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树煤矿1.8Mta新井设计沿空掘巷技术研究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doc
《山脚树煤矿1.8Mta新井设计沿空掘巷技术研究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脚树煤矿1.8Mta新井设计沿空掘巷技术研究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doc(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目 录一般部分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1.1矿区地理位置11.1.2矿区气候条件11.1.3矿区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11.2井田地质特征21.2.1煤系地层21.2.2水文地质特征31.3 煤层特征41.3.1可采煤层41.3.2煤质51.3.3煤层开采技术条件72 井田境界与储量102.1井田境界102.2 矿井储量计算102.2.1构造类型102.2.2矿井工业储量102.23勘探程度102.2.4矿井地质储量计算112.2.5矿井工业储量计算122.3 矿井可采储量132.3.1井田边界保护煤柱142.3.2工业广场煤柱142.3
2、.3断层和井筒保护煤柱162.3.4矿井可采储量17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1矿井工作制度18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2.1确定依据18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3.2.3矿井服务年限183.2.4井型校核194 井田开拓21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14.1.1井筒形式的确定214.1.2井筒位置的确定采(带)区划分244.1.3工业场地的位置254.1.4开采水平的确定254.1.5主要开拓巷道254.1.6矿井开拓方案比较264.2矿井基本巷道344.2.1井筒344.2.2井底车场及硐室384.2.3主要开拓巷道40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455.1煤层地质特征455.1.1带区位置455.1.2带区煤层特征45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55.1.4水文地质455.1.5地质构造45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5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465.2.2带区巷道布置465.2.3带区生产系统475.2.4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48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49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506 采煤方法516.1 采煤工艺方式516.1.1采煤方法的选择516.1.2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确定516.1.3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推进度516.1.4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516.1.5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606.1.6工作面端头支护和
4、超前支护626.1.7循环图表、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36.1.8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686.2回采巷道布置69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696.2.2回采巷道参数697 井下运输717.1概述717.1.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717.1.2煤层及煤质717.1.3运输距离和辅助运输设计717.1.4矿井运输系统71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727.2.1设备选型原则:727.2.2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737.3大巷运输设备选747.3.1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74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757.3.1选择电机车757.3.2设备选择767.3.3运输设备能力验算77
5、8 矿井提升788.1矿井提升概述788.2主副井提升788.2.1主井提升788.2.2副井提升819 矿井通风及安全83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839.1.1矿井概况83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839.1.3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849.1.4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859.1.5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859.1.6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869.1.7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869.2矿井风量计算879.2.1工作面需风量计算879.2.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899.2.3硐室需风量909.2.4其它巷道所需风量909.2.5矿井总风量919.2.6风量分配919.3矿井阻力计算929.3.1矿井
