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禅宗思想的形成.ppt
《第四讲禅宗思想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禅宗思想的形成.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禅宗思想的形成,一、传说与历史1、传说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苇渡江。达摩面壁。只履西归。慧可断臂。夜付袈裟,以心传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微笑。世尊告众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又传说,菩提达摩于梁武帝年间渡南海达广州,至金陵见梁武帝,话不投机,遂一苇渡江北上。达磨祖师与梁武帝的对答帝问曰:“联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天德,不以
2、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领悟。师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道宣作续高僧传、净觉作楞伽师资记均不见达摩与梁武帝事。宋本觉释氏通鉴云:九月廿一日,天竺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十一月一日至金陵,十九日遂去梁,折芦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图为嵩山少林寺壁刻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来华至广州时实际约在刘宋时(470年左右)北上魏境的时间不迟于宋亡(479年),而梁武帝即位于502年足以证明,达摩北上先至金陵见梁武帝的故事以及“一苇渡江”,不过是美丽的传说而已,“一苇渡江”的“苇”,借用诗经卫风“一苇航
3、之”“苇”意谓小船,又传说:慧可断臂。为求法不惜身命,自断左臂而颜色无异,又说“吾本发心时,截一臂。从初夜雪中立,不觉雪过于膝,以求无上道。”后达摩感其精诚,遂为其方便开示,即付法衣。,慧可悟道因缘(雪夜对答):慧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非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发心而自断左臂,对答契悟,祖为其改名慧可(本名神光)。,又有得髓之说,谓达摩对弟子悟入评价,尼总持得肉(“断烦恼,得菩提”),道育得骨(“迷即烦恼,悟即菩提”),慧可得髓(“本无烦恼,元是菩提”),故付法衣于慧可。,慧
4、可事迹见于续高僧传,但不见以上传说。达摩入灭后,达摩禅法遭到其他禅师的抵制,对慧可加以迫害,几乎死去。武周灭法时,慧可与昙林法师共护经像,后昙林失臂,慧可之臂也为贼人所砍,但慧可“以法御心,不觉痛苦”。因此,慧可遭官方迫害,隐匿山林,更佯狂度日,“复异寻常”是有的,并非立雪地断臂明志。,又传说禅宗有西天二十八祖、三十五祖、五十一祖等等,将历代师承追溯到印度时期释迦牟尼弟子摩诃迦叶即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时。东土以菩提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其中,西天二十八祖纯属维护法统之虚说,是后代禅门弟子维护宗门的附会手法。,2、历史安世高康僧会道安给禅以庄老化的格义道
5、生、僧肇、慧皎为禅宗思想奠定了玄学化、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原初的思维模式,3、三祖僧璨传楞伽禅法一般是“口说玄理,不出文记”,慧可门下有璨禅师即属于此类。僧璨在僧传中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在慧可避难安徽临近湖北界的舒州皖公山时前往拜见。传说僧璨见慧可而问道:“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二祖答道:“将罪来,与汝忏。”僧璨沉吟良久,道:“觅罪不可得。”二祖道:“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言下心意豁然。欣喜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禅宗 思想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2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