地铁湘湖站北二基坑倒塌后造成21人死亡、风情大道全部瘫痪的特大事故;广东珠海祖国大厦基坑坍塌致使周边住宅倒塌;上海地铁四号线风井基坑事故致使地面建筑塌陷、周边管线破坏、江水倒灌。因此,基坑工程的安全得到了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及人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在杭州不少区域,地下存在年代久远的旧河堤、江堤、驳坎、抛石等地下障碍物,涉及的土层厚度大者超过10m,埋深甚至达到20m,如杭州钱江新城,在第二长途通讯枢纽大楼至圣奥大厦沿线,地表下522m左右存在较厚的古钱塘江江堤;在旧城区,地基浅层存在深厚的杂
4、填土,其成分包括旧基础、枯井、木桩等等;一些现代建筑拆除后,其原有的地下室、工程桩或围护结构成为新建工程的地下障碍物,如浙江广发大厦,其场地原为延安饭店,工程桩包括沉管灌注桩及预制方桩,这些旧桩给广发大厦围护结构及工程桩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广厦邮政项目在围护结构施工前发现邻近华鸿科技创业大楼基坑围护的土钉已伸入到其建设场地,不预先清除土钉无法进行围护桩及工程桩的施工。1.2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基坑支护形式的选取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等等,常用的基坑围护形式有放坡、土钉墙、复合土钉墙、重力式挡墙、桩墙式支护结构、组合支护结构等等。放坡开挖
5、在开挖深度浅、环境及土质条件较好的基坑工程应用广泛,在杭州粉土地基上的应用最大开挖深度已达11m,但软土地基上成功应用的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5m。优点:1、 施工简单、建设工期快;2、 成本低;3、 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如注意填料的选择,不会形成地下障碍物。缺点:1、 需要较大的建设场地;2、 适用的开挖深度较浅;3、 在软土地基上基坑变形控制较难。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在放坡开挖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土钉、竖向加强体等措施,改善边坡土体的性质,提高其地基承载力,增加边坡的稳定和变形控制能力,应用范围在技术上较放坡开挖更广。但土钉伸入到坑外,形成永久的地下障碍物,可能会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而且土钉如超越用地红
6、线,还需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和协调好与周边的关系。由于土钉墙对基坑土方开挖的要求较为严格,在软土地基上,当开挖深度较深、土钉竖向道数较多时,施工常常因为土方开挖难度大而出现违规现象,从而容易引发工程事故。因此,在软土地基上土钉墙的适用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5m,复合土钉墙的适用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7m。重力式挡墙一般由多排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组成,通过边坡土体加固措施,使边坡的稳定得到保证,基坑变形满足要求。其主要优点是施工简单,土方开挖方便;但同时存在围护体占地面积大、对较深基坑变形控制效果不好的缺点。桩墙式支护结构的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围护桩型包括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等;内支撑常用的为钢筋混
7、凝土内支撑,有条件时也采用预应力锚杆(索)代替内支撑。目前工程中应用桩墙式支护结构的主要问题如下:1、 部分围护桩型施工过程存在较大的环境影响,如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存在震动及挤土效应。2、 围护桩在围护功能结束后不能重复利用,形成地下障碍物。3、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且拆除后成为建筑垃圾,不能重复利用。基坑平面尺寸较大时,这个问题更加突出。4、 采用预应力锚杆(索)时,应注意基坑的变形控制效果、环境保护及锚杆(索)形成地下障碍物、超越红线的问题实际工程中采取的围护措施常常是以上各种形式的组合。1.3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小、资源紧张,虽然近年来我国
8、的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很高。因此,国家一直倡导“节约资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基坑工程常用的各种围护方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 材料的不可重复利用在目前的基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量大面广,应用最为广泛。但基坑工程完成后,钻孔灌注桩的使命已经完成,一般情况下不会再次利用,而混凝土内支撑需要拆除,拆除后成为建筑垃圾,需另行处理;拆除过程中,还存在噪音、粉尘,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2、 部分施工工艺存在严重的材料浪费现象如软土地基上的三重管高压旋喷桩,不少工程实践表明,在成桩过程中,不少水泥浆液从桩孔溢出,形成
9、废浆,某工程现场统计表明,近3050%的水泥浆溢出后成为废浆,现场需准备较大的废浆池,并需要考虑废浆外运。3、 基坑围护工作结束后,围护体成为地下障碍物,影响了后续工程的进行。与围护桩相比,土钉、锚杆、锚索等的影响更为突出。有些土钉伸入到市政道路之下,市政管线顶管施工时,遇到土钉而无法进行下去;有些土钉伸入到邻近建设工地,造成邻近围护桩及工程桩施工困难。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本项目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1、 针对浙江地区的地质特点及施工水平,从节约资源角度,研发新的支护体系。型钢水泥土墙和钢结构支撑是建设部一直在大力推广应用的基坑支护技术,由于浙江地区地质的复杂性,传统的SMW
