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第1讲.ppt
《必修1第二章第1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二章第1讲.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相 互 作 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 1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1.重力(1)产生:由于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_,即G=_。可用_测量重力。(3)方向:总是_的。(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_分布和_有关。,地球,正比,mg,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质量,形状,2.弹力(1)定义:发生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直接_;接触处发生_。(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弹性形变,接触,弹性形变,相反,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_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_。(2)表达式:F=_。k
2、是弹簧的_,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x是弹簧长度的_,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弹性形变,正比,kx,劲度系数,牛顿每米,N/m,变化量,知识点 2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对比:,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粗糙,压力,相对运,动趋势,粗糙,压力,相对运动,0,Ffm,相反,FN,相反,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项目,名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f=FN中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思考辨析】(1)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3)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
3、的形变方向相同。()(4)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5)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6)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7)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8)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9)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10)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有关,相同材料的两物体接触面积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分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1)错;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且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但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
4、量分布均匀的圆环,其重心在其圆心,(2)错;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3)对;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4)错;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5)对;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故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6)、(7)错;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相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8)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9)对;动摩擦因数仅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
5、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10)错。,考点 1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三年5考)思想方法【考点解读】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6、。,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典例透析1】如图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体,ACB=30,g取10m/s2,求:(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解题探究】(1)分析结点C的受力情况,明确绳中拉力和横梁支持力的特点:绳AC和绳CD中拉力大小_。横梁对绳支持力的方向与绳AC和绳CD的拉力的合力方向_。,相等,相反,(2)请画出结点C的受力分析图。提示:,【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
7、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为:FAC=FCD=Mg=1010N=100N(2)由几何关系得:FC=FAC=Mg=100N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答案:(1)100N(2)10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互动探究】若图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轻绳AD拴接在C端,如图所示,求:(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细绳拉力大
8、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由FACsin30=FCD=Mg得:FAC=2Mg=21010N=200N。(2)由平衡方程得:FACcos30-FC=0解得:FC=Mgcot30=Mg173N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200N(2)173N,方向水平向右,【总结提升】轻绳和轻杆弹力的分析技巧分析轻绳或轻杆上的弹力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轻绳中间没有打结时,轻绳上各处的张力大小都是一样的;如果轻绳打结,则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2)轻杆可分为固定轻杆和有固定转轴(或铰链连接)的轻杆。固定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力方向应
9、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判断;有固定转轴的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杆上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考点 2 静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三年11考)思想方法【考点解读】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四种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反推法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推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3.状态法此法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4.牛顿第三定律法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先确定受力
10、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典例透析2】(2013唐山模拟)如图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B的质量为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A.绳子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 MgB.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A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解题探究】(1)未加沙子时,试分析A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说明其所受摩擦力的性质及方向。受力情况:_、_、_。摩擦力的性质及方向:_,_。,重力,绳子的拉力,
11、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2)满足什么条件时,A与斜面间无摩擦力作用?提示:盒子A与沙的总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B的重力时,A与斜面间无摩擦力。(3)若所加沙量继续增多,A所受摩擦力将怎样变化?提示:加入沙量继续增大时,A相对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随所加沙量的增大而增大。,【解析】选A、B。对加入沙子前和加入沙子后两种情况,分别隔离A和B进行受力分析知:绳子拉力FT总等于B的重力 Mg,A正确;A对斜面压力FNA=FNA=Mgcos。加入沙子后A和沙子的总质量M增大,故FNA增大,B正确;由于未加沙子时,重力的下滑分力Mgsin30=MgFT=Mg,所以A有
12、相对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A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随着加入沙量的增大,重力的下滑分力也增大,摩擦力减小。当Mgsin30=Mg时,摩擦力Ff=0;若继续增大沙量,A有相对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其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并且逐渐增大,故C、D均错。,【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B和C上,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A、C间摩擦力大小为F1,B、C间摩擦力大小为F2,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A.F1=0,F2=0,F3=0B.F1=0,F2=F,F3=0C.F1=F,F2=0,F3=0D.F1=0,F2=F,F3=F,【解析】选B。以A为研究对象
13、,A处于平衡状态,又无运动趋势,所以A、C间无摩擦力的作用,F1=0;以B为研究对象,B处于平衡状态,在F的作用下有向右的运动趋势,由平衡条件可知F2=F;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平衡,故无运动趋势,所以F3=0,故B正确。,【变式备选】如图所示,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解析】选B、C。由于容器静止不动,容器和墙壁之间的摩擦力应和水的重
14、力等大,故逐渐增大,B正确;如果力F比较大,当水充满容器时,水的重力仍未达到墙和容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用改变力F的大小,即C正确。,考点 3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三年5考)解题技巧【考点解读】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可用公式Ff=FN计算,注意对物体间相互挤压的弹力FN的分析,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它与研究对象受到的垂直接触面方向的力密切相关,也与研究对象在该方向上的运动状态有关。,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最大静摩擦力Fmax的计算:最大静摩擦力Fmax只在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特定状态下才表现出来。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认为二者相等,即Fmax=FN。,(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