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30年代散文.ppt
《第十六章30年代散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30年代散文.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 30年代散文,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杂文第二节 30年代小品文第三节 30年代报告文学,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杂文,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岁月里,倾注了大部分的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即使在说中国是人肉的筵席时,调子也不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萧红评鲁迅杂文,一、鲁迅杂文内容 16部杂文集。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期。前期: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主要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我之节烈
2、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胡须灯下漫笔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名篇。,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
3、了。大意只是如此。(我之节烈观),后期 内容更为丰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后期杂文的内容(P244),首先,政治内容大大增加。控诉国民党文化围剿,揭露日寇暴行和国民党当局妥协媚外等。中国人的生命圈“友邦惊诧”论等。,其次,注意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思想。二丑艺术爬和撞等。第三,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文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首先,鲁迅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其次,从“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
4、类型形象体系:山羊;叭儿狗;蚊子;二丑等。,第三,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反语、夸张等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三、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散文,“鲁迅风”杂文:就是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1、瞿秋白(1899-1935),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为鲁迅杂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杂文内容广泛,在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其杂文主要收在乱弹及其他杂文集中。,与鲁迅友情甚好。鲁迅
5、为其整理遗著编为海上述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赠瞿秋白,2、唐弢推背集海天集。3、徐懋庸不惊人集打杂集,其杂文长于思辨,古今中外文学均有涉猎,有丰富的知识性,显得有品味。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四、左翼作家的散文,萧红郁达夫见课文308,第二节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一、论语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文学主张:林语堂的文学主张主要就是幽默和闲适。,二、特色:1、幽默;2、闲适
6、,1、林语堂幽默的特征 幽默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立场,一种人生态度。超然之姿态:面对现实时采取超脱的“旁观者”的态度把幽默和讽刺分开:讽刺带有酸辣的气息,幽默与讽刺相比,更加温厚、闲适、冲淡,2、林语堂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认为小品文,既不能安邦,也不能亡国,只是一种散文的笔调。作文时,和读者之间仿佛是老朋友之间叙旧、娓娓而谈,潇洒自在,这就是“娓语式的笔调”,也是他小品文的主要范式,在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三、左翼文学对林语堂的批判,左翼文坛创办太白和芒种等刊物,和论语唱对台戏。批评林语堂与时代脱节。鲁迅在1933写
7、了一年,稍后又发表了小品文的危机。指出闲适小品文只不过是“供雅人摩挲的小摆设”,指出小品文的沦落,认为30年代真正的小品文应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四、林语堂的小品文,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语堂。曾留学美德,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被称为“幽默大师”,30年代是林语堂散文创作的高峰期,近300篇,其散文题材非常庞杂,几乎无所不谈,他西学和国学的底子都非常深厚,熟悉中西文化,所以习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作品文化含量高,幽默从容睿智,行文轻松自然,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林语堂小品文的风格,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开始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30 年代 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2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