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第号环评编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建设单位(公章):#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公章):#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06月目 录1总则11.1项目由来11.2编制依据21.3评价目的及评价工作原则41.4评价技术路线51.5评价因子61.6评价标准61.7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等级81.8评价范围91.9环境保护敏感目标92项目工程概况102.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基本情况102.2项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102.3项目公用工程112.4项目组成一览表122.5项目平面布置133项目工程
2、分析133.1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133.2公辅工程产污说明153.3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153.4主要设备163.5水量平衡173.6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83.7拟建项目 “三废”排放汇总224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244.1地理位置244.2自然环境概况244.3社会环境概况26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9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95.2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05.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6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46.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46.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46.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56.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35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386.6施工期环境影
3、响分析387污染防治措施评述447.1废气防治措施评述447.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447.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评述467.4噪声防治措施评述467.5绿化措施477.6拟建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478公众参与488.1调查目的488.2调查方法和内容488.3调查结果528.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549产业政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569.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569.2清洁生产分析569.3循环经济分析589.4清洁生产改进建议599.5小结5910总量控制分析6010.1总量控制因子6011环境风险评估6111.1风险分析6111.2结论与建议61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6212.1经济效益分析62
4、12.2社会效益分析6212.3环境效益分析63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6413.1环境管理6413.2施工期环境管理6613.3运营期环境管理6713.4环境监测计划6714厂址可行性分析7014.1与国家用地政策相符性7014.2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7014.3环境质量的相容性7014.4公众意见7014.5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7114.6厂址可行性分析7115结论和建议7215.1结论7215.2建议73附件附件一:关于委托编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附件二:#市环境保护局书面告知单附件三:建设用地成交确认书附件四:建
5、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六: #软件园#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一期启动项目图附件七: #厂区平面布置图 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则1.1 项目由来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它具有不消耗常规能源、无转动部件、寿命长、维护简单、使用方便、功率大小可任意组合、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其优点是较少受地
6、域限制,光伏系统还具有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大致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太阳能电池产品为单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但发电成本高(模组单位生产成本高达$2.5/Wp),原因是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晶体硅生产耗能高、高污染,在能源日趋紧张,环保治理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使得发电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较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但因为非晶硅材料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明显,稳定性差,影响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推广应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为CIGS(铜铟镓硒
7、)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弱光性能良好、发电时间长、几乎无衰减、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光电建筑一体化及大型地面光伏电站,CIGS(铜铟镓硒)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推进了光伏发电的产业化进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我国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250 MWp ,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1.6GWP。目前,#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了CIGS薄膜太阳能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专利技术申报,并已取得专利受理;2010年4月,公司取得了建设部3C认证,具备从事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如玻璃幕墙、大型场馆及车间太阳能屋顶设施)生产资质,是国内薄膜太阳能生产企业第三家通过该项认证的
8、公司;2010年,公司向国家住建部申报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是#市10MWp项目唯一承建单位;公司自主研发的CIGS薄膜太阳能产品已通过中科院能源研究所检测,光电转化效率达到9.5%,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市#软件园1号厂房(简称“#厂区”)和#市#工业园内中学路以东,营普路以北(简称“#厂区”)建设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其中#厂区的生产规模为年产6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厂区的生产规模为年产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等环境
9、保护的有关要求,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委托#工程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1.2 编制依据序号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一、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10、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96)31号令10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6月22日11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经贸资源(2001)1017号,2001年10月10日12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局,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1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1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
11、通知,国发(2007)15号15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环控(1997)232号1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发改委第40号令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2008.9.2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令 第20081号21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山东省、#市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山东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1第16号)(2001.12)2山东省水污染防治
12、条例(2000年12月1日)(2000.10)3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1月1日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2003.11)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0682号,二六年八月二日5#市“十一五”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暂行办法6#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市人民政府,青政发1995237号)7关于修改#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市人民政府,2000年03月29日)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和规定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
13、.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四、项目有关文件及资料1编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兆瓦和3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2010.06.05)2#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兆瓦第三代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产品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申报表(工业类)4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有关技术资料1.3 评价目的及评价工作原则1.3.1 评
14、价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工作,了解拟建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掌握项目生产中对资源利用及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项目的清洁生产程度,评判该项目采用的污染控制措施是否可行。通过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客观的评估,评价该项目建设地址和厂区布局的合理性及污染控制方案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保证本区域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客观、公正的给出拟建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各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程度和范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出项目建设可行性的明确结论。1.3.2 评价工作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和产业政策,评价
15、工作总的原则是坚持“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2)通过工程分析及水平衡分析,核算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针对项目特点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在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给出建设项目环评的明确结论。坚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重点突出、评价方法规范、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强、评价结论客观、可行的原则。(3)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厂区的实际产污、排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高评价内容的真实可靠性。(4)充分利用近年来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缩短评价周期
16、。1.4 评价技术路线图1.4-1 评价技术路线委托书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制环评大纲(略)专家意见(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调查、分析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工程分析污染源调查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综合分析编写报告书总量控制公众参与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环保措施评述选址可行性分析环境风险分析本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4-1。1.5 评价因子根据对工艺流程及各类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分析结果,以及区域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特征,确定该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5-1。表1.5-1 该项目评价因子情况评价内容现状影响环境空气PM10、SO2、NO2氨气、硫化氢、
17、臭气浓度地表水/COD、SS、氨氮、总磷地下水pH值、总硬度(以CaCO3计)、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以N计)、氯化物/噪声Leq(A)Leq(A)固废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处置量及排放量1.6 评价标准1.6.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青政发200062号,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6-1。表1.6-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日平均1小时平均一次PM10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NO20.120.24S
18、O20.150.50(2)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下水(主要指项目周界外的村庄)现主要功能为工业、农业用水,因此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具体见下表:表1.6-2 地下水质量标准序号参数类(mg/L)标准来源1pH6.58.5GB/T14848-932总硬度(以CaCO3计)4503高锰酸盐指数3.04氨氮0.25硝酸盐(以N计)206氯化物250(3)环境噪声: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实际功能及周边的环境概况,该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906-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6-3。表1.6-3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dB(A)夜
19、间dB(A)标准来源26050GB3906-2008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臭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大气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具体见表1.6-4。表1.6-4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3序号控制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氨(NH3)1.01.54.02硫化氢(H2S)0.030.060.323臭气(无量纲)102060(2)水污染物:项目所在地目前还未配套建设市政污水管网,项目产生的废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用于厂内绿化、
20、道路清扫。市政污水管网配套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表1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6-4。表1.6-4 污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项目CJ3082-1999GB18918-2002COD50050SS40010NH3-N355BOD30010粪大肠菌群103个/L(3)厂界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1.6-5。表1.6-5 厂界噪声标准限值类别昼间dB(A)夜间dB(A)标准来源260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能 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兆瓦 30 铜铟镓硒 薄膜 太阳能电池 生产线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