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盖(肋)板涵施工作等业指导书(高关).doc
《d盖(肋)板涵施工作等业指导书(高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盖(肋)板涵施工作等业指导书(高关).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四线高关支线铁路桥涵工程盖(肋)板涵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四线高关支线铁路大吴段盖(肋)板涵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施工技术及方法3.1盖(肋)板涵施工工艺见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盖板涵施工工艺
2、流程图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底处理立模、基础砼浇注砼配合比选定养 护立模、涵身砼浇注砼拌合与运输立模、台帽砼浇注钢筋下料盖(肋)板现浇(预制)防水层施作回 填3.2基础明挖及处理采用挖掘机明挖,自卸车倒运弃土,人工清底,施工时备用水泵排水。基底底部地基必须夯填密实,密实度不小于95%,地基土不得渗水以免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涵身开裂,要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设计值。基底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按要求进行砂夹碎石换填,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3.3基础砼浇注基础采用C30砼,模板采用大型组合钢模,钢管脚手架(或方木)外支撑,8钢筋对拉,集中供应砼,吊车吊料斗灌注砼(或采用滑槽),人工分层捣固密实,洒
3、水养护。3.4涵、台身砼浇注涵身采用C30砼,模板采用大型组合钢模,钢管脚手架内外支撑,8钢筋对拉,集中供应砼,吊车吊料斗灌注砼,人工分层捣固密实,洒水养护。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应插入下层510cm左右,间隔小于其作用半径,不得漏捣和重捣,边振边逐渐提高振捣棒,并避免碰撞模板。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查支架、模板等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浇至设计高程后,振捣时观察砼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水平有光泽即可缓缓抽出振捣棒,防止砼内产生空洞。3.5盖(肋)板钢筋制作与绑扎、砼浇注钢筋在钢筋棚加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图纸现场绑扎,严禁漏绑。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垫
4、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砼浇注同涵身浇注。3.6拆摸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浆压光,表面用无纺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当砼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3.7沉降缝施工设置沉降缝的道数、缝宽和位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8防水层的施工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以免盖(肋)板涵使用过程中漏水,影响盖(肋)板涵的使用安全和寿命。在填土前要涂刷沥青胶结材料和其他材料,以形成防水层。涂刷的防水层的层数或厚度要符合规范和施工要求。检测盖(肋)板涵顶面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不平整的部位,以及蜂窝、麻面处用水泥砂浆找平。局部找平时,水泥砂浆
5、中应掺入一定比例的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润湿。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防水涂料施工时配比要准确,涂刷要均匀。防水卷材铺贴平整、无破损,搭接处、周边无翘起,其他部位无空鼓。 3.9出入口铺砌盖(肋)板涵进出口铺砌除严格按设计施作外,还要注意排水畅通,做到进口顺、出口畅,保证盖(肋)板涵基础不受洪水冲刷。4、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4.1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全项目上下形成创优声势,使人人以创优为荣,以创不了优质工程为耻。队伍进场后,将实行分项与分工序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标准明确,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使
6、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责任重于泰山。4.2健全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详见“工程质量检验流程图”。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4.3制定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中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项目部到队、队到班组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指标的实现,从而确保质量总目标。4.4加大科研和技术革新的力度,积极开发科研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4.5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
7、通知”精神,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施工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终身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4.6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4.6.1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参战职工进行技术交底,交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清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4.6.2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和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三工”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
8、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接受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监察、检验,不合格的工程按要求返工或修改,并承担返工或修改的费用。4.6.3认真贯彻执行技术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4.6.4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做到月有检查分析,季有质量评比,年有总结奖惩。4.6.5实行质量全优抵押金制。中标后从中标合同价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作为质量、
9、安全、进度保证金。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实行以质量定奖罚,“非优不计价,质劣要重罚”的奖优罚劣制度。4.6.6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施工过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便为验收时的质量检验打下良好的基础。4.6.7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原材料采购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及工程招标技术规范要求精心选择供应商,同时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确认达标后方可接纳使用。杜绝因料源渠道混杂所致的材质失控。4.6.8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由质检工程师组
10、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混合材料使用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4.6.9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各种检测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检测仪器设备由工地试验室指定专人管理。4.6.10建立挂牌施工制度。每项工程开工时都要有主管领导亲自挂牌,明确创优目标,明确创优责任人,把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监控负责人都写在牌子上。4.6.11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4.6.12隐蔽工
11、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4.6.13施工资料管理制度。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管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和整理工作由工程项目(单位工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质检工程师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甲方,施工单位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档。4.6.14坚持持证上岗制。主要工序、工种均要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质量。4.7推行
12、文明施工标准化作业,施工时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把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施工现场做到管理有序,工地布置合理,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流畅,机械状况良好,施工安全紧张有序。施工时要认真执行我单位制定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和“工序作业细则”,做到每个工序有标准、有检查、有验收、有结论,按质论价,确保一次成优。4.8在本工程施工中将认真贯彻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活动,运用我单位历来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经验,确保创优目标实现。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各工序的施工,直到竣工验交,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