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粉加工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定.doc
《茶粉加工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粉加工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定.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产50吨清洁茶叶粉建设项目目 录前言1第一章 项目概况21.1.1项目名称21.1.2建设地点21.1.3项目性质21.1.4建设期21.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21.1.7资金筹措21.1.8建设规模21.1.9主要经济指标31.1.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3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1.3研究范围41.4综合评价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22.1.1红桥新区发展要求背景52.1.2国家宏观政策建设背景62.1.3区域产业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必要性82.2.1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富民强市的需求82.2.2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
2、需求82.2.3QS认证制度实施的需求92.2.4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9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93.1项目区有利条件分析103.1.1茶粉市场看好103.1.2外部条件良好113.1.3自然条件适合种茶123.1.4基础设施完备132.2.3政府政策支持133.2项目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133.2.1茶园基础差、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133.2.2名优茶产量低133.2.3产业经营分散143.3建设条件SWOT分析143.3.1优势分析143.3.2劣势分析153.3.3机遇分析153.3.4威胁分析15第四章 茶粉及生产工艺概况164.1茶粉概况164.2绿茶粉及其生产工艺164.3速溶茶粉
3、及生产工艺174.4纯茶饮料20第五章 项目发展史记建设单位概况215.1项目发展史235.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35.3法人团队情况23第六章 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236.1市场分析236.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246.1.2生产前景分析256.2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266.3销售队伍及营销网络建设276.4市场风险28第七章 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287.1选址理由287.2建设条件117.2.1自然条件287.2.2基础设施条件287.2.3技术条件287.2.4资源条件297.2.5原材料供应及加工297.2.6其他施工条件29第八章 项目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308.1项目实施方案308.
4、1.1建设方案指导思想及理念308.1.2项目规划及布局328.1.3环保及消费措施348.1.4项目组织管理368.1.5安全生产及食品卫生388.1.6项目实施进度方案388.2项目建设内容408.2.1厂房建设及产品加工要求408.2.2茶粉加工建设标准408.2.3设备方案418.2.4建设规模418.2.5建设内容418.3辅助工程与配套工程建设418.3.1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案418.3.2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428.3.3节能减排措施42第九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29.1投资估算范围429.2投资估算依据429.3总投资估算43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5、4410.1项目评价4410.2概算原则4410.3经济评价与研究结论4510.4财务评价4610.4.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报4610.4.2销售收入及成本估算4710.5具体指标4210.6不确定性分析4910.6.1盈亏平衡分析4910.6.2敏感度分析5010.7社会效益分析51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5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5111.2问题及建议53项 目 建 设 前 言为全面提升xxxx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xx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3月30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委、
6、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作为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来抓,认真分析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把茶产业培育成xxxx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结合项目区很具发展有机茶的独特生态环境和xxxx农民群众踊跃种茶的热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决定新建xxxx市红桥新区年产50吨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有效对接和延伸
7、我市茶叶向深加工产业升级,努力成为xxxx市新的城市名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美丽新凉都奠定基础。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年产50吨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1.1.2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于xxxx市红桥新区1.1.3项目性质:新建工程1.1.4建设期:12个月1.1.5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项目实施单位:xxxx春芯茶叶有限公司(2)法人代表:陈亚力(3)注册资本:128万元(4)公司地点:xxxx市水城县双水新区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投资规模:1500万元固定资产:1353万元流动资金:147万元1.1.7资金筹措本项目共需资金1500万元,其中:企业自
8、有资金1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50万元,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扶持150万元。1.1.8建设规模 (1)占地面积13333.2平方米(合计20亩)。 (2)新建清洁茶叶粉加工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达产时年产茶叶粉50吨。1.1.9主要经济指标 (1)生产能力:年产清洁茶叶粉50吨。 (2)财务指标 达产年销售收入2460万元; 达产年总成本1903.32万元; 达产年利润净额417.06万元; 达产年利税总额139.02万元; 达产投资利润率30.86%。1.1.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本项目能刺激农民种植积极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致富,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直接安排社
9、会闲置劳动力上百人;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阳光产业、福民产业。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xx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2)xxxx省“十一五”轻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初审稿);(3)xxxx省xxxx市“十一五”轻工业发展规划(讨论稿);(4)xxxx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5)xxxx市“十一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6)xxxx市1998年至2010年茶叶产业建设规划;(7)xxxx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8)xxxx市种植“十一五”发展规划;(9)x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
10、则;(11)xxxx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1.3研究范围本项目项目建议书有关内容和要求,在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勘探情况,就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和计算:(1)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项目目标及建设内容;(3)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方案;(4)环境保护、节能、安全卫生及消防;(5)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社会经济效益分析。1.4综合评价 xxxx是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也就没有足够财力反哺农业。作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的茶叶,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且基本处于初加工阶段,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相当低。因
11、此,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及创新产品种类,提升我市茶叶产业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我县茶叶生产现状和现有经济、技术势力、市场行情,通过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增值,形成上规模、档次的产业开发,完成产业升级,使我市茶叶产业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继续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本项目的实施成功,茶粉生产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广其他茶叶生产企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本项目针对我市茶叶资源需要整合、管理需要提高、设备需要更新、产品需要升级,才能做大增强、做好我市茶叶产业。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对我公司茶叶产业升级给予大力支持。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几千年来,我