10、工法设计理论及施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也出现过一些工程事故,影响了该工法在浙江的推广应用。本项目结合了浙江的地质特点,通过试验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方法。2、 对平面尺寸超大的深基坑工程,开展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围护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是开展地下连续墙的应用研究,将地下连续墙同时作为地下室外墙,即“二墙合一”;(2)、对平面尺寸超大的工程,利用主体结构楼板作为施工过程的支撑系统,包括逆作法和中心岛。3、 地基中存在复杂地下障碍物时,支护体系的优化处理结合工程实例,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下障碍物采取了针对性处理手段。4、 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措施 为
11、保证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基坑变形需要得到严格控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第二章 可重复利用的基坑支护体系2.1 SMW工法2.1.1前言SMW工法是近年来建设部一直在大力推广的基坑支护技术。它是通过在连续搭接的三轴水泥搅拌桩中插入H型钢,形成集挡土与止水于一体的围护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将H型钢从水泥搅拌桩中拔出,达到回收和再次利用的目的。与传统的围护形式相比,该工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 节材。由于围护功能完成后型钢可以拔出,供下一个工程使用,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相比,节省了大量钢筋。2、 节地。由于是在三轴水泥搅拌桩内插入型钢,SMW
12、挡墙同时具备了挡土与止水的功能,围护体的占地面积较小。以一个开挖深度6m的普通基坑为例,如采用传统的桩墙式支护结构,围护体由0.6m直径钻孔灌注桩和0.6m直径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组成,宽度1.2m;而采用SMW工法后,采用0.65m直径三轴水泥搅拌桩内插500300H型钢,围护体宽度仅0.65m。另外,三轴水泥搅拌桩设备的钻杆移动灵活,成桩施工时对场地的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围护体与既有建筑物或设施的距离只要大于1m就可施工,为场地条件比较紧张情况下的基坑围护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3、 环保。施工时噪音低,无泥浆污染及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小。4、 施工速度快。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同时
13、,型钢插入跟进,围护体相应形成,工序衔接紧密。围护桩施工工期一般较常规的排桩围护形式节省一半以上。5、 可持续发展。由于型钢拔除后,留在地基中的围护体仅为水泥搅拌桩,与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相比,这类障碍物易于清除,对后续工程的施工影响小。该工法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在日本应用成功,据统计,至1993年时,日本国内的基坑工程中SMW工法占各种工法的50%左右;在台湾、欧洲,SMW工法的应用也最为广泛。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区逐步得到应用,但在浙江省的应用起步较晚。由于浙江地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深厚的高压缩性软土,也有渗透性能强、压缩性低的砂性土
14、,SMW在前期试点应用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问题,如2003年建设的杭州西湖隧道工程,在深厚的西湖淤泥中采用SMW工法,曾产生多次坍塌事故。这些问题影响了SMW工法在浙江的推广应用。为解决SMW工法在浙江地区典型地层中的应用问题,促进该工法在浙江的推广应用,使我省基坑围护技术往“节地、节材、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2006年,以我院和杭州大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了“浙江地区型钢水泥土墙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该项目被列入杭州市建委2007年科研计划,经过2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在2008年5月通过了浙江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结论认为本项目的研
15、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1.2项目研究内容在现有的SMW工法设计计算理论中,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1、型钢与水泥土的共同作用机理。2、SMW挡墙在开挖过程的防渗止水功能的定量要求,如抗裂弯矩的确定、裂缝大小的要求等等。3、不同土层条件下水泥土与型钢的界面摩阻力大小。SMW工法施工程序为:首先施工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后,立即插入型钢,完成挡墙的施工,基坑开挖结束且土体回填后,拔除型钢。该工法在实际应用中尚有如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常规的搅拌桩机械在遇到强度较高的粉砂、粘土、碎石土等时,钻进困难,搅拌不均匀,导致搅拌桩成桩效果
16、差,型钢下放困难,影响到SMW挡墙的整体效果。因此,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的改进是关键;2、在强渗透性地层中,地下水位高且水位变化大的情况下,水泥浆液有流失现象,导致成桩不均匀,帷幕不连续、不封闭,影响到基坑的止水效果;3、水泥土强度较高时,型钢的回收技术;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以上所提及的SMW工法在国内以及杭州地区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结合工程测试资料,对不同土层条件下,水泥土的成型、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对型钢水泥土墙在侧压力作用下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浙江地区的SMW工法设计计算理论;2、结合浙江地区各种典型土层条件中搅拌桩
