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
《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聚焦大场面激发爱国情一一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一、多元视角说教材(文本视角)开国大典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从阅读品鉴来说,选文脉络清晰、写法鲜明,是学生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范本;从情感表达来说,选文情感饱满、极具感染力,以“大事件”激发“大热情”,以“大场面”诠释“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单元视角)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革命岁月”,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要素为“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2、相比起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开国大典在“点面结合”这一写法上更富有变化,其写作顺序也可运用到本单元习作之中,无疑是将单元语文要素与习作要素高度融合的一篇课文。(学段视角)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要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在本课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落实。二、以学定教说学情首先,从主题来说,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如何让他们与作者、与课文中的群众共情是有难度的;其次,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篇长课文,学生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重点上是
3、存在困难的,如何化繁为简,在学生最需要的教学点上进行重锤是需要我们考量的;最后,学生经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点面结合”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且要将其运用到习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写法进行渗透。三、基于素养说任务群“革命文化”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相关作品不仅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应紧扣新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在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行审美创造。结合此任务群的
4、具体要求、学生学情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我围绕着“重温革命岁月,翻阅历史华章”这一核心任务,在教学中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一:梳理“大事件”;活动二: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活动三:领悟“大意义二四、依标扣本说目标本课整体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 .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3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4 .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了开国大典这一大事件的背景,梳理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因
5、此,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重点)5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重点)6 .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此教学目标的设计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领悟“大意义”这两个任务,删繁就简、直击要点,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目标一和目标二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三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五、以生为本说学法本着“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这一思想,我在本节课的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国大典 开国 大典 第二 课时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