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解说.doc
《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解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解说.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解说 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集体枪杀,刀劈、活埋、火烧等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了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达30多万人。他们还大肆抢劫、放火,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房屋被焚毁,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顿时间成了人间的地狱,魔鬼的天堂,那模糊的只有黑白色彩的图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发源的方向,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进去。里面比较黑暗,墙
2、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总是一闪一闪的,还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应该是被杀者的照片吧,而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人时间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因为如果用日本亲罗这杀人总数数亿杀人用的总时间,那么,每个十二秒他们就会杀死一个人。我看完后,给我的震撼非常大,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道闪电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再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那些被杀过的人和他们那些被枪决过的家,这些虽然都是道具,可是却表现得很逼真,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屋子里被弄得狼狈不堪,盆子、罐子、桌子都被亲裸着翻到
3、了、打碎了,床前地上还有几个衣着破烂的死人,再仔细点,还能看见地上的大片血迹。而另一个屋子里,我看见了一位妇女在把自己的儿子藏进水缸里,唯恐他们自己的孩子也从人间带走,噢!伟大的母爱。我站在那儿,眼眶湿润了,鼻子也酸了,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可能是背着可怕的情景吓哭了吧,那哭声也把我惊醒了,我又继续向前走去,一直走出了这个主展厅我又迷茫地走向了“万人坑遗址”,这里面显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尸体令人惨不忍睹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凉的感受。但由现在看来,我们的祖国日渐强大起来,已经不再害怕任何国家在侵略我们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嗯,前事不忘
4、,后事之师。让我们记住这一段惨痛的历史,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是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南京大屠殺纪念馆导游词2景区概况各位同学,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侵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万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黑暗的一页。为了永远铭记这血的历史教训,反对战争,维护和平,1985年南京市就在原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的江东门建起了这座纪念馆。该馆由两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担任总体建筑设计,后经 1994年至 1995年,2005至 20XX年两次扩建,现在占地
5、面积约 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9800平方米,新馆于20XX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西班牙趣味周刊评选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景点。各景点详细介绍一: 馆前广场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纪念馆新馆的外面,该馆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这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高的船头造型。新馆的建筑设计是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 主题雕塑:家破人亡请大家随我向前,在馆前我们
6、可以看到一组雕塑,这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所作,我们今天的参观就从这里开始。东端我们看到的这座就是题为家破人亡的主题雕塑,像高11.3米,一个被兽兵侮辱的母亲横抱着刚被鬼子杀害的幼子,绝望地向苍天呼号,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不知有多少家庭在日军的铁蹄下家破人亡。 主题雕塑:市民逃难继续向前,这是一组共八座铜雕,题为市民逃难,每个雕像都略大于真人,形象再现当年大屠杀开始后,无辜百姓逃难求生的场景。 主题雕塑:冤魂呐喊进入大门,在我们正前方,迎面这座巨大的铜质主题雕塑名叫冤魂呐喊,高12米,长19.9米,以劈成两块的三角形为造型。请看右手的这半边,表现的是无辜百姓被屠杀的场面;另半边,山顶上一只巨手直指苍
7、穹,那是千千万万冤魂在不屈的呐喊。整个雕塑所产生的巨大张力隐寓着正义的力量,并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反抗。二: 集会广场我们眼前的就是集会广场。广场上面以灰色的脊背石铺地,空旷的广场营造了一个没有生命的空间,对面是由一级级台阶组成的“和平之船”的船头。每年的 12月 13日,南京市民都会在这里集会,悼念遇难同胞,发出和平的誓言。 灾难之墙集会广场北边的墙叫做灾难之墙,在黑色的花岗岩石上刻着中、英、日等 12国文字的“遇难者 300000”。 标志碑灾难之墙的东侧是一座十字架形状的标志碑,上面刻着一排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这是南京大屠杀的六周时间。该碑下面铺着一层层碎石,意味
8、着这里是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 和平大钟灾难之墙的右侧是一个寓意为“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钟架。它用三根黑色的三棱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了“300000”的数字,中间的三根黑色横梁为一个倒下的“人”字。钟架上挂的是和平大钟,它是由旅日华侨捐资铸造的,钟面上刻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文,钟体正面是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书写的钟名。每年的12月13日,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2 展陈区(史料陈列厅) 人类的浩劫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沿着集会广场的这条小路,我们来到的是史料陈列厅,请大家进入大厅内参观。纪念馆展览陈列分两部分:一楼基本陈列为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主要分
9、南京沦陷前的中国形势、日军从上海攻向南京、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等十一个部分,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陈列面积约4200平方米。 胜利1945专题展二楼专题展览为胜利1945,陈列面积约1700平方米,主要分日军侵华暴行、14年的艰苦抗战、等五个部分,展示1874至1945年间日本70年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礼和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及华北、华南及台湾受降典礼等史料。展览共展出了 3500多幅历史照片、3000多件文物、100多部影视资料、近 20个日本老兵的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等历史证人的个性化档案,并