12、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茶叶及茶粉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2.1项目建设背景2.1.1红桥新区发展要求背景红桥新区将依托铁路编组站和杭瑞高速公路过境段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该区域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以轻工业及食品加工业、矿山机械及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及其他服务业等为重点建设新型产业园区,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商贸办公、住宅等设施,推进区域综合发展。xxxx市决策层表示,将把红桥新区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的又一个城市新区,扩大市中心城区空间和规模,增加就业容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建设xxxx省的大城市奠定基础。 新区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
13、,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在2010年内基本建成新区内的主次干道,并有部分企业入驻;到2013年,新区内的企业绝大部分开工建设;到2015年,新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企业建成投产,力争新区内人口达10万人左右,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2.1.2国家宏观政策建设背景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5个”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对xxxx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
14、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保护体系;坚持市场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我市茶叶产业,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五个”一号文件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国家宏观政策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1.3区域产业建设背景茶叶是我市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全市4个县区均有茶树栽培。至今全市共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叶年总量320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全市现有茶叶加工厂22个。其中: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2个,年加
15、功能力50吨以上3个,其余茶厂规模较小,大部分系70年代修建,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配套,年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下。2008年底,水城县茶园面积(新建茶园和成片有效茶园)14000亩,其中采摘面积约8000亩,茶叶产量约150吨,其中名优茶约10吨,茶叶产值约500万元。全县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个,精加工车间2个,茶粉车间1个,各种茶叶加工机械500台,其中名优机35台,手工茶电炒锅350口。5个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50吨左右,其中名优茶加工能力约30吨,烘炒青茶加工能力约220吨。另外,新建茶粉生产线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吨。其中,县茶叶公司茶叶加工厂具有年加工烘炒青茶能力150吨,名优茶15吨
16、以上能力:现有袋泡茶机、手工茶电炒锅、多用微波设备、精制设备、超微茶粉生产线、茶叶袋装、罐装包装设备等各种茶机90台套。科技实验茶厂于“八五”期间建成,加工设备比较齐全配套。年烘炒青茶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名优加工能力5吨左右。米萝、勺米两个茶叶加工厂设备简陋陈旧,属小型的初级加工厂,年加工炒青茶能力各在10吨左右。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本项目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富民强市步伐的需要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特点是绝大多数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状况。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
17、农民收入,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质茶粉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我市的茶产品生产又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应是我们开发创新、做大做强的重点之一。2.2.2茶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茶产业现代化过程是用现代工业装备茶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茶产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经营茶产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过程,是建立优质高校茶产业体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茶叶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茶农收入的过程。无公害茶生产是以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高效、营养丰富的茶叶产品和保持茶叶环境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机的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
18、加工中的清洁化无害化程控技术,产后的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和检测技术等综合集成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新型生产体系,是茶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2.3 QS认证制度实施需要QS认证是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是食品生产企业在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在其产品的最小包装可以使用的特殊标识。我国在2005年对全部28大类食品(包括茶叶)全面实施QS认证管理。由此,我国茶叶产业,尤其是茶叶加工业,将面临一场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转型的重大革命。2007年我国茶叶开始实施市场强制准入制度(QS标准),在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对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出厂检
19、测设备等“硬件”条件,均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凡是不具备规定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小型加工厂都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继续生产加工。这一硬性规定,将结束茶叶加工中脏、乱、差的初级生产加工阶段,进入机械化初级自动化的文明生产加工新时期。2.2.4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市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和丰富的资源条件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天然富硒将色、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含量又相当高,有利于特种茶和名优茶的生产。境内宜茶面积大、农村劳动资源富余、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是全省重点茶叶生产地区之一,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的机遇,抓住国家、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及加大对农村,农
20、业财政支付倾斜的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茶产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地位。从上述4个方面分析,茶粉产业化目标是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项目区有利条件分析3.1.1国内外茶粉市场预测趋势看好,本项目有市场竞争优势(1)茶有稳定的消费市场茶是比咖啡、可口可乐更早利用的世纪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有其成熟而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2)茶粉消费量将不断增长随着人们对含色素、防腐剂等有害健康的有色饮料的疏远;随着技术进行对茶叶特别是绿茶的药理和保健功能的深入
21、研究与发现,人们对茶叶饮料倍加青昧。矿泉水虽对健康无害,但毕竟泛味,无营养。因此,饮料市场上咖啡、碳酸饮料、矿泉水三次冲击茶叶市场的效应正在逐步递减。加上茶叶深加工与多途径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茶叶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是必然趋势。(3)近年茶粉内外销不断增加全国总产茶叶80余万吨,30万吨左右供出口,50万吨左右供内销。内销方面,北方以花茶为主,南方以绿茶为主,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主销砖茶。目前国内人平年茶叶消费量只有03公斤,不足印度的一半,英国的十分之一。近几年来,茶粉内销产销基本平衡,同时随着购买力的增强,销量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的茶叶出口也不断增加,2008年出口54.58万吨,比
22、2007年增加24.32。出口茶类的比例红茶118,绿茶624 6,乌龙茶85,茶粉17.24。(4)加入WTO对我国茶叶发展有利茶产品生产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主销,且现行关税率很低,加入WTO后受影响较小,贸易壁垒减少,有望增加出口。国际、国内茶叶贸易方式转向产区批发。国际上茶叶拍卖近年来向产区转移,14个拍卖中心,已经由12个建在厂区,1839年建立的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在经营160年以后,被迫于1999年关闭。国内茶叶交易已有30-50%是通过厂区专业化批发市场销售的。3.1.2茶叶产业化建设具有良好外部环境条件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我国国内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中央、省、市
23、上级政府对发展我市茶叶生产十分重视和支持。3.1.3自然资源条件适合茶叶种植xxxx市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界于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东西宽142km,南北长177km,全市平均海拔多在1700-1800m,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拔山区;境内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无霜期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米。全市红壤土1266679公顷,占旱土、林地的969 3,平均有机质含量2465,碱解氮7 3PPM,速效磷09PPM,速效钾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工 项目 可行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2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