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复习笔记最全面最详细.doc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复习笔记最全面最详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复习笔记最全面最详细.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引:温度有零上温度,有零下温度。方向有东方有西方。利润有增加有减少。例如此类问题需要规定数的方向来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意义,那么把原点定为0,0的两侧数字分为正负数。一.正数:大于0的数,例1,2,3。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例:1,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有理数 1.有理数:凡能写成形式的数(即可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
2、称有理数。注意:与小学知识区别,初中开始将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包括在分数中,因为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可以转化成分数(注:无限循环小数有转化成分数的公式,比较复杂)。所以说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是分数。因此,有理数最后可以归纳为:整数和分数【分数形式的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统称为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原点表示数0,0的右侧(或上)为正数,左侧(或下)为负数。规定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整个数轴从左往右方向数字依次增大。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每1个单位的线段长度)。3相反数:(
3、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例如2与2,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表示|a|,用因为距离一定是非负数,所以|a|0。(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
4、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符号规律:正负号,两个符号遇到一起时,前面的是加减法运算符号,后面的是正负数符号。最后只取一个符号。如果有“+”号,可省略“+”号。如果都是“”号,最后取一个“+”号。即:“+”取“+”“+”取“”“”变“+”
5、“”的含义:减法运算负数取后边数字的相反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适用于所有数):(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适用于所有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计算当中,减法按此规律算,加减号两个遇到一起时先取一个,然后确定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大数小数=正数 , 小数大数=(取负号,再用大数减去小数)。10 有理数乘法法则(适用于所有数):(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
6、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结果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结果为负。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适用于所有数):(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ab=1 a、b互为倒数。13有理数除法法则(适用于所有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还等于0。注:无论加减乘除运算,都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是正还是负。.14有理数的乘方乘方的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aa(n个a相乘)=,其中a叫作底数,
7、n叫作指数,叫作幂,读作a的n次幂。有理数乘方的法则:(适用于所有数)(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任何非0数的0次幂都得1。(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或 , 当n为正偶数时: 或 15.乘方的运算法则: =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有括号的先去括号,顺序为小扩号,中扩号,大括号。1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便于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字书写)。,, (1后边有几个0,就是10的几次方)。 (小数点后有几位就是10的负几次方)例如:(表示方法:将0缩小到1到10之间的
8、数字是5.67,那么从最后一个0的前边开始点小数点,点到5.67需要点8个小数点,也就是0缩小了倍,那么要将5.67扩大倍才是0)(表示方法:将0.0000000567扩大到1到10之间的数字是5.67,那么小数点需要向后移动8位,扩大了,那么5.67就需要缩回倍,即乘以)。17.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例如: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0.1或叫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0.01或叫精确到百分位3140(0位于个位,4位于十位,1位于百位,3位于千位)18.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0.25有
9、两个有效数字。(保留2个有效数字)(保留3个有效数字)。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一知识概念生活中有时会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未知数,我们就需要研究含有字母的式子以及关于它的运算。1.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
10、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例如:ax+2b,2/3,b2/26,a+2等。注意: 1、不包括等于号“=”、不等号(、)、约等号。 2、可以有绝对值。例如:|x|,|-2.25| 等。2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单个的数字,单个的字母或者数字与字母的乘积都是单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不是单项式,不是单项式,是分式)。3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通常数字与字母的乘积,数字写在字母前面。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4
1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5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7.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区分:只要整式中有加减运算就是多项式。二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长得一模一样,只是个数可以不同,萝卜就是萝卜,土豆就是土豆,几个萝卜几个土豆的问题)。2.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进行合并。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其实际就是把几个萝卜,几个土豆分别加起来的问题)。注:运算中,只有同类项
12、才能进行合并,非同类项不能合并。人和人的数目可以合并,人和石头非同类,数目合并不到一起。3.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其实际不用这么麻烦,计算中按照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分别乘以各项,符号由之前学习的有理数运算中符号的确定规律即可)。4.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数的运算律全部适用与整式运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
13、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等式:含有等号
14、的式子。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包括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三等式的性质:既然方程是等式,那么等式的性质适用于方程。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然相等】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四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推导)1.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
15、的值。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一边加,移到另一边变减,一边减,移到另一边加,一边乘,移到另一边除,一边除,移到另一边乘)3方程合并同类项分成有括号和无括号的情况,有括号时一定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把未知数移到一边,数字移动到另一边。步骤的顺序一定不能反,必须先合并同类项后,系数再化为1)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思想就是找出等式关系列出表达式,然后解方程即可)(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16、:“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4)
17、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 , ,。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一知识框架1.立体图形:各部分都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2.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3.展开图: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的表
18、面适当剪开成的平面图形。4.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2. 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者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或直线AB.3. 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点O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O)点P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P)4.相交: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5.射线:6.线段: 7.尺规作图: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8.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9.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知识点 中考 复习 笔记 全面 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1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