6、最大阻力路线939.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949.3.3矿井通风总阻力989.3.4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989.4选择矿井通风设备999.4.1选择主扇999.4.2电动机选型1009.5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1019.5.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1019.5.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1019.5.3防水措施102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4参考文献106专题部分107沿空掘巷技术研究1080 引言1081 沿空掘巷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082 沿空掘巷的理论概述1093沿空掘巷围岩活动规律1114 沿空掘巷窄煤柱设计概论1135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1176 工程实例
7、119翻译部分131英文原文1322.1盆地周边地貌特征1412.2新构造运动和断层构造的分布特征1422.2垂直渗漏补给模式1433.3断层构造的水运动1444.1恒定离子的分布特征1444.2饱和指数和溶解物的特征1454.3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1454.4发射同位素的分布特征145结束语146参考文献147致 谢148一 般 部 分 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48页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 1.1.1 矿区地理位置山脚树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断江镇境内,界于老屋基矿和月亮田矿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0429451043243北纬255133255425
8、井田东西长约3.5 km,南北宽约5.3 km,面积18.27 km2。本井田内陆路交通较为便利。红果至水城铁路干线和盘(县)水(城)公路从矿区通过,距盘县30km,水城169km,贵阳365km,昆明336km,贵港806km,南宁市632km,交通极为方便,如图1-1所示。1.1.2 矿区气候条件本井田所在地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该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温和但多暴雨,秋季凉爽但阴雨连绵,春冬两季则有间歇性冰冻。年降雨量763.8mm1469.7mm,雨量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气温31.6,最低气温-2。全年最大风最大风速
9、为22m/s,瞬时风速可达35m/s。全年日照总数为1560小时,日照率35%。1.1.3 矿区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本井田内地形复杂,为一剥蚀山地地貌,沟谷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白马梁子、标高+2117.7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的拖长江河床内,标高+1537m,相对高差为580余米。井田西部出露有峨眉山玄武岩,煤系地层为龙潭组,上覆飞仙关、永宁镇组地层,由于岩性差异,在井田东部形成陡壁峭崖,而在西部则形成单面剥蚀坡。拖长江为本区纵惯南北的唯一河流,为北盘江上游南部之支流,发源于南部的石家庄附近的哮天龙,经老屋基矿流入本区,往北流经土城等地,汇入北盘江。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548
10、.23m(1991年7月11日),最低洪水位为1543.6m。最大流量为294.08 m3 /s,最小流量为0.809 m3 /s,正常流量为1727 m3 /s。图1-1 山脚树矿交通位置示意图1.2 井田地质特征根据山脚树矿采矿许可证,该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由25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1654+1000m标高。井田走向长度为3.955.95km,平均走向长度为5.30km,倾斜宽为3.004.80km,平均为3.50 km,平均倾角为7,井田水平宽度为3.805.40 km,水平面积为18.27km2。1.2.1 煤系地层 井田内地层自下而上为:古生界二迭系下统茅口灰岩、二迭系上统峨嵋山玄武
11、岩组、龙潭煤组、中生界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三迭系中统关岭组下段及新生界第四系。(1)古生界二迭系下统(P1)茅口组(P1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产蜒类化石,厚约800米,同上覆、下伏岩层呈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西部。(2)古生界二迭系上统(P2)A、峨嵋山玄武岩(P2),该地层全厚340m左右,分为三段:下段(P21):为暗色致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风化为黄褐色,具球状风化,厚为120m左右。距茅口灰岩百余米处有一组10米左右的煤系,含薄煤层3至4层。中段(P22):为灰绿色致密、坚硬之玄武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并具球状风化,厚170m。上段(P23):为暗紫灰色玄武质
12、火山块集岩,中夹0.1至0.3米大小黄褐色透镜状碎块,风化后呈黄色,厚40余米。顶部有6米左右紫红色具白色斑点、含铝土质致密、细腻之凝灰岩。B、龙潭煤组(P2L):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全厚220-260m,平均240m,从西往东略有增厚,含煤4060层,煤层总厚约为30m。主要可采层分布在煤组上部和中部,煤组下部仅20#层可采。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组成。根据沉积条件,一般上组岩性较中下组为好。(3)中生界三迭系下统(T1)A、飞仙关组(T1f):厚600m左右,分为上下两段,下段(Tp)为绿色层,厚150m左右,岩性为绿色砂岩。上段(T1f)为紫色层,厚385m左右,岩性为紫色
13、砂质泥岩、粉砂岩。B、下三迭永宁镇组(T1y):全厚135m,分为上下两段。下部(T1y1)为灰色,浅黄色钙紫质砂岩;中部为深灰或紫灰色薄层蠕虫状泥灰岩,中厚层状褐色、青灰色石灰岩。上部(T1y2)为纯灰岩,含克氏蛤化石。(4)中生界三迭系中统(T2):关岭组下段(T2g1):灰色、灰白色石灰岩,该段厚度为118米至182米,整合覆于下伏地层之上。(5)新生界第四系:为坡积、残积、冲积物组成,岩性为碎石亚砂土及砂石亚粘土。西区较厚,一般为20m,东区因地貌抬起,第四系不发育。1.2.2 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开发充水的有关地层有飞仙关、龙潭组和峨眉山玄武岩组,这些地层富水性、透水性弱,它们既是煤矿床