17、的施工情况,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层的搅拌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要求;3、对型钢回收技术进行了研究;4、提出SMW工法的质量控制措施;5、进行了10多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以上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编制了浙江省省级工法一本。2.1.3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本项目的研究成果首先于2006年在湖州凤凰污水处理厂两个地下水池项目中得到应用。该项目原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方案,预算造价约150万;采用SMW工法后,基坑的稳定及变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成功地解决了地下室的围护问题,且最终围护造价控制在80万之内,工期也大大节省。该工程的成功为SMW工法在浙江的推广
18、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杭州,SMW工法首先在软土地基的基坑工程中试点应用,其中杭州留下商贸大厦工程设两层地下室,采用一排850直径三轴水泥搅拌桩内插700300H型钢结合两道钢结构支撑的围护方案,解决了两个主要技术难题:1、 SMW工法进入强风化岩层;2、 在距离一幢既有5层办公楼仅1m的情况下完成了SMW工法的施工,且该建筑物成功地得到保护。杭州运河宾馆工程位于深厚软土地基上,设两层地下室,采用SMW工法成功地保护了周边浅基础住宅楼的安全;杭州天际大厦、金盾大厦工程也均为两层地下室,成功地解决SMW工法进入深厚碎石土的技术难题。在渗透性能较强的粉性土地基上,SM
19、W工法首先于2007年在杭州东杭大厦得到应用。东杭大厦设两层地下室,采用一排850直径三轴水泥搅拌桩内插700300H型钢结合一道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方案,该项目解决了两个主要技术难题:1、 深厚粉土地基上的水泥土隔渗性能保证措施;2、 高强度水泥土中型钢的起拔回收。东杭大厦的成功促进了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在粉性土地基中的应用。目前,在杭州粉性土地基的基坑工程中,三轴水泥搅拌桩由于其止水效果好、价格低等因素已作为首选的止水帷幕,取代了传统的高压旋喷桩,应用最深的基坑开挖深度达18.5m(杭州华润新鸿基钱江新城综合项目)。SMW工法在粉性土地基中应用的最大开挖深度达16m(庆春路过江隧道江北
20、明挖段)。到目前位置,已成功完成SMW工法项目近30只,其中包括杭州地铁、庆春路过江隧道等省市重大工程。试点过程中,在得到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在应用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西斗门研发基地的基坑角部局部坍塌,潮王村安置房基坑变形过大,信雅达基坑工程渗漏等等。这些反面的教训使SMW工法在浙江的应用技术更加成熟,在此后的工程实践中,基坑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省各设计单位已逐渐接受认可了SMW工法,已有近10家施工单位掌握了SMW工法的一般施工技术,SMW工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日渐普遍。除杭州外,湖州、宁波、台州等地也正在推广应用该工法。为确保SMW工法的
21、设计与施工质量,目前SMW工法的浙江省技术标准正在编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充分体现在省标中。2.2 钢结构支撑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支撑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及型钢。型钢支撑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钢支撑安装拆除方便、施工速度快,且无需养护,缩短了整个基坑的施工工期;2、可回收再次利用,节约了资源;3、可通过施加预应力措施,控制围护结构的侧向变位,保护环境;4、施工现场整洁、施工过程噪音小,环保效果好。因为上述优点,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钢支撑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的型钢支撑只局限应用于市政项目,如管道沟槽的开挖、地铁车站的建设等等。在民用建筑基坑中,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应用最为广泛,钢支撑只在平面尺寸
22、小、开挖深度浅的简单基坑工程中偶尔得到一些应用,其原因主要如下:1、混凝土支撑施工技术成熟,质量可靠;2、混凝土可根据基坑的形状灵活布置,在满足支撑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留设较大的挖土空间;3、钢支撑的施工经验缺乏、现场焊接的节点质量难以保证;4、为满足有效的支撑要求,钢支撑的布置一般较为密集,土方开挖的难度很大,现有的挖土机械及挖土工艺严重滞后,致使超挖、支撑不及时现象经常发生,形成安全隐患。部分工程因此出事后,影响了钢支撑的推广应用;5、型钢租赁单位相对较少,采用钢支撑的直接经济优势不大。从节约资源、提高功效的角度出发,钢支撑的应用是未来的趋势。特别是采用SMW工法后,配套采用钢支撑更加能体现
23、其技术和经济优势。为止,我院在2006年开始开展SMW工法研究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广和发展钢支撑,迄今为止,钢支撑已在十余项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为改进传统钢支撑的做法,在安全基础上充分发挥钢支撑的优势,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 支撑主要构件规格标准化。如钢管普遍采用609直径,H型钢普遍采用H700300、H500300;尽量统一规格,方便设计和租赁;2、 支撑杆件的连接节点标准化。支撑系统由支撑杆件、标准节点在现场拼装而成,设计时尽量避免非标节点,减少现场焊接量;3、 支撑与围檩、围檩与围护体的连接节点标准化;4、 支撑平面布置时,预先考虑土方的开挖方式,通过留设必要的操作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支护 NXPowerLite 基于 节约 资源 可持续发展 基坑 支护 NXPowerLite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