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对策项目研究结题报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doc
《农村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对策项目研究结题报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对策项目研究结题报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 州 大 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结题报告(第 十四 期) 项目编号 14121 项目名称 农村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对策 项目负责人 黄传凯 所在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填 表 人 黄 传 凯 联系电话 18046046797 填表日期 2012.12.10 目录前言31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41.1什么是留守儿童?41.2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71.3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112农村消防安全事故172.1农村消防安全现状172.2造成农村消防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242.3农村消防安全事故预防对策263农村交通安全事故293.1农村交通现状293.2农村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
2、原因334农村农机安全事故374.1我国农机及农机安全现状384.2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414.3解决农机安全问题的相应对435其他46农村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前言安全,是个永恒不朽的话题。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幅员辽阔。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3.3万余个乡镇、59.9万个建制村,250多万个自然村,目前仍有7.15亿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5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同时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3、安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的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安全事故的多发不仅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我国农村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灾害,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上,都不亚于工业生产中的事故。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92%的县(市、旗)都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我国的安全机构设置是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型,县级安监机构人数较少,主要承担县乡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监管,无力顾及农村安全。乡镇一级基本上没有设置安全监察站(所),没有专职的安全监管员,基层行政村
4、组更无安全员,致使农村安全生产监管长期存在“缺位”,管理“真空”。为加强新农村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典型的威胁人民生活生产的安全事故以及准确掌握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策,切实加强对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着这个目标,本课题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际的例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更进一步的、更广的、更全面的进行研究,进行农村安全问题各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全面的预防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内容较为丰富。我们秉着以民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通过课题期间
5、的资料搜集整理、下乡的查访调查、系统的分析总结等,找出了当前威胁我国农村安全典型的事故类型,导致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为人们创造和谐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依据。目前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火灾以及消防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和农机安全下面一一阐述。1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1.1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
6、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10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到2290万人之多,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 护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 图1-1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不仅是孩子个人成长问题,也不
7、仅是一般家庭私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教育和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经过调查,发现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经商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总体来说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危及生命安全,例如:2010年6月,靖州县铺口乡集中村6岁留守女孩谢某因无人看护不慎掉入塘中溺水身亡;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控,或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新厂中心小学4(2)班一个11岁的小男孩子叫杨某
8、,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整天爱玩,爱吵,爱闹,爱玩游戏,学习没有兴趣,整天在多方面游荡,并进行偷窃,严重存在安全问题;四是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怒带、被诱奸等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例如: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四塘乡安邦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某以涉嫌强奸幼女罪批准逮捕。据公安机关侦查,2009年9月至12月,张某以看动画片、给零花钱等为诱饵,先后多次猥亵、强奸本村中心小学3名学前班小女孩。3名被害人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这一问题未能引起祖父母的重视。直至去年12月31日,一名受害者多次向任课老师反映自己独自疼,事件才得以真相大白。我们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9、对我市的留守儿童当前状况进行了调查,以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所取得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根据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与治国理念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以探索解决我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对策与社会对策。我们运用分层抽样的形式在每个县市中抽取两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抽出一个村和一所中心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真实有效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行为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由调查员逐题讲解现场匿名填写、当场回收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发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等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4得到如下有关我市留守儿童的一些基本数据:表1
10、-1 我市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性 别男(人数及百分比) 女(人数及百分比) 1059人 53% 937人 46.9% 家庭类型 单亲 (人数及百分比) 双亲 (人数及百分比) 160人 8% 1936人 92%监护类型 母亲 父亲 祖父母亲戚朋友 自我409人20.5% 288人14.4% 939人 46.9% 265人 13.3% 98人 4.9%留守时间一年以内一到两年两年到三年三年以上329人 16.5% 429人 21.5% 719人 36.0% 519人 26.0%亲子联系 经常 偶尔 很少 844人 42.3% 687人 34.4% 465人 23.3% 表1-2 亲自电话联系频率
11、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经常 844 42.3 偶尔 687 34.4 很少 465 23.3 合计 1996 100.0 表1-3 是否经常参与集体活动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经常 683 34.2 偶尔 737 36.9 很少 576 28.9 合计 1996 100.0 表1-4 是否有抽烟、私自下水游泳、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等行为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私自下水游泳 553 27.7 抽烟 257 12.9 夜不归宿 295 14.8 打架斗殴 100 5.0 合计 1025(人次) 我们还对我市两个不同地区共100个留守儿童进行了的逐一的交流,主要针对平时发
12、生与他们周边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下图:图1-2 发生在留守儿童主要安全事故由上表可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67%的人都发生过安全事故,只有少许的留守儿童没有发生过事故,这个比例高居不下都与他们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威胁。1.2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留守儿童一般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2.1道路交通隐患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缺少父母的监管与教育,如上学或放学时横穿马路,不满周岁骑自行车上学,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把父母亲的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外,由于目前公路“村村通”,农村车辆特别是摩托车