10、根据历史记录和照片搭建了10多处实景。丰富的文物资料、先进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展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遗址区 “古城的灾难”组合雕塑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遗址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名为“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它是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和“手臂”、“长明火”等一个个雕塑,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为悲与愤。请看,象征古城南京的高大城墙上弹痕累累,墙体的左上角虽然被炮火震开了裂口,但仍然刚强地屹立,不倒不塌,寓意为中国人民在侵略势力面前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把折断的“日本军刀”后半截,刀的截面好像仍残留着遇难者的血迹
11、,刀面上刻着“300000”的数字,寓意30多万遇难同胞。这尊象征着遇难者的头颅高 2.7米,直径为 2.5米,重达 2吨,是用青铜浇铸而成的。它圆睁着不屈的双眼,张开着含冤的嘴巴,脸颊因被刀砍开一条深深的缺口而痉挛的抽搐着。那座用青铜铸造的手臂长 7米、高2.75米、重 5吨,意为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那只挣扎着的大手仍紧紧地抓住南京的土地。这两尊青铜雕塑,是由南京青年雕塑家吴显林设计,整座雕塑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 20世纪 30年代发生在古城南京的特大惨案。 “历史证人的脚印”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长 40米,宽1.6米。2002年12月1
12、3日,南京大屠杀65周年纪念,222位幸存者在铜版上留下脚印,以期留下永久的记忆,这里的两尊雕像是幸存者的代表倪翠珍与彭玉珍。 铜版墙长诗狂雪在北面的黑色花岗岩石墙上有铜版墙长诗狂雪,是中国军旅诗人王久辛的作品,记述和谴责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 张纯如铜像请各位随我继续向前,这尊是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张纯如女士的青铜雕像,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华日军施暴南京城的罪恶,引起西方世界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普遍关注。 石壁墙与馆名迎面的石壁宛如一块巨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由邓小_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石壁前有三排郁郁葱葱的松柏,是对纪念碑的点缀和衬托。登上台阶,迎面
13、的石壁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一排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墓地广场在平台上,我们眼前是一片空旷的广场,这就是墓地广场。地上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象征着白骨累累,象征着死亡;而两边翠绿的草坪和院墙外的常青树又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与死的主题展示在一线之间。那几株枯树既代表着南京城当年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烧毁,又点缀了凄惨的氛围。 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远处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用青灰色花岗岩贴面,外形如同棺椁,室内陈列着从“万人坑”挖出来的部分遇难同胞的遗骨。四周围墙呈断垣残壁形状,标志着南京城当时受到严重的毁坏,到处是一片废墟。围墙上镶嵌着三组大型浮
14、雕。它是根据历史的照片,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再现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前后的情景。院内小道两旁,安放着17块小型碑雕,这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 鱼雷营碑前鱼雷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面的金陵造船厂内,当年是一个海军小码头,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鱼雷营、宝塔桥一带杀害我同胞30000余人。遇难者暴尸数月,直至次年2月才被红十字会掩埋。 中山码头碑前中山码头是南京人横渡长江的主要码头。在这里遇难的 10000多名同胞,主要是日军从国际安全区内搜捕的,并沿着中山北路押送于此后,用轻重机枪射杀。他们的尸体被抛入了长江。 第一组浮雕:这组浮雕名叫“劫难”。它反映了南京城沦陷前后
15、的情景:有母亲用孱弱的身体护卫着4个幼童;有被攻破的南京城门;有被绳索捆绑着押往屠杀地点的人们。 燕子矶碑前燕子矾是南京的一处名胜,又是一处渡江的小码头。然而,在 1937年12月,这里却成为侵华日军杀人的屠场。先后有10万人聚集在这里准备渡江,其中的5万多人被日军围捕并惨遭杀害,尸体大部分抛入长江。到了第二年春天,江水落下去后,江滩上尸体成堆,被全部埋在江边。电影屠城血证江边屠杀的几个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草鞋峡碑前草鞋峡位于下关江边,因其峡谷形似草鞋而得名。1937年12月,共有57000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射杀在这里,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屠杀人数最多的地点之一。 第二组浮雕:这组大型浮雕名叫
16、“屠杀”,它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侵华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画面上,有被砍头刀劈的;有被火烧的;有被枪杀;有被活埋的;有被抛尸长江的;有遭奸淫痛不欲生的妇女。 主题雕塑“母亲的呼唤”我们面前的座立雕高4米,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名叫“母亲的呼唤”,是位中国30年代母亲的形象。她神情悲愤,左手向前伸着,为死难儿女而悲怆,右手攥紧拳头,表示她内心的不屈。这座长43米、高3.5米的花岗岩石墙,名叫遇难同胞名单墙,老百姓称之为“哭墙”。名单墙有遇难同胞的名单6000多个,墙体上有不规则的石洞,透出绿色与光亮,寓意对生命的期盼。现在来到的是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这些遗骨是1985年纪念馆建馆时,从“万人坑”中
17、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它们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第三组浮雕:这组浮雕名叫“祭奠”。他用焚香跪拜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的同胞。右上角是中国人手挽手,肩并肩,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万人坑”遗址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万人坑”遗址,这是于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发掘的遇难者遗骨,遗骨分7层,共208具,足可见当时屠杀是如此的惨烈。 祭场下面我们来到的是祭场、在黑色上的花岗岩石碑前。燃烧的长明火焰,围合祭场两边的是一块块被折断的无字纪念碑,象征着遇难者的躯体。在这里人们表达哀思与祭奠。 冥思厅这座大厅叫冥思厅,入口处黑色巨碑上写着“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
18、能够安眠、让屠刀化为警钟、让逝名刻做史鉴、让母亲不再悲叹、让战争远离和平、让和平主导未来”。和平公园区: 景观平台走出冥思厅,来到景观平台,眼前豁然开朗,仿佛一下从黑暗中来到光明。左侧是和平公园,中间一片静静地水面,水中三个泉眼不断冒出清泉,右侧是胜利之墙,不远处耸立着高大的和平雕塑。眼前的水池长 160米,由黑色花岗岩铺面,平静安宁的水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冥思厅、胜利之墙投影在水面上,让人牢记“以史为鉴,昭示未来”的警示。 胜利之墙右侧长达120米的“胜利之墙”。它也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主持创作。在8米高的墙上,一个大大的“V ”字象征着胜利。 和平公园、和平雕塑左侧的这片绿地就是和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大屠殺 纪念馆 导游 解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