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5《自相矛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自相矛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自相矛盾一等奖创新教案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之前学习过少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还未有效掌握,因此学习本文有
2、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通过读、说、问、演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更深刻的明白寓言里面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浩瀚的成语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国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寓言这种体裁的无穷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自相矛盾简短易懂,主要讲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前后要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法学法的优劣。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配合朗读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本课教学,讨论、评议和展示交流将用于突破本课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除此以外,我将启用
3、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随机点名和随堂反馈将用于课堂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本次教学最重要的媒体。教学实施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其中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
4、”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携苗助长守株待兔等。)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4、你所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5、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二)纵情吟诵,识知音1、自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你认为停顿的地方画上停顿。2、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3、指名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4、老师范读5、练习朗读,读出古文的意味。6、学生自读,指名读7、齐读。(归纳文言文学法:多朗读
5、)(三)读懂课文,感知音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课前预习,课上的朗读,其义是否在现了呢!根据书下注释,说一说这篇古文的意思。2、小组汇报。以开火车形式一人译一句。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归纳文言文学法:看注释)3、课件出示译文,指名读。(归纳文言文学法:多朗读)4、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一次齐读全文。(四)品读课文,感知音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3、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4、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相矛盾 15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09183.html