14、弱含水层,又起到阻隔富水性较强的永宁镇组、茅口组地下水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是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1)井田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源井田内的主要充水水源为拖长江最大流量为294.0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809立方米/秒,经井田南部拖长江公路桥旁设站(BM4)观测,拖长江最高水位为1548.23米,另外,井田内溪流较多,雨后水量增加多数自东向西汇入拖长江。对矿床开采无影响。(2)断层含水性及导水性井田内共发现大小断层39条,其中地表出露18条,其余为隐伏断层,较大的为F18、F19、F20断层均穿过拖长江,据井巷揭露,断层均为封闭性端,断层破碎带一般已胶结,无水。(3)相邻矿井开采及报废后对
15、矿井充水影响山脚树矿北临月亮田矿南三采区,以F15-1断层(落差约200m,南北走向宽度约500m)为界,其涌水量为80.5至360立方米/小时,开采中在井田边界已按技术规范留设了保安煤柱,因此,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在边界允许范围内该矿井开采和报废后都不对矿井充水发生影响。(4)井田内老窑及小煤矿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区内采煤历史较为悠久,无证非法开采小窑已关闭,目前井田范围内有3对合法小型煤矿,分别是封家营煤矿、胜金山煤矿和聚保煤矿,其开采范围没有越界。已经关闭的小窑开采深度为50150米左右,最低标高在1530m以上,而山脚树矿生产水平在13701250米标高之间,小窑开采范围距北采区井筒最近的
16、达200m、距采掘工作面最近的达600m以上,故废弃小窑和生产小煤矿对矿井充水、排水不会造成安全威胁。综上所述,山脚树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于大气降水、风化裂隙含水层中的泉水及三叠系飞仙关组绿色层裂隙水、滑坡裂隙水,通过采空区裂缝、导水裂隙、冒落带渗透到矿井,但矿区地表沟谷发育,地形坡度较大,泄洪条件较好,上述充水水源绝大多数均以山洪的形式排泄,渗透量较小,渗透速度较慢。矿井水文地质属简单型。2007年矿井最大涌水量为600 m3/h,正常涌水量160 m3/h。 1.3 煤层特征1.3.1 可采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属二迭系上统龙潭煤组,煤系地层厚约220米至260米,平均240米左右,含煤40至6
17、0余层,可划分为3个含煤组。上煤组:1#煤层顶板至12#煤层顶板,厚87至101米,平均为93米,含煤13至23层,含局部可采薄及中煤层3层,结构简单,层间距稳定。中煤组:12#煤层顶板至24煤层顶板,厚90至125米,一般为100米,含煤为15至23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结构复杂,煤层厚度、煤层层间距变化较大,煤层有分叉合并现象。煤系中的所有中厚煤层皆集中于本段。下煤组:24#煤层顶板至煤系底界,厚37至57米,平均47米,含煤线、薄煤层6至18层,煤层间距小,结构复杂;煤层薄且极不稳定;煤层含硫高,仅24#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12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12层,其中
18、:可采煤层为10#、12#、15#、18#、18-1#、19#、20#等7个煤层,主采煤层为10#、12#、15#、18#、18-1#煤层。煤层特征详见表1-1。煤层倾角58.5表1-1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煤层厚度(m)下距煤层(m)稳定性结构可采性最小最大平均 10#0.602.641.4019较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2#0.374.973.1722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5#0.674.461.7729.64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8#1.1110.352. 601.36较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8-1#0.152.151.404较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9#0.152.461.34 7不稳定简单局部可
19、采 20#0.182.821.5814.22稳定简单全区可采 1.3.2煤质本井田可采煤层煤质较稳定,煤质牌号为气煤、气肥煤、肥煤及1/3焦煤。原煤灰份中除12#煤煤质层为925的低灰煤,其余煤层灰份平均值为25左右的中灰、低硫、低磷煤; 10#、12#为炼焦用煤的基础煤,其中12#煤层为易选煤,其余煤层均为中等难选煤层。其主要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2。表1-2 主要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煤层煤种 Mt(%) Ad(%) Vdaf(%) St.ad(%)Pad(%)10#1/3JM0723.171.6715.2940.6319.7830.3937533.390.191.01 0.580.0060
20、.013 0.00912#FM 1/3JM1.101.371.2312.0430.1716.6635.2837.1635.920.651.381.010.0040.0150.00715#1/3JM1.632.17 1.9027.9045.22 36.5635.9437.13 36.540.090.110.100.01180.060.011918#QF0.872.55 1.4817.7538.95 24.1131.5936.11 24.330.162.40 1.010.0010.032 0.001518-1#QF1.001.85 1.4815.7936.33 25.2731.5935.27 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脚树煤矿1.8Mta新井设计沿空掘巷技术研究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in deep mining are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