13、日趋增多,摩托车司机无证驾驶的现象较为普遍,村级公路又多为狭窄或等级较低的公路,因而在留守儿童玩心大的前提下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再者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较薄弱,有时乘坐无证无牌的报废车辆上下学,也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1.2.2火灾隐患留守儿童引发的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使用家用电器时不注意引起电源短路引发火灾;二是尚未通电的农村,因留守儿童点蜡烛看书,不知不觉睡着了,引发火灾;三是留守儿童有时为了方便升火煮饭菜,用汽油、煤油助燃,也容易引发火灾,给家庭财产特别是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四是在冬季留守儿童在家里或在野外生火取暖,由于缺乏监管,也容易发生火灾事故。1.2.3女童受性
14、侵犯隐患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女童,因软弱无助、生理上的无知、性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加上有时因独居一室,睡觉忘记关门,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同时,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有时受不法分子的诱骗等等,很容易受到性侵犯。可悲的是,事故发生后,又不懂得向大人倾诉或不敢向大人倾诉,使不法分子逍遥法外,更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1.2.4食物中毒隐患该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购买过期变质、霉坏的“三无”食品;二是误用农药作饮料;三是生熟食品不分;四是误食山上的野果、野菌;五是夏季过量食用冷饮;六是食用霉烂、变质变味的隔夜、隔餐的饭菜。1.2.5被拐卖隐患留守儿童因年龄小,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受不法分子的蒙骗,或是
15、独自上学,导致被拐卖。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1.2.6溺水事故隐患留守儿童因缺乏必要的监控,容易到山塘、水库、河流等处游泳。特别是炎热的暑假,留守儿童的自控力极差,独自或三五成群地前往游泳。因疲劳、水性不熟而又无人监控,很容易引发溺水伤亡事故。造成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近些年,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各种悲剧事件,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痛。2008年7月湖南省涟源县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名是留守儿童;2009年11月,广西贺州鞭炮黑作坊爆炸,11名被哄骗来的留守儿童受伤;扶风县5名小学生相约自杀,其中4名是留守儿童, 12年5
16、月6日,距江西宜春市区80余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李细秀老人在外玩耍的5个孙子孙女在水塘溺亡,只有最小的孙子生还。出事时,李细秀曾急忙向村里人求救,但是却没有找到1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因为在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5名留守儿童的溺亡,全村找不到一个年轻人施救,再次触动我们脆弱的神经,也突破了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的底线。5个孩子同时溺亡,离别许久的父母千里归乡之后,见到的只有孩子们冰冷的遗体,何等残忍与悲惨!更悲催的是,偌大一个村子,居然找不到一位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是许多农村的现状。当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路上夺路狂奔,农民精英被这股“飓风”裹挟,卷离农村,附吸在城市周边,
17、身后留下一支强大的“留守大军”。资料显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一部“留守史”,就是一部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史、悲欢史前不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对60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6岁至16岁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的占91.5%,其中外出务工3年以上的占58.1%;42.9%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随父母在城里生活过,66.3%的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31%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才回家一次,74.6%的父母仅仅通过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调查数据反映,大量留守儿童不仅要承担家务和农活,而且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
18、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情感空巢”、“教育空巢”、“安全空巢”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采访得出的数据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东南沿海某省份,每年有近千名孩子发生意外,其中近一半是留守儿童。15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境,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重视并加以解决,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5个如花生命的逝去,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难道不该彻底反思一下,是什么让孩子走向了那条吞噬生命的水塘?是什么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悲剧?自己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尽到责任没有?农村空心化,许多人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呐喊,其实,农民精英的离去其危害远不限于国家粮食安全,留守
19、儿童的安全与教育、留守老人的照顾与赡养、乡村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抽去脊梁的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伦理秩序、乡土生机必然日趋衰败、黯然。农村家园“沦陷”,精神失去“皈依”,这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危害并不亚于粮食安全。留守儿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责重泰山。只有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多的父母之爱,体会到学校和政府的精心呵护,感受到社会的真挚爱心,才能构筑起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杜绝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社农村家园“沦陷”,精神失去“皈依”,这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危害并不亚于粮食安全。法国学者孟德拉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农民的终结一书中说:“20亿农民站在
20、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我国30多年来的社会实践,似乎亦为孟德拉斯之预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法国经验显示,在经历了30年的转轨之后,乡村社会经历了惊人的复苏“10年来,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村庄现代化了,人又多起来了。在某些季节,城市人大量涌到乡下来,如果城市离得相当近的话,他们甚至会在乡下定居。退休的人又返回来了”我国的农村能否像许多现代化国家一样,在饱尝转型阵痛之后“复苏”?应该说,可能性与路径都是存在的,但拯救需要付诸行动,而非坐等机会来敲门。就农村空心化,一方面是农村“供血不足”使然。失衡的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逆流至塔尖城市,使得处于底座的农
21、村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另一方面,亦是不断从农村“抽血”的结果。近年来,一些地方滥用“加快城镇化进程”名义,盲目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扩大城市面积,肆意占用农村耕地,获取土地收益,导致农民失地,被迫洗脚上田,离开农村。这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是去了父母在身边的呵护与照顾,他们的安全问题也越趋严重。1.3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1.3.1家庭教育功能和监护功能的严重弱化乃至缺失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这样的话: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父母为主体施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人格、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来自父母的管理和监
22、护则是保障孩子人生安全的根本所在。但在我们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里,来自家庭教育和监管伴随父母双方或单方的外出而被严重地弱化了,甚至是缺失的。 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 图1-3一,外出父母难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护。农村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务工后,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对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和监护,他们基本是爱莫能助的。父母外出以后与在家的孩子的联系和沟通是少之又少的,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情感与生活上的爱护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上和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和引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有的甚至滑向犯罪边缘。第二,临时监护人基本不能履行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
23、的责任。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以后,多大84.6%孩子由其奶奶爷爷等隔代亲人照看。这些祖辈监护人多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防护、防范能力弱,无法保护和阻止留守儿童受到伤害,而且他们文化层次偏低,难以胜任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161.3.2学校缺乏有效管理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的那样:“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一致,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某些地区,特别是许多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和制约,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管理,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典型 安全事故 分析 防治 对策 项目 研究 报告 大学生 科研 训练 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3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