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聚焦大场面激发爱国情一一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一、多元视角说教材(文本视角)开国大典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从阅读品鉴来说,选文脉络清晰、写法鲜明,是学生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范本;从情感表达来说,选文情感饱满、极具感染力,以“大事件”激发“大热情”,以“大场面”诠释“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单元视角)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革命岁月”,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要素为“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2、相比起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开国大典在“点面结合”这一写法上更富有变化,其写作顺序也可运用到本单元习作之中,无疑是将单元语文要素与习作要素高度融合的一篇课文。(学段视角)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要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在本课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落实。二、以学定教说学情首先,从主题来说,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如何让他们与作者、与课文中的群众共情是有难度的;其次,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篇长课文,学生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重点上是
3、存在困难的,如何化繁为简,在学生最需要的教学点上进行重锤是需要我们考量的;最后,学生经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点面结合”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且要将其运用到习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写法进行渗透。三、基于素养说任务群“革命文化”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相关作品不仅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应紧扣新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在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审美创造。结合此任务群的
4、具体要求、学生学情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我围绕着“重温革命岁月,翻阅历史华章”这一核心任务,在教学中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一:梳理“大事件”;活动二: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活动三:领悟“大意义二四、依标扣本说目标本课整体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 .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3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4 .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了开国大典这一大事件的背景,梳理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因
5、此,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重点)5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重点)6 .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此教学目标的设计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领悟“大意义”这两个任务,删繁就简、直击要点,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目标一和目标二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三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五、以生为本说学法本着“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这一思想,我在本节课的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
6、习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法:学生梳理脉络、品读文本、总结写法,从而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达成“了解文章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并为之后的习作夯实基础。六、任务驱动说过程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依据学习任务群以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品读一一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活动二:交流一一领悟“大意义”活动三:运用一一“点面结合”,再写阅兵式在导入环节,我首先与学生再次回顾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梳理大事件,通过流程图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此复习环节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重要回顾,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
7、础。导入之后,我顺势抛出第二课时的核心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好激动人心的“大场面”,人民群众的“大热情”受到了谁的牵动呢?从而首先聚焦“典礼”中关于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点面结合的描写,让学生直线画毛主席的言行,波浪线画群众的反应。之后按照顺序,梳理如下。通过师生对读(师读主席言行,生读群众表现)、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发现以下表达特色:其一,“点”言简意赅,“面”浓墨重彩,“点”“面”一一对应,相互交替,表现了领袖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其二,“面”的描写多处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如三处“掌声”、四处“欢呼”、五个“一齐”、两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让开国大典上人民群众的兴奋、激动、自豪之
8、情层层推进,充分表现出群众的“大热情”“大喜悦二之后聚焦“阅兵式”中的点面结合描写,朗读文章第12、13自然段,并自主完成以下表格:按照不同兵种的出场顺序,抓住每一个兵种的不同特点,作者写每一支部队的出场,都能凸显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读出受阅部队的威武雄壮、飒爽英姿和扑面而来的强大力量。这是阅兵式这一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而之后关于群众的描写则属于“面”,点面结合,以面衬点,使得阅兵式的震撼场面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人民群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情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聚焦了“典礼”和“阅兵”这两个盛大场面之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场面都用到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但它们有同又有异,
9、谁能说一说同异各在哪里?相同点:都以“群众”作为面的描写,从而烘托出开国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表达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不同点:“典礼”中的点面结合是点面交替描写;“阅兵”中的点面描写是先点后面描写。关于毛主席的描写侧重点在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而关于各方阵的描写则侧重于他们鲜明的特点。(活动一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键部分,在教学中,通过聚焦文中的两个大场面,我像“剪枝”一般,紧扣核心问题,长文短教,引导学生抓住与语文要素相关的重点内容发力,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在场景描写中如何运用“点面结合”这一写法。)之后,我提出活动二的中心问题:开国大典为什么如此隆重、庄严,人们又为什
10、么如此热情、激动?提醒学生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资料和以往学习过的相关文章去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组汇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经过六年的关于革命文化的深入学习,我们有必要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引导学生对过往的学习和认识进行梳理、总结和体悟,鼓励他们表达出对于新中国历经千难万险,从硝烟战火中走来的自豪,表达出人民对于领袖的敬爱以及对于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我趁势引入下一个活动,一睹2019年建国70周年大典上“阅兵式”的震撼画面,关注其中关于“点”和“面”的镜头,练写一个片段。(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考
11、虑,习作是一个难点,但在充分讲解描写方法和情感得到了充分激发之后,习作的难度被降低了。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本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素的高度统一,而本课作为学生即将进行单元习作前的关键课文,我们应当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习作指导,为学生进行整篇习作搭建桥梁。)至此,本课的教学环节结束。课后作业:1.将文中“点面结合”的部分声情并茂地读一读;2.结合视频,继续完成小练笔,下节课与同学交流。(两项作业读写结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教学重点。)七、提纲挈领说板书此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内容凝练,完整呈现了一整篇课文的教学要点和重点,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将本课中两种不同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呈现了出来。八、立足实际说反思本课时教学以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相串联,环节清晰、紧凑,从聚焦“大场景”、感受“大热情”到体悟“大意义”,再写阅兵式,将开国大典这一“大事件”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素进行高度融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真正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小语同仁,以上就是我对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