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ppt
《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市物理网络教研活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玉祥邮箱:网站:DQQ:943345089手机:13645173120,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案例分析,今天讨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二、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常见的问题三、教学目标科学编制的依据四、几点建议,一、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一)何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与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
2、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小贴士:,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具有可测性。,物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目的物理教与学实践活动,教师期望学生所达到学习标准或发生的行为变化。,1、物理教学目标的定义,2、物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广义的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单元(章节)目标、课时目标等。狭义的教学目标,就是指课时教学目标。本讲座所指的是狭义的物理教学目标,
3、具体涉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课标”的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3、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二)物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作用: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作用:保证内容达标及时性和针对性,二、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常见的问题,问题该怎么办?,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问题一:前后不一问题二:缺乏规范问题三:层次错位问题四:无法检测,常见问题一:前后不一,表现:教师备
4、课时,应付检查,漫不经心,没有结合学情和教材认真编制教学目标,直接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复制、粘贴或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又离开或脱离所抄写的目标,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备课时,写的与想的不一样,上课时,讲的与抄的不一样。后果: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脱节,教学的随意性过大,缺乏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美国课程专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一:行为主体错位,即教师习惯于把教的过程或教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陈述的
5、主体当作教师或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比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案例1:声音特性,取材:初中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分析:“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另外,探究问题“振幅与响度”的因果关系出现颠倒。,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案例2:声音的
6、特性,取材:初中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注重事实,尊重自然规律态度;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科学。分析:“培养学生”反映了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的主体定位为学生,教学目标是行为目标,行为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二:行为动词缺失 即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看不出是教学目标,疑似教学重点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案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识与技能目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改编建议: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7、生;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案例2:声音的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改编建议:利用随手可得物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常见乐器发声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的意识,对科学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三:行为动词不当,即要尽量避免用“懂得”、“提高”、“体会”、“领悟”等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的词,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很难操作和测量。比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具体格式:一般有“指出能”、“能区分出”“能说出
8、”、“能比较分析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能领悟声现象,培养尊重自然规律态度;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改编建议: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编钟等声学成就,渗透一定的中华文明史的教育,初步的增进民族自豪感。,案例1:声音的特性,案例2:光的色彩 颜色,课标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光的颜色分析:“懂得”属于行为动词表述不具体,难以测量.改编建议: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学生知道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行为动词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具有外显性的特点,通俗的讲就是“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小贴士:,课标部分
9、行为动词的说明1,课标部分行为动词的说明2,注:标准中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表现之四:行为条件的缺失,即:影响完成规定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情境)缺乏明确的表述。行为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在什么条件下”,特 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一般对条件的表述有五种类型:一是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某种工具,包括:物理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比如:“是否可使用量筒或天平”,“允许查阅说明书”;,案例1:物质的三态,课标要求:会测量温度。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温度计。改编建议:学生会利用温度计,测量
10、常见物体温度,并能正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的结果。,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包括: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比如:“根据下列图中物理现象,能写出”;“给出一篇短文,能找出”“能根据电路连接,”“在一组电路图中”“在多重选择中”,案例1:物态变化(习题课),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改编建议:根据提供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实例(学习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区分(行为动词)不同实例中的物态变化。,三是时间的限制,比如:“一小时的测验中,能”“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案例1:质量,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使用天平改编建议:在5分钟内(行
11、为条件),90%学生能够完成托盘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并正确的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比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案例:宇宙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宇宙产生的原因。改编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宇宙起源的材料,在课堂讨论后,能说出宇宙起源的可能原因。,五是人的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案例1:汽化和液化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改编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探究,能够完整的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课标要求: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改编建
12、议:学生能利用提供的电池、灯泡、插座、开关以及几根导线,根据串联电路图的要求,能独立连接电池、插座和开关,使灯泡发光。根据灯泡的工作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归纳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案例2:简单电路,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表现之五:表现程度的疏漏。表现程度,又称学习水平,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一般从准确、速度、质量等方面来确定。比如:“至少写出800字的文章,答对90%”、“至少正确回答其中90%的题目”、“没有错误地”.,案例1:流体压强与流速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目标 编制 